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通过滤纸片法就辣椒碱单体、二氢辣椒碱单体、降二氢辣椒碱单体及辣椒素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辣椒碱单体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明显好于二氢辣椒碱单体、降二氢辣椒碱单体和辣椒素。进一步比较发现,辣椒碱单体对5种菌株抑菌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白色念珠菌 > 黑曲霉菌。因此,以辣椒碱单体为主要原料开发天然高效的抑菌防腐剂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辣椒红色素是天然植物辣椒所含的一种类胡萝卜素系色素,主要用于食品着色、化妆品着色以及医药制剂产品的外表面着色。辣椒碱(capsaicinoids)是辣椒中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又名辣椒素,它是辣椒的呈辣物质。  相似文献   

3.
辣椒碱的分离纯化及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实验将辣椒碱从辣椒中分离纯化出来,经气相色谱和质谱联机检测,该辣椒碱纯度达到98%以上。主要由3种类似物组成:降二氢辣椒素,占总量的5.97%,辣椒素,占总量的57.30%,二氢辣椒素,占总量的35.08%。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建宁荷叶为原料,研究荷叶碱和总黄酮的提取纯化技术.采用FD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与石油醚萃取组合技术可得85%纯度荷叶碱,得率82%以上;进一步结晶,荷叶碱纯度达95.4%以上.采用聚酰胺柱分离技术纯化黄酮,纯度可达55%,总收率80%以上.动物药效学试验表明,荷叶碱具有明显的降甘油三酯、降胆固醇及减肥效果,是荷叶中减肥降脂的主要活性成分,建议每日每人摄入量为25~30 mg.黄酮也具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脂肪酸,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力、改善脂肪代谢、抑癌、降脂减肥、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及改善骨组织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对共轭亚油酸的概念、生理功能及其机理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丁佳稚 《科技信息》2007,(34):117-118
阐述了辣椒碱的提取方法和抗菌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辣椒碱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主要品质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辣椒果肉厚、果实辣椒素含量、维生素 C 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5个主要品质性状的Vg/Vs 比值均大,说明这些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大。②各性状配合力的总效应值与实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③三道筋、图门小辣椒、朝天小椒分别在果肉厚、果实干物质含量,辣椒素含量上的一般配合力高,且与供试材料配组的 F_1实测值也高,因此可作为增加果肉厚、提高果实干物质含量,辣椒素含量的亲本材料。④图门小辣椒×通椒一号在果实 Vc 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上的 t.c.a 值均高,是一个有希望的高品质辣椒组合。  相似文献   

8.
辣椒碱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辣椒碱的提取方法和抗菌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辣椒碱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不同基因型辣椒的辣椒素含量测定和辣度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种不同辣度辣椒基因型为材料,测定辣椒果实发育至成熟期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变化,并对这些辣椒进行辣度分级和辣味程度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辣椒果实的发育成熟,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印度极辣辣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最高,SHU达93.2万,是所有参试辣椒基因型中最辣的辣椒;海南黄灯笼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次之,分别为6.21mg·g^-1和2.55mg·g^-1,SHU为15.0万,是国内辣椒参试品种中最辣的辣椒,上述2类型归为极辣辣椒.而小米椒、朝天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印度辣椒和黄灯笼椒以外的其他品种,属高辣辣椒.2个甜椒品种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基本检测不到,属不辣辣椒.  相似文献   

10.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活性剂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在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的具有一定表面活性的代谢产物,如糖脂、多糖脂、脂肽或中性类脂衍生物等。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受到原材料、价格、产品性能等因素影响,同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活性高、具有特效的表面活性剂,将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常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有纤维二糖脂、鼠李糖脂、槐糖脂、海藻糖二脂、海藻糖四脂、单、二、三糖脂、表面活性蛋白等。这些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主要有培养发酵、分离提取、产品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雀麦膳食纤维粉(Oats dietary fiber bran,ODFB)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模型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50只(体质量为194.5±5.3g)随机分5组,每组雌雄各半:A组为阴性对照组,10只,喂饲基础饲料;另40只为糖尿病模型组,制成T2DM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B,C,D,E 4组.每组10只即.B(糖尿病对照组即阳性对照组)组继续喂饲高糖、高脂饲料,C,D及E组喂饲分别加入含DF30%、40%和60%的ODFB高糖、高脂饲料,8W后观察DF对大鼠糖代谢、脂代谢和食物利用率的影响.结果①与B组相比,C,D和E组动物食物利用率明显增加;②三个剂量组均有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lipid-cholesterol,LDL-C),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水平的作用,而D,E作用更显著;③与B组比较,C,D,E三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少;D,E两组血糖水平已接近阴性对照组(A组)水平.结论一定剂量的ODFB有改善T2DM大鼠模型食物利用率、降糖和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金线莲甲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将正常小鼠和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成功的糖尿病小鼠随机分成5组, 14 d后,分别测定小鼠的肝糖原、血糖、血脂及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金线莲甲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使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丙二醛(MDA)浓度显著下降;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浓度,并使小鼠的肝糖原质量比显著增加.金线莲甲醇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水平、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及提高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麦冬消渴胶囊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采用ip四氧嘧啶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3个麦冬治疗组(分别ig麦冬药物相当于生药0.45,0.90,1.80 mg/(g·d))、阳性对照组(ig盐酸二甲双胍0.15 mg/(g·d))、模型对照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另设1个正常对照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0 d,测定各大鼠血糖、血脂.结果表明:麦冬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6.97%,16.26%,13.85%.同时能明显调节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症状,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症状.麦冬胶囊具有显著地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血糖变化特点和确定2型糖尿病干预靶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患病因素对血糖影响的量化分析方法. 筛选出性别、体重等10维因素,再根据性别和年龄将人群分成9组,分别训练BP模型并提取敏感度,得出因素对血糖影响的量化值. 实验结果表明,体重对血糖变化的敏感度最大(0.244 9),体重、血脂水平和年龄敏感度各占总量的25%、35%和17%,且不同性别、年龄敏感度排序不同,为个体细化干预提供了判定方法;该方法可推广到其它疾病危险因素的量化分析,还可用于因素干预-判定-因素干预的良性循环中,有效提升个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是导致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体。MTB细胞壁成分复杂,功能多样,不但帮助分枝杆菌抵御外界不良的生活环境,同时在细菌逃逸宿主免疫攻击和致病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脂质占细胞壁干重的60%以上,其高含量与细菌毒力密切相关。MTB不含内毒素,也不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类,其致病性主要与占细胞壁干重60%以上的脂质成分密切相关。PDIM(phthiocerol dimycocerosate)作为细胞壁组分中独特而重要的结构,在维持细菌正常结构上发挥重要作用。由于PDIM在细胞壁分布的广泛性,研究发现PDIM在病原体-宿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细菌的早期侵染及进入巨噬细胞环节中发挥积极作用。对PDIM重要致病和毒力损伤机制研究,不仅加深对病原体-宿主互作网络中的理解,还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与突破。  相似文献   

16.
葛根芩连汤是中药经典名方,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研究观察高速离心分离的汤药聚集物颗粒组分(沉淀)、溶质组分(上清)在高脂高糖饮食(4周)后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Wistar大鼠上的降糖作用,测量体重、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多脏器SOD活力,阐析该汤剂降糖降脂功效与其聚集物颗粒的关系.由实验得出,葛根芩连汤中的聚集物颗粒组分(沉淀)具有抗糖尿病活性,且此种活性可能经由提升胰腺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血脂代谢而达成.  相似文献   

17.
观察祛瘀化痰复方中药——丹瓜方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80例患者按数字表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丹瓜方。治疗3个月后,观测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结果: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血液中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虽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祛瘀化痰法有一定的降糖、调脂作用,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茶多酚复方制剂对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调节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正常组基础饲料饲喂生理灌喂,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饲喂生理盐水灌喂,治疗组高脂饲料饲饲喂茶多酚复方制剂灌喂。实验持续8周,每2周每组随机宰杀10只,测定血液TC、TG、HDL-C、LDL-C含量。结果:整个实验期,治疗组大鼠血液TC、TG、LDL-C含量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而血液HDL-C含量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茶多酚复方制剂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给正常大鼠饲喂高糖脂饲料,建立高糖脂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脂模型组、高糖脂模型对照组、铁椆叶粉低、中、高剂量组,研究铁椆叶对各组大鼠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铁椆叶粉后高糖脂腜痛笫蟮腉LU、TC、TG和LDL-C等指标均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铁椆叶有显著的降血糖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