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高校自主科技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对高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系列激励措施,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使得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正>一、要加快招引和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人才是前沿技术的核心,未来的科技竞争本质就是高端人才的竞争。舟山将深入实施好"5313"行动计划,举办好全球海洋经济创业大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  相似文献   

3.
李威 《安徽科技》2011,(12):28-30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是能够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创造性贡献的高层次人才。人才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创新型人才更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正提到创新,就会想到创新人才。作为中共十九大的关键词之一,习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眼于科技创新基础要素的集聚和开放,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以及上海人才高峰的战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该平台以全球范围内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目标,建立专家人才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自1993年实施以来,已遴选了28批共计2663名相关人才,是北京市实施时间最长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文章通过对28年来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与评审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概述了新星计划的发展历程、科技人才评价的发展脉络与重点要素,并为青年科技人才及科技机构提高申报人才计划成功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未来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介绍了中国青年科技奖的概况,统计了1987-2014年中国青年科技奖1287 名获得者的年龄分布、性别结构、地域分布、专业结构等基本信息,分析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进一步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在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创新以及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动态耦合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研究现状及其实践情况的梳理,阐述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理念与概念内涵。通过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呈现出的新特征新趋势进行分析,构建“3+3+3”青年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并从政府、人才载体、用人单位(企业)三个维度提出进一步推进青年科技人才集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强国和创新强国已成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而科技创新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科技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从6个方面阐述了青年科技人才必备的素养和能力,对新时期青年科技人才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9.
科技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平台,对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科技人才资源对于科技政策的评价、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以及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内容,经调研分析,从政府宏观统筹管理和市场完善协调发展两个方面,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科技人才统筹利用机制模型,以良好的科技人才利用机制,促进国家人才战略和人才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为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林战略,表彰和激励在林业科学研究中做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国家林业局开展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评选工作。南京林业大学认真组织推荐了化学工程学院的勇强教授参加了本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的评比。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全球科技中心转移过程与规律,强调自然科学创新发明的最佳年龄段是25至45岁,峰值是37岁.因此,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青年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中国科技实力在迅速增强,部分领域已经居世界领先地位,而青年人才成长是最大的希望.建议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用创业基金支持创新发展,加大对青年人才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得出结论:中国正在迈向世界科技中心,有可能完成全球第六次科技中心转移的任务;支持一代青年英才脱颖而出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青年人才要树立创新自信,勇敢担负起未来重大创新突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基础和人才保障.井冈山大学化学类专业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课程教育-实验实训-学科竞赛-条件保障""四位一体"的学生科创能力培养体系,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内化根植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的发展及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总量与全国的平均增数相比,存在总量少、规模小、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在分析和探究民族地区科技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加快民族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是吸引人才流入的外在动因,也是当地人口迁移的潜在驱动力,影响人才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同时动态存在,最终致使地区人才流失或集聚。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机制,重点关注净经济劣势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是省域内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动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集聚的倒U型效应显著,但受制于净经济劣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较快产生导致人才相对流失的净“推力”效果。具体而言,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研究生科技人才有“拉力”作用,但进一步扩张可能致使其未来面临科技人才总量的相对“流失”。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科技人才集聚之间呈现一定的倒U型关系,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规模对科技人才潜在的“推力”作用。此外,中西部科技人才具有显著“人随钱动”的集聚特征。破解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的内生循环困境,需进一步削减“推力”、创新“拉力”,完善高教体制分权化改革,厚植高校扎根地方情怀,释放产学研一体化集群创新活力,建成经费、政策、公共服务综合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历近40年不同阶段的快速发展后,中国的人才计划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层次分明、覆盖面广的体系,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制度环境分析了中国科技人才计划体系的类型与几个不同发展阶段,概括了人才计划体系的特点,从系统角度分析了人才计划体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双碳”目标与数字化转型背景,分析了油气公司等能源产业企业在科技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建立了科技人才管理体系模型,提出了6个方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科技进步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的总结,构建发展的自增强动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划分,进一步构建了基于创新行为的人才动力模型,以此解释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创新行为对人才结构和数量、人才激励和市场规模扩展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内容。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学发展观,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把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列入到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9.
晋商的人才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晋商将发展人才作为经商的第一要务,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商业发展规律的商业人才培养制度.从慎重选才,到放权用人,再到科学育人,晋商制订和实行了科学的人才战略,实现了人才个人发展与企业整体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首要环节。对天津市科技人才吸引政策的现状进行了述评,通过实证分析出吸引科技人才的影响因素,目的是完善天津市吸引科技人才政策,争取到更多的科技人才来津工作,促进天津市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