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创新科技》2007,(4):60-60
<正>技术简介该技术通过对无机矿物蒙脱土的有机化处理,解决了纳米粒子易团聚的问题,使蒙脱土粒子纳米级分散在尼龙6基材中,获得了高稳定、高性能的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简要概述了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和蒙脱土的有机改性机理,详细介绍了对聚烯烃/蒙脱土、聚苯乙烯/蒙脱土和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对聚合物进行接枝改性,提高其与有机蒙脱土的相容性是制备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阻隔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位插层聚合,在聚合管中实现连续化稳定制备剥离型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同聚乙烯共挤试生产出5层复合吹塑膜.采用XRD、TEM、力学性能测试和气体阻隔性能测试分析了材料结构同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蒙脱土在尼龙6基体中以纳米尺度剥离并均匀分散,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薄膜加工性能优异,透明性好.  相似文献   

4.
用熔融插层法制备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用DSC手段研究了其非等温结晶行为。对所得数据分别用Jeziorny法、Dobreva法、Mo法和Kissinger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Jeziorny法求出的参数Zc和n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复合材料的Zc和n大于纯PA6,从n值上可看出有机蒙脱土的加入改变了PA6的结晶方式;Mo法求得的φ值为0.52,说明有机蒙脱土的具备成核能力;Mo法求出的F(t)随相对结晶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d则基本不变,相同结晶度下,纯尼龙6的F(t)大于其复合材料;活化能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活化能要远大干纯PA6,说明有机蒙脱土影响了尼龙6分子链段的排列,提高了尼龙6的结晶活化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材料。XRD分析表明:PPC/OMMT复合材料形成了插层型纳米复合结构。相对于纯PPC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当OMMT含量为6%时,PPC/OMMT纳米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最高的玻璃化温度。  相似文献   

6.
以环氧树脂E53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剥离法制备出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结合XRD、SEM及DMA等实验方法研究蒙脱土分散状态对环氧树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环氧树脂E53固化前,对蒙脱土进行预剥离处理有利于制备出剥离型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蒙脱土的加入,使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Tg比环氧树脂的升高5℃8℃,其储能模量及刚性随之增加;较低的β转变温度使其具有最好的低温韧性.对于剥离型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其均匀分散的无机纳米片层能有效地阻止裂纹的扩展,对材料起到了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离子交换法直接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钙基蒙脱土,制备出具有理想层间距的有机土,X射线衍射(XRD)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49nm扩大到2.21nm.然后制备了环氧树脂/DDM/MMT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RD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插层、剥离行为.研究表明,蒙脱土含量及环氧树脂与有机土的混合温度和时间均对固化后复合材料的剥离产生影响,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得到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首次采用离子交换法直接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钙基蒙脱土,制备出具有理想层间距的有机土,X射线衍射(XRD)分析的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49nm扩大到2.21nm.然后制备了环氧树脂/DDM/MMT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RD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插层、剥离行为.研究表明,蒙脱土含量及环氧树脂与有机土的混合温度和时间均对固化后复合材料的剥离产生影响,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得到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碳酸亚丙酯(PPC)/蒙脱土(MMT)复合材料.TEM分析表明蒙脱土片层是以纳米尺度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了纳米复合材料.热学和力学性能测试表明,与纯的PPC相比,含蒙脱土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学和力学性能举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类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硬脂酸酰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EBS/MMT),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证实所得产物为插层型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复合后蒙脱土层间距由1.32nm增加到1.78nm(蒙脱土质量分数为8%)和1.81nm(蒙脱土质量分数为5%).通过将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和高聚磷酸铵(APP)复配制得新型膨胀阻燃体系,并用制备的阻燃整理液对纯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研究表明,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在该体系起高效成炭剂作用.同时探讨了整理液各组分质量浓度及整理工艺条件对阻燃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到纯棉织物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为高聚磷酸铵质量浓度为160g/L,改性2D树脂交联剂质量浓度为100g/L,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质量浓度为40g/L,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3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3,3',5,5'-四甲基联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TMBP)与层间距为2.33 nm的有机蒙脱土(O-MMT)进行插层复合,并选用芳香型固化剂4,4 '-二氨基二苯甲烷(DDM),制备了TMBP/DD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求得其表观活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行研制的模拟自然水环境吸附解吸系统实验装置, 运用24完全析因实验设计, 研究4种环境因子(pH、 离子强度、 曝气强度和温度)共同作用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规律, 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估算各环境因子主效应和高阶交互效应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贡献. 结果表明: 4种环境因子主效应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均较大(显著性水平0.05), 其中曝气强度与离子强度促进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 温度与pH抑制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 4种环境因子的二阶交互效应对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也较大(显著性水平0.05), 效应估计值依次为温度×pH值=-73.53, 曝气强度×pH值          =-59.03, 温度×离子强度=33.19, pH值×离子强度=27.55; 在三阶交互作用中, 仅有曝气强度×温度×pH值可促进沉积物吸附阿特拉津(显著性水平0.05).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reported a new type of high performance microwave-absorbing material, polyaniline/montmorillonite doped with dodecylbenzensulfonic acid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The microwave-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his nano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rist time. The nano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from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dodecylbenzensulfonic acid (DBSA) as dopant and emulsifier. The structure of the nanocomposite was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FT-IR, and its results denoted that PAni-DBSA/MMT is a typical intercalative polymer/layered silicate(PLS) nanocomposite,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MT layers and PAni chains enhances the delocalization of free electrons in PAni chains.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permeability and reflection loss (R.L.) of microwave of a 2.00 mm thick samples containing 50% by weight of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and PANI?DBSA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in 2?18 GHz r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NI-DBSA/MMT nanocomposite is capable of absorbing 2.0?18 GHz microwaves, and the reflection loss was less than -10 dB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9.1?12.5 GHz, while the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was -15.8 dB at 11 GHz. The microwave absorbing mechanism of nanocomposite is disscused.  相似文献   

14.
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直接处理钙基蒙脱土(MMT), 使其层间距达到2.21 nm.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环氧树脂/粘土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并用Kissinger方法求得其表观活化能ΔE=41.03 kJ/mol, 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反应级数为0.85, 确定了使用4,4′ 二氨基二苯醚二苯酮(BADK)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条件, 最后采用非等温DSC法研究了环氧树脂/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结果表明, 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根皂苷中大孔树脂残留物的质量浓度. 色谱柱初始温度60 ℃, 保持22 min, 以50 ℃/min升至200 ℃, 保持6 min,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温度为260 ℃, 进样口温度220 ℃; 用质量分数为40%的N,N 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 载气为氮气. 实验结果表明, 正己烷、 苯、 甲苯、 对二甲苯、 苯乙烯、 对二乙基苯6种大孔树脂残留物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且回收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并提高Fe-Al磁致伸缩合金的性能, 熔炼制备Fe81-xMnxAl19(x=0~24)系列合金多晶块体, 并研究Mn元素掺杂替代对Fe81Al19合金的结构、 磁性、 磁致伸缩及输运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81-xMnxAl19系列合金的磁致伸缩系数随Mn元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生成有序第二相和磁能积密度降低所致; Mn元素掺杂提高了Fe-Al多晶合金的电阻率和Fe\|Al磁致伸缩合金的交流频率使用范围; Mn元素掺杂替代降低了Fe-Al多晶合金的各向异性, 提高了低场磁致伸缩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浮区法制备微米量级的ZnO晶须,X射线衍射(XRD)和偏光显微镜分析表明,生长的ZnO单晶晶须为六方纤锌矿结构,沿(100)晶面择优生长取向.微区变温Raman光谱表明:当温度为93~706K时,声子频率随温度升高呈倒指数下降(红移);当温度超过500K时,E2high谱线随温度上升而加宽,ZnO分子较活跃,Raman模频率呈明显的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东北某油区石油污染的地下水中分离、 纯化出苯降解优势菌B6, 研究其降解效率和代谢特征. 结果表明: 当模拟石油污染地下水中苯的质量浓度
为394.36 mg/L时, 3 d后的降解率为82.82%; 相关酶活及代谢产物在双加氧酶的作用下, B6菌降解苯的途径为儿茶酚正位裂解; B6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色氨酸酶、 脂肪酶、 淀粉酶、 明胶酶、 乳糖酶和氧化酶等, 葡萄糖、 乳糖、 蛋白质、 色氨酸、 脂肪、 淀粉、 明胶、 多肽、 纤维素、 含硫有机物和细胞色素C等为其营养物质, 以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为电子受体; B6菌为革兰氏阳性红平红球菌.  相似文献   

19.
The catalyst {[(2-ArN == C(Me)(2C5H3N]FeCl2} (Ar = 2-C6H4(i-Pr)) with methylaluminoxane (MAO) as cocatalyst was intercalated between layers of montmorillonite (MMT) for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Metallocene catalyst Me2Si(Ind)2ZrCl2 and MAO was then added to form a dual functional catalytic system. A PE/MMT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with α-olefins produced in situ from ethylene over the dual functional catalytic system. The catalytic system was of high polymeric activity. The resultant PE/MMT nanocomposites were stable and got increases in tensile strength and temperature of maximum weight loss (Tonset).  相似文献   

20.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和镉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活性污泥为吸附剂, 研究吸附时间、 温度、 pH值、 污泥投加量、 铅镉共存等因素对污泥吸附铅、 镉的影响. 结果表明, 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 镉是快速过程, 温度对吸附影响较小, 吸附的最佳pH=4~8, 铅和镉的吸附量随污泥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铅吸附最佳投泥量为0.5 g/L, 污泥吸附不同初始质量浓度镉的最佳污泥投加量不同, 为0.5~2 g/L; 在铅与镉共存的吸附体系中, 铅的存在对镉的吸附有抑制作用, 而镉的存在对铅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