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采用马铃薯蛋白(PP)、山茶籽油(CO)以及壳聚糖(CS)为主要原料,运用复合凝聚法通过乳化、冷冻干燥等制备出性质稳定的壳聚糖/马铃薯蛋白/山茶籽油微胶囊,通过考察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乳液形成和复凝聚效果获得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马铃薯蛋白/山茶籽油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如下:匀浆转速为8000 r/min,乳化时间为20 min,山茶籽油/马铃薯蛋白质量比为1:2,壁材的复合凝聚比(PP/CS)为2:1,温度为45℃.通过结构与性质表征发现,马铃薯蛋白基微胶囊壁材成功包裹芯材山茶籽油,在马铃薯蛋白及功能性油脂的高值化利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香精微胶囊化是指利用高分子材料对香精进行包裹,起到保护和控制释放的作用.以柠檬香精为芯材,吐温-20为乳化剂,壳聚糖和明胶为壁材,研究了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的技术.结果表明:在香精乳化时,香精与乳化剂质量比为4:1,乳化时间为30 min,乳化速率为1000 r/min,得到粒径为28μm左右的香精微球;在壁材聚合阶段,芯壁比为1:1,明胶与壳聚糖质量比为2:1,可以得到粒径为55μm左右的微胶囊,满足香型纸制备的工艺要求.将微胶囊加入到纸浆中制成纸张,微胶囊缓释效果良好,纸张香味持久达半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研究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生产方法、工艺路线,并对其系列产品在微胶囊壁材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以柠檬油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为壁材,壁材与芯材的最佳质量比为3:2,淀粉酯最佳的DE值为12.所得产品的微胶囊化产率和效率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复凝聚法制备生物农药微胶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以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囊材,以阿维菌素为囊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利用正交实验对复凝聚体系形成条件进行了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影响微胶囊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各种因素,获得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cps1500、壳聚糖浓度0.5%、木质素磺酸钠浓度2%、乳化剂Tween80/Span80配比2、乳化剂用量6 mL、壳芯比6、复凝聚时间15 min、交联剂用量4 mL、交联时间1 h,所得微胶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可达到9.6%和82%。采用FT-IR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的结果表明,囊芯与囊壁之间无化学键合。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复凝聚微胶囊对阿维菌素具有一定的控释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A群链球菌微胶囊,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以A群链球菌为芯材,将芯材与壁材按照1:12.5的比例进行喷雾干燥。经SEM和显微镜测定表明,制备的A群链球菌微胶囊外形比较圆整。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柑橘精油微胶囊化及陈皮软糖的制备,通过显微镜、流变仪、粒度仪等检测柑橘精油的胶囊化效果.选择不同壁材浓度、芯材与壁材比、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的柑橘精油微胶囊化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25%的改性淀粉乳状液,芯材与壁材比为1∶1.5,进风温度为150℃,出口温度为75℃,所得柑橘精油微胶囊效果较好.按配方制备的陈皮软糖口味纯正,贮藏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7.
以水溶性阻燃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作为芯材,以聚乙烯醇(PVA)与戊二醛(GA)反应所得缩醛为壁材,应用W/O/W相中相乳化法制备阻燃剂微胶囊,探讨PVA与GA成囊壁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乳化方法制备微胶囊属于界面聚合反应,GA扩散到中间相环已烷与外水相PVA的界面上,与PVA发生界面缩醛化反应,包覆内相形成微胶囊.  相似文献   

8.
以尿素、甲醛为壁材,隐色染料结晶紫内酯、十六醇、双酚A为囊芯制备了变色染料微胶囊.用LS8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了微胶囊粒径分布,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微胶囊粒径产生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改变包括囊芯/囊壁比例、分散剂浓度、分散时间与搅拌转速、缩聚时间与温度、固化时间与温度等在内的反应条件,可以制得不同粒径范围的、脲醛树脂为壁材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9.
明胶包埋壳聚糖/海藻酸钠茶多酚的缓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壁材制备了茶多酚微胶囊,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分数1.0%、海藻酸钠质量分数2.0%~3.0%、氯化钙质量分数5.0%,所制得的茶多酚微胶囊的包埋率最大,用明胶包埋茶多酚微胶囊,制备了茶多酚缓释复合体系,结果表明,用明胶包埋后的微胶囊可使茶多酚的缓释性能及稳定性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脲醛树脂(UF)/壳聚糖(CS)复合材料为壳材,以溶解了阿维菌素的二甲苯为芯材,研究脲醛树脂(UF)/壳聚糖(CS)缓控释农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改变壳层聚合过程中作为交联剂的甲醛的引入方式,制备得到一系列微胶囊。通过红外光谱仪、粒度分布仪、扫描电镜等对微胶囊的化学结构、组成成分、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发现在缩聚阶段引入甲醛可以提高微胶囊壳层中壳聚糖的含量,进而提高微胶囊的包覆率和缓释效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粒径7.14μm,包覆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11.
用海藻酸钠/壳聚糖/活性炭制备的微胶囊具有生物半透膜特性和很好的强度;以海藻酸钠/壳聚糖/活性炭微胶囊包裹一株从活性污泥中筛选的对氯苯酚优势降解菌;根据废水处理的要求和流体动力学原理设计了气升式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的中试设备;实验表明,以制备的微胶囊作为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微胶囊流化床中载体处理对氯苯酚废水处理最适宜条件:pH=7.0,温度为30-35℃,处理120mg/L的对氯苯酚废水时,微胶囊最佳载体投入量为15%,通气量为120L/h。  相似文献   

12.
海藻酸钠微囊对蛋白质控制释放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一种蛋白质类药物的控缓释系统的工艺条件及其体外释放行为;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海藻酸钠(Alg)为包埋材料制备微囊,研究不同的阳离子、不同BSA浓度时,测定微囊的形态、粒径和包埋率的影响,并对该微囊包埋前后的完整性和体外溶出速度进行了测定;用Ba2 制备的微囊成型稳定,粒径均一,具有良好的包埋率;发现微囊在制备过程中,BSA没有受到破坏,BSA蛋白分子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材料对蛋白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突释效应也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3.
鱼用含睾酮的明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微囊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备了含睾酮的明胶- 羧甲基纤维素钠微囊(TGM) , 对微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 TGM 睾酮的包囊率为( 71.8±0. 9) %,含药量为( 17. 4±0. 41) %.TGM 中药物释放数据符合零级释放规律.微囊的平均囊径为 29. 5μm. 用微囊对鳗鲡进行注射催熟实验, 间隔 25 d 注射1次, 80% 的雄鳗达到性成熟. 间隔 25 d 注射 TGM 4 次, 可诱导雌鳗平均GSI达到19.7%,最高 GSI为 34. 1%.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外径为2.5mm,内径为1.3mm的铜管,做成四环脉动热管,在不同工质(3%的FS-39E型微胶囊流体、乙醇、水、)、不同充液率(40%~80%)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探讨了工质和充液率对脉动热管热输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乙醇、水对比,微胶囊流体具有较宽的工作范围,尤其在高充液率的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启动性能和热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口服式生理参数检测胶囊进入人体消化道后的空间位置,提出了基于微粒群算法的交变励磁定位新方法.在人的体表布置2个圆柱状励磁线圈,通入时分正弦信号,同时在胶囊内封装3个相互正交的感应线圈.由定位模型建立以胶囊位置为变量的六元高次非线性方程组,运用改进的微粒群算法对其求解,由此实现胶囊位置的遥测.实验表明:磁定位方法正确可行,模型精度高,与传统算法相比,具有收敛速度快、精度高的优良性能.该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大型专门设备,定位系统结构简单,能实现微型化和集成化,也可应用于其他非导磁环境中的位置遥测。  相似文献   

16.
5-氟尿嘧啶结肠定位释药微囊的制备与释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制备结肠定位给药制剂,研究囊材溶剂、药物/囊材质量比对微囊性质和药物体外释放特性的影响。以水溶性抗癌药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选用丙烯酸树脂Eudrag itS100为材料制备了pH控制的结肠定位给药微囊。结果表明:采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微囊载药量为14.47%,微囊包封率为96.68%,在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中10 h的累积释放率为18.5%。实验表明,微囊的体外释放特性具有结肠定位释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传统氯盐类道路融雪剂存在对道路腐蚀和环境危害的问题,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缓释微胶囊自融冰剂。利用从糠醛生物质内提取的有机物质制作自融冰剂芯材,利用固废载体将融雪盐芯材吸附至孔隙内,再在吸附芯材的载体表面进行高分子囊壁改性处理,形成微胶囊结构,以冰点和相对融冰化雪能力等为评价指标,开展室内性能试验,并在京雄高速(K64+992)~(K65+193.641)路段进行现场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微胶囊掺入路面材料比例为4%时,室内融冰率达到46.9%,远超规范要求;在5.5%缓释微胶囊自融冰剂替代等量矿粉中试试验中,路面的落雪完全融化,融冰效果良好。利用糠醛热解废液提取物研发的融冰剂芯材缓释效果显著,避免了传统氯化物添加剂的腐蚀性,减少了对路面的腐蚀和环境污染,达到了绿色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原位聚合方法,并以部分醚化的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简称PEHMM)作为缩聚反应的单体,在含有聚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合成压敏显色微胶囊。文中对压敏显色微胶囊的气密性,包容量,胶囊粒径分布及其平均粒径等性能的影响因素作了探讨,指出PEHMM的用量和加入方式是影响胶囊气密性和包容量的主要因素,而均化时间和速度决定着胶囊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19.
保护胶体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敏型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染料隐色体为芯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制备了热敏型微胶囊.利用红外光谱仪、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征了保护胶体不同质量分数下制备的微胶囊的结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貌、热稳定性、玻璃化温度和热敏释放性能等.实验表明,保护胶体质量分数为4.5%时,所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最小,为189.7 nm,粒径分布最均匀,呈规则的球形,包覆率为95.0%,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热敏释放行为.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胶束在医药领域中的新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稳定性好、载药能力强、粒径小,是一类很有潜力的药物传输系统,它有力地拓展了胶体系统在药物控释、靶向等方面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聚合物胶束在医药领域的一些新应用,包括追影剂载体、药物/基因载体、靶向药物传输系统以及在免疫学中的应用。预示着聚合物胶束药物传输系统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