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提升水利工程事故应急物资调配的效率,构建综合考虑应急配送中心的应急物流能力和以总时间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应急物资调度双层模型,对应急物资调度过程进行优化。首先,根据改进的应急物流能力指标体系,对应急配送中心的应急物流能力做出评价并确定上层物资分配的权重;然后将降半哥西分布引入时间满意度函数可以综合考虑各事故点的受灾程度不同,提升物资分配的时效性与公平性。最后,根据实际水利工程事故设计算例,通过双层模型与传统模型的结果对比分析,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双层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实际的应急配送中心应急物流能力和各个受灾点不同的物资需求时间敏感度,得出总时间满意度最大且更为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物资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2.
面向灾后初期受灾点对应急物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考虑因通道中断造成的运输时间不确定性,以应急物资配送总成本最小和受灾点综合满意度最大为目标,构建应急物资供不应求状态下应急物资配送中心选址-分配多目标优化模型,其中,综合满意度由时间满意度和需求满意度共同刻画;设计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采用遗传算法与之对比,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有效的,可以提供较优的选址-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3.
地震应急物资分配优化是地震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基础,研究物资不足条件下应急物资的最优分配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震应急物资分配的不确定性,论述了用区间数形式描述地震应急物资分配决策信息的可行性;介绍了数值型数据的标准化方法,给出了区间数可能度的算法及性质;在分析区间数排序的可能度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区间数可能度矩阵;定义了基于区间数可能度的最优分配系数,推导出最优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以灾区区域大小、受灾程度、人口密度及灾区群众需求为受灾区域地震应急物资分配方案的4个属性,构建了基于区间数可能度的地震应急物资分配优化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过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应急物资配送中各受灾点应急车辆分配的公平性与应急物资配送的及时性难以平衡的问题,以各受灾点车辆分配的相对剥夺感(公平性)与配送时间(及时性)为目标函数,构建基于车辆分配公平性与应急物资配送及时性的多目标协调优化模型。为求解该模型,设计一种基于启发式算法、局部搜索算法和遗传算法的混合智能算法。研究结果表明:当配送中心车辆数不足时,公平性和及时性之间存在关联;该混合智能算法能快速、有效地找到满意解;目标权重对算法的稳定性和快速性有一定影响;该模型和算法在大规模地震实例中能有效实现公平性与及时性的协调优化。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开展灾后救援工作以保障受灾点的物资供应,考虑应急救援的阶段性和需求场景的不确定性,研究多时段、多出救点、多受灾点、多物资、多车型的出救点选址及物资运输问题,构建以系统建设成本与运输成本总和最小化为目标的随机规划模型,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分层遗传算法,确定多时段出救点选址、救灾物资流向流量等决策。考虑模型中参数的影响设计三种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运用算例验证模型及算法可行性,得到灾后一周内每个时段出救点选择和物资分配方案,分析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苑津莎  马姿  杨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1):8702-8708
为了探究大规模灾害救援初期物资不足、运输能力有限情况下的应急物资调度问题,引入需求迫切度和满意度的概念,构建了多储备点、多受灾点的多种物资的调度模型,以最大化受灾点平均满意度和最小化运输路径长度为目标,并采用双蚁群算法对模型求解。案例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在保障受灾点的基本物资需求,且优先供给需求迫切度高的受灾点的前提下,得到了有效的物资调度方案,为决策者制定救灾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应急工作的救援效率、应急物资运送的时效性,提出在受灾点需求紧迫度影响下的应急物资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建立受灾点需求紧迫度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求出受灾点的需求紧迫度。将需求紧迫度引入路径优化模型,在尽可能满足受灾点需求紧迫度优先级的情况下,构建总成本最低与应急物资运输时间最短的双目标路径优化模型,设计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组合算法求解。以上海市为算例背景,运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需求紧迫度模型的总成本比不考虑需求紧迫度模型的总成本减少了13.48%,缩短了应急物资运输时间,遗传-模拟退火组合算法可以在保证收敛速度较快的前提下,较好地实现搜索全局最优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对国家安定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何在灾后将受灾点所需应急物资快速、精准运送到位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救援特点,考虑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兼顾应急调度成本最低和调度时间最短两目标,构建面向多灾害点的应急物资智能调度模型。研究选取2021年中国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为典型案例,基于三角模糊数方法对不确定变量进行表示,从而将所构建的模型转变为确定性多目标应急物资智能调度模型,同时引入二维Euclid距离赋权进行模拟运算,对模型求解。进一步,利用LINGO软件计算得到各出救点至各受灾点分阶段应急物资调度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模拟结果与现实要求接近,能够满足重大自然灾害下多灾害点应急物资调度需求,可为决策者制定有效救灾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应急救援任务中,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及调运过程是减少灾前和灾后损失的重要阶段,为系统了解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及调运模型研究现状,结合大量国内外参考文献,本文从应急物资选址、调运以及选址和调运联合模型三部分进行分析总结。在应急物资选址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模型具体算法、灾情阶段、优化指标、是否关注受灾人员以及信息状态等多个维度分析了应急物资储备点选址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将应急物资调运模型分为分阶段调运、多目标规划调运和不确定信息调运三类,并对三类模型进行了综述总结;并系统总结了应急物资选址及调运模型一体化研究。结果表明,应急物资选址及调运模型在动态性、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对现实救援更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和调运模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要点进行了展望,对应急物资储备及调运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安聪琢  王玖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10029-10036
考虑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物资的时效性以及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在多受灾点同时展开这一实际,提出了将疫区与疫区之间横向配送和物资分配中心与疫区之间的纵向配送相结合的应急物资配送模式。首先,在满足配送时间的前提下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横纵结合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其次运用聚类分析和引入了逆转操作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将提出的配送模式与常规配送模式进行比较。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横纵结合应急物流配送模型使总成本降低了10.72%,惩罚成本减少了52.98%,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未来的应急物资配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航空应急救援因为救援时间短,受地理因素影响小的特点,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有效解决应急物资航空投放力量的调度问题,以大规模自然灾害为背景,设置单出救点、多受灾点的数学模型,使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综合指数法来评价不同受灾区紧迫度的情况,从而衡量不同受灾点的差异性,并根据灾区紧迫度设置救援时间窗限制。如果救援物资不能在规定时间送达,则会给受灾区域造成损失,因此引入惩罚函数;在考虑灾区紧迫度情况下,对应急物资航空投放力量进行调度,以救援的总时间最短、救援的总成本最小为调度优化目标,构建数学模型,并通过遗传爬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讨论灾区紧迫度对航空应急物资投放力量调度的影响,以2008年汶川地震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紧急救灾物资物流配送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灾,干旱等,经常造成人们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在灾害发生时,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规划最佳的运用流程与策略,以最短的时间,准确地把救援物资紧急配送至灾区,就成为我国救灾工作研究的一个重点。而灾害救  相似文献   

13.
在地震灾害抢险中,应急物资能否准确高效的配送至需求点,决定整个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成败。本研究通过分析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状况,提出了地震抢险期间应急物资需求的四个层次,并从三个维度对应急资源的需求情景进行了分类,结合突发事件的“情景-应对”模式,讨论了不同层次物资需求在不同情景下的物资保障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应急物资利用效率和应急服务水平,针对灾害情况下应急物资运输调度的时效性特点,基于各需求点历史灾害事件数据,利用三角模糊数对历史灾害事件数进行模糊化处理;引入风险权重系数,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模型,并采用免疫优化算法完成求解.以安徽省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可为解决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问题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应急物资转运不及时所带来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时段划分的混合算法。首先,依据震中方位等确定受灾点及其物资需求;其次,按照灾区内的道路损毁约束条件等确定受灾点需求的配送方式;再次,根据道路损毁及恢复情况将震后“黄金72小时”划分为多个时段、多种配送方式联合的配送方案;最后,选取“四川泸定9·5地震”为背景进行算例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遗传算法,混合算法的总配送成本降低了9.53%,配送总时间减少了7.03%;在考虑多时段情景下整体方案配送总时间比不考虑时段情景时减少6.33%,在配送总成本上降低18.9%。震后划分时段进行联合配送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受灾区域内的应急需求问题,提高应急物资配送效率。  相似文献   

16.
结合目前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从物资需求、分配原则、路网风险以及配送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应急物流的特性.提出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协调框架,它是灾害综合评估、灾民转移和应急物资配送在应急物流系统下的有机结合,是不同组织机构、不同利益主体、不同物流网络单元间职能、目标、信息、物资、车辆等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台风灾害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快速科学地了解台风灾害发生后灾区所需救灾物资的类型、数量及其在时序上和空间上的需求情况,通过对中国登陆台风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成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区域应急能力等,提出了基于精细网格的台风灾损空间模型及应急物资需求定性预测模型。根据此模型能在灾害过程中快速预测灾区受灾情况,预测灾区救援物资的定性需求。将该模型运用于台风的实例中,验证了模型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升洪涝灾害应急响应能力,提出应急物资三主体混合储备模式,根据三主体供应特点和物资需求条件,构建了以最小政府成本和最低灾害损失为目标,以保障能力、政府成本及企业利润为约束的洪涝灾害应急物资配置模型,并通过模型的求解及简化,确定了不同储备模式的适用范围。在对以块石为代表的洪涝灾害应急物资算例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不同储备模式下的最优配置结构,并针对与政府决策相关的重要参数进行了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以块石为代表的洪涝灾害应急物资,建议采用以政府直接储备为主、委托企业储备为辅、社会力量代为储备为补充的储备模式,物资的现货市场采购成本会影响物资储备总量,政府储备库采购储备成本、企业期权价格会影响物资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