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综合评价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呈现高端人才集聚能力日益加强,研发人员数量持续增长,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环境日益优化等发展态势。通过与沪苏浙比较,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引进培育高端人才能力、科技人才的优质科技成果、双一流大学发展等方面还有差距。同时还存在高端创新型人才仍较缺乏、性别歧视现象、科技人才分布不均衡、人才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建议从营造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和政策环境,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人才集聚作用,建立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评价新机制等多个维度提升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能力,推进安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
张雪娇 《创新科技》2019,19(9):73-79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加快河南省科技事业发展的进程。本文通过对全省R&D人员的分布格局以及对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中R&D人员状况的分析,从科技人才的不断优化、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等方面,阐述了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成效;同时,指出了目前河南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以及完善人才评价考核的激励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技人才作为一个移动的、自主的知识库,对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有很大影响,西部地区经济的低速增长和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的现象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青海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的实地调研,发现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建设工作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同时也需要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根源,力求突破科技人才发展的诸多困境。具体政策建议包括科技人才引进、科技人才使用与保留、科研经费与硬件设施水平的提高、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审等方面需要政策进一步扶持,需要追本溯源,从人才发展早期开始就着重本土化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西部边远地区的特色产业来吸引相关专业科技人才;加强柔性引才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吸收全国乃至国外的智力支持;在人才评价、编制管理方面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情况加以分类管理;在税收方面对西部边远地区科技人才进行适当减免等,对西部地区促进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为人才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针对目前金融科技人才管理不规范、不一致的现状,本研究将结合金融科技特点,从多个角度打造一个金融科技人才库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客观性,整合碎片化人才数据,把握金融科技人才的体量规模,从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评价、人才招聘、金融科技技术发展预测等多个方面有利支撑央行三年规划落地,服务好央行、各级政府、企业以及人才本身,打造良好的金融科技人才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泉,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兰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多项并举为推动兰州市经济转型跨越,率先崛起创造条件,在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布局,重点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在推动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探索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对增强中国科技实力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科技人才集聚现状、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科技人才集聚模式梳理的基础上,构建面向2035年中国科技人才集聚机制的框架.提出集聚全球科技人才、打造世界科技人才高地、注重全社会科技人才工作内容的关联性、定制不同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动态化策略等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加入WTO后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高外国语应用能力的科技人才。在这一背景下,翻译这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忽视的课程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当前应从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培训、修订教材、改革考试项目等方面入手,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开展翻译教学,充分发挥其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软、硬环境条件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科技人才匮乏,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素、情”关系和“地缘”关系以及科技援建人才的便利条件,致力于构建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大力培育和有效利用各类实用科技人才,实现实用科技人才本土化。  相似文献   

9.
陈晓华 《安徽科技》2017,(12):22-24
<正>近年来,安徽省把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出台《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安徽创新创业。通过三年实践,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受到各方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王芳 《太原科技》2011,(7):45-47
分析了太原市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从搭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稳定科技人才队伍政策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熠  孙健 《科技与经济》2012,25(5):92-96
对影响地区科技人才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2001-2008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验证,得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投入、科研经费投入、科技企业的数量等是影响本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科技人才开发意识、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和提升科技人才吸引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各方争夺的主要目标。为了解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特征,本文以167位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流动现状、机构角度、地域角度、职务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科研机构高层次科技人才流动存在以下特点:流动属于合理范围内的正常流动,但存在机构、地域聚集特征;在职时长有缩短化趋势,流动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华北华东等地区同区域流动特征明显,东北西北等地区人才单向跨区域流动特征明显;同省份机构存在密切流动关系等。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电力施工行业发展形势下,电力企业的发展需依靠增强科技创新。加强电力施工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应从科技创新理念、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模式等方面入手,将党组织融入到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4.
刘伟 《科技与经济》2011,24(5):85-89
辽宁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同样需要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才。从辽宁科技人才的现状出发,找出科技人才存在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构建适用于辽宁科技人才培养的科学有效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技型人才区域分布差异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晨 《科技导报(北京)》2020,38(19):103-109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依据,探讨了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分布不均衡问题,计算了影响区域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科技型人才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中国区域科技型人才数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显示,区域差异马太效应明显,虹吸效应影响持续存在,木桶短板危险性增加。建议东部地区调整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探索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中、西部地区提升自身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区域间科技型人才相互融通补充。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型科技人才内涵和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法),提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方法,并以2019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的生物医药领域申报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准确率达到80.9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印度国防科技力量迅速发展,国防工业体系日趋完善,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国产化程度大幅提高.从突出战略地位,保持高投入;重视人才培养与对外合作交流;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军民结合;发展关键技术项目;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速国产化进程5个方面对印度国防科技力量攀升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创新资源的转移趋势主要表现跨国公司积极布局创新资源网络、全球经济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趋势加大、科技人才向发达国家流动的趋势明显〔1〕。分析了现状、动因与趋势,总结出几点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论述了创新资源转移的对于我国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面向未来10~15年的科技发展战略,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成为影响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评价4个方面分析了未来中国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