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研究以红龙23色素板椒为试材,在盆栽条件下设置中性盐(NaCl,pH=6.99)、碱性盐(NaHCO_3∶Na_2CO_3=9∶1,pH=9.30)、中性盐+碱性盐混合胁迫(NaCl∶NaHCO_3∶Na_2CO_3=9∶9∶1,pH=8.88)等处理。利用分光光度计、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果期、转色期、红熟期的辣椒果实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3种胁迫下青果期、转色期及红熟期辣椒果实的Vc和有机酸含量均较对照显著下降,盐处理后3个时期果实糖酸均较对照显著提高; 3种胁迫下绿熟期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显著下降,而转色期和红熟期二者的含量却较对照显著升高; 3种胁迫均能提高各阶段果实中的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含量,其中碱性盐胁迫对辣椒素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3种胁迫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绿熟期、转色期果实的辣椒红素含量,但却使红熟期果实的红色素含量下降,其中碱性盐对辣椒红素的影响显著。表明碱性盐对辣椒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混合胁迫,中性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不同基因型辣椒的辣椒素含量测定和辣度级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种不同辣度辣椒基因型为材料,测定辣椒果实发育至成熟期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变化,并对这些辣椒进行辣度分级和辣味程度分类.结果表明,随着辣椒果实的发育成熟,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呈先上升后小幅下降的趋势.印度极辣辣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最高,SHU达93.2万,是所有参试辣椒基因型中最辣的辣椒;海南黄灯笼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次之,分别为6.21mg·g^-1和2.55mg·g^-1,SHU为15.0万,是国内辣椒参试品种中最辣的辣椒,上述2类型归为极辣辣椒.而小米椒、朝天椒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印度辣椒和黄灯笼椒以外的其他品种,属高辣辣椒.2个甜椒品种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基本检测不到,属不辣辣椒.  相似文献   

3.
以5份产量较高的油棕资源为材料,对其生长发育特性茎高、株高、叶片长度、叶柄长度和叶片数;产量性状果穗深度、果穗长、果穗宽、果穗厚、鲜果穗重、果实总重量、核仁含油率和果肉含油率;品质性状碘值、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进行测定及分析,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资源12-s-15的综合品质表现较优,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指标的值较高.油棕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相关指标可分别简化为茎高、鲜果穗重量和维生素E含量.该研究结果为油棕种质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留叶量对赤霞珠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膨大期对新梢进行不同留叶量的控制,并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指标、病果率等进行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8片留叶量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病情指数最低;随着留叶量的减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降低,病情指数逐渐提高;不同留叶量处理的果实有机酸含量、花青苷含量、出汁率、单穗重等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湿包类型菠萝蜜‘301株系’和干包类型菠萝蜜‘75株系’为试材,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果实中的淀粉、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有机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蜜属于典型的淀粉转化型果实,成熟过程中随着淀粉的不断降解,干、湿包果腱和果肉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不断增加,分别于采后第5天和第6天、第2天和第3天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果腱中淀粉的降解和可溶性总糖积累的时间均要早于果肉.干、湿包果肉中的蔗糖含量分别在采后1d和2d增加缓慢,之后迅速增加,分别于采后第2天和第4天达到最大.干、湿包果肉和果腱中的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湿包果腱和干包果肉、果腱中的VC含量及湿包果腱中的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湿包果肉中的VC和蛋白质含量不断缓慢下降.干包果肉和果腱的蛋白质含量则是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6.
以6份甜瓜自交系为亲本进行完全双列杂交,采用Griffing方法Ⅱ配制杂交组合15个,对甜瓜6个亲本和15个杂交组合果实的单果重、种腔直径、果实纵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M5、M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是十分优良的母本,而M4、M6是表现较好的父本。组合M4×M5、M2×M6、M5×M6、M2×M4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属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该结果将为甜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和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茄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Vc含量、总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安塞不同年限设施土壤(当年、2年、4年)对茄子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茄子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茄果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酸含量都在不同程度的降低;连作年限为2年的土壤生长的茄子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茄果中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都比其他年限土壤生长的茄子含量高。表明连作年限显著影响茄子的生长和果实的品质,其中生长在连作年限为2年的土壤中的茄子品质较好,相应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红富士浓红型变异苹果的果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富士原品种为对照,对红富士变异苹果果实的外观特征、果实性状、解剖及色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变异果实的硬度、果型指数与对照果实基本一致;变异果实的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pH)、果皮花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果实内在品质和着色均优于对照果实,但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综合各项指标认为,此材料是综合性状优良的变异材料,具有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9.
游离氨基酸参与辣椒中风味物质的合成,其种类及含量与辣椒品种密切相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湖南常见大红椒、青尖椒、螺丝椒、小米椒、小红椒、大青椒6种辣椒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明确不同辣椒品种游离氨基酸组成差异,以期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辣椒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种辣椒中共检出2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青尖椒、螺丝椒、大青椒未检出胱氨酸,大红椒、小米椒、小红椒未检出羟脯氨酸。相比于其他游离氨基酸,各品种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γ-氨基丁酸、赖氨酸含量较高。6种辣椒中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在7.28~19.36mg/g(以干质量计),其中大红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螺丝椒含量最低。通过味道强度值分析发现:鲜味氨基酸是辣椒的主要呈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对鲜味贡献较大,其他呈味氨基酸起到协调风味的作用;大红椒与小米椒较其他品种辣椒鲜味更为突出。聚类分析表明:大红椒与小米椒、大青椒与青尖椒、小红椒与螺丝椒品质较为接近;部分氨基酸,如苏氨酸与天冬酰胺、精氨酸与谷氨酰胺、亮氨酸与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与脯氨酸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发现,大红椒、小米椒、大青椒中游离氨基酸品质优于青尖椒、小红椒、螺丝椒。  相似文献   

10.
套袋和膨大剂对黄冠梨钙、果胶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套袋和膨大剂是黄冠梨生产中常用的技术措施,常影响果实品质,导致果面产生褐斑.为揭示套袋和膨大剂对黄冠梨果实的影响机理,本文通过发育早期对黄冠梨幼果进行套袋和果柄涂抹膨大剂处理,结果表明,套袋和使用膨大剂均明显增加果实单果重,分别增加了0.434 2倍和0.7239倍,明显促进冷藏期间果面褐斑的产生,褐斑面积分别是对照的3.85倍和4.38倍.除套袋果实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外,套袋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影响不显著.套袋后使用膨大剂则明显降低硬度、可滴定酸和淀粉含量,增加固酸比,促进果实成熟.套袋还明显降低果实(主要是果皮)Ca含量,降低果皮中的细胞壁物质、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膨大剂则加剧了这些变化;同时,套袋果实果肉中的细胞壁物质、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较高,膨大剂降低套袋果实果肉中细胞壁物质和原果胶含量,增加可溶性果胶含量.总之,套袋和膨大剂显著降低了黄冠梨果皮中Ca含量,可能是套袋和膨大剂导致果皮褐斑发生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1.
豇豆品种品质性状及其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随机区组设计进行10个豇豆品种比较试验,以商品成熟豆荚鲜样观测荚色、荚长、荚重和维生素C含量,以干样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及粗纤维含量等品质性状,并估计了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等.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单荚长、单荚重和含水量的变幅分别为26.90~64.00cm、9.82~21.02g和89.35%~90.96%,维生素C含量平均值为19.81mg/100g,变幅为18.24~24.00mg/100g.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值为3.20%,变幅为1.09%~5.68%.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0.43mg/g,变幅为0.29~0.59mg/g.粗纤维含量平均值为11.77%,变幅为9.59%~13.26%.后4种主要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均在97%以上,但其遗传变异系数差异较大.根据品质性状表现,按照欧氏距离之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供试10个品种分为两个品种群.对品种品质性状作了综合评价并讨论了遗传参数与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2.
以7个樱桃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设施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品种采收后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 (Vc)、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物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美早(AM)的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最高;明珠(MZ),AM和黑珍珠(BLA)的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AM和BLA品种的维生素C的质量比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早大果(EBF)和红灯(RED)果实的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BLA酸度最低;BLA果实的糖酸比最高.AM,MZ和RED的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显示樱桃果实内在品质的优劣依次为AM,BLA,MZ,RED,矮化萨米特(mSUM),萨米特(SUM),EBF.SPSS相关性分析显示各品种樱桃果实中的VC的质量比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蛋白质的质量浓度与可溶性固形物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综合比较分析7个樱桃品种的内在品质后认为:AM品种为北方设施栽培7个品种中内在品质最好的品种,是温室栽培的较好樱桃品种.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20种黄皮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及pH等基础品质指标以及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的质量浓度, 并采用DPPH法和FRAP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 同时探讨了抗氧化能力与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黄皮品种间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的质量分数和抗坏血酸、总黄酮、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差异较大, 其糖酸比、pH、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FRAP抗氧化能力差异也较大, 基于上述理化指标的Q型聚类分析可将20个黄皮品种分成3大类群;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RAP抗氧化能力均与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表明黄皮果汁的抗氧化作用与其所含的抗坏血酸、总黄酮和总多酚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果实商品价值,本研究以四川地区野生毛花猕猴桃果实为材料,采用田间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其果实发育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结果显示果实重量、纵横径和干物质积累呈单‘S’型曲线.果实淀粉积累时间短,果糖和葡萄糖从盛花期(DAA)105 d开始急剧上升,果实成熟时生成少量的蔗糖和麦芽糖.苹果酸和柠檬酸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而奎宁酸在90 DAA前保持相对恒定,105 DAA时下降到最低,后保持稳定.VC含量高,整体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说明毛花猕猴桃果树园艺性状好,其果实有机酸含量高,特别是VC,是天然维生素库.  相似文献   

15.
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对甘薯高淀粉工业用新品种“苏薯2号”主要经济性状的引种鉴定结果.在1986—1988年重庆市区域试验中,“苏署2号”鲜薯平均亩产1658.7kg,薯干平均亩产551.1kg,淀粉平均亩产360.3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63%、8.10%和9.55%;鲜藤叶平均亩产1883.6kg,比“徐薯18”减产13.72%.“苏薯2号”薯块的干物质、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糖、Vc、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徐薯18”,抗旱性和结薯习性较好.目前,“苏薯2号”已在重庆市一些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金丝小枣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100、200、400、800 mg/L)赤霉素对金丝小枣叶片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叶片生长(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枣果品质(枣果大小、落果数、可溶性糖、Vc、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 mg/L的赤霉素能显著增加叶面积,对叶片生长有利;用100 mg/L和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增加枣果大小,降低落果数,同时,还能增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降低.表明用100 mg/L和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金丝小枣,能有效提高金丝小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SHD,CHW,JL-1,JL-8,16等5个番茄品系果实品质差异及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和耐贮藏性,以该5个不同硬度番茄品系为材料,通过在塑料拱棚栽培,对其果实品质及储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收当天品系SHD果实硬度最大;品系1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果实硬度和呼吸强度均最小;品系JL-1的可溶性...  相似文献   

18.
用抗盐品种独角虎和盐敏感品种糖高粱为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下成熟叶和生长吸及其叶鞘有机渗透调节含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选育玉屏当地油茶优良无性系,对玉屏自然生长群体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了通径和聚类分析。主要果实性状因子对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产油量的通径系数为0.867,单株干籽重的通径系数为0.413,鲜果含油率的通径系数为-0.121,单株总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260。四者对单株鲜果产量的直接影响力为:单株产油量 > 单株干籽重 > 鲜果含油率 > 单株总果数。聚类分析表明,自然群体52个个体可划分为两个类群,I类具有高产高含油量特性,II类具有低产低含油量特性。II类可分为IIa和IIb两个亚类群,各亚类群中干籽含油率相近的无性系多归在同一亚亚类群中,说明干籽含油率是油茶果实表型性状中最重要的分类性状。研究结果可为玉屏油茶自然群体种质资源分类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