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当前三峡库区消落带新生湿地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综述,主要包括三峡库区湿地植物生态学研究、湿地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等4个方面。然而,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够深入;与周边环境耦合关系研究较少;动态研究不足;湿地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划分不明确;与全球变化关系研究十分薄弱。最后指出,三峡库区湿地研究必将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构,生态系统演替的长期监测,湿地开发与利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热点;长期定位观测技术、"3S"技术、计算机模拟等技术与方法将会广泛应用于三峡库区湿地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干扰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干扰方式。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自然干扰因素包括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火灾、外来种的侵入和地壳运动;湿地的主要人为干扰方式包括农业开垦、城市开发、水利工程、采矿、道路、桥梁的修建和旅游等。本研究旨在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进行的哥伦比亚河河口生态系统恢复项目可以为中国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友好型利用的研究和开发活动提供借鉴经验,该项目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理论与方法降低联邦哥伦比亚河电力系统开发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并开展哥伦比亚河下游及河口地区的生态系统研究、保护与恢复工作。哥伦比亚河流域的农业、工业以及水利开发等人类活动给哥伦比亚河下游至河口地区长达235 km的河口湿地区域以及区域内80%的潮感淡水水系带来了严重影响,表现在食物网的破坏,大型碎屑物流的减少以及供三文鱼育幼及避难的栖息地破坏等方面。恢复项目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目标:1)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控制因素,比如水利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2)保护和恢复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因素,比如重建湿地区域与主航道的连通性;3)增加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比如清除入侵物种以及恢复受威胁的盐沼湿地;4)维护和增强系统过程,比如重建食物网;5)增强鲑鱼的生态系统功能,比如增加生活史多样性,提高孵化率、增长率和成活率。为了达到以上目标,CEERP实施了一项适应性管理的一系列工程项目。本文介绍了适应性管理的一个年度中5个循环阶段:即制定战略、决策、行动、监测/研究以及评估。本文结尾处对三峡库区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公园内外固碳服务与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2种服务类型在公园内呈现增加、而公园外受城市化过程持续影响呈现降低趋势;3)受降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扩大等因素影响,公园内外的产水量与营养物输出量等均呈现增加趋势,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缓解;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主要是产水服务与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娱乐和文化服务之间,空间上在城市不透水地面周围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洪泽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江苏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点保护区域,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湿地保护、恢复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突显,具体表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面积萎缩、生境恶化和管理混乱.在分析洪泽湖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湖区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即:降低捕伐强度,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湖,保障调洪功能;控制上游水质,建立动态监测系统;统一规划,完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6.
牛福生  郭爱红  田春永 《科技信息》2009,(27):I0320-I032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称为全球最主要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它除了向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调控功能,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重点对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因素进行了论述。湿地的演化主要表现是湿地的退化,分析表明,影响湿地演化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水文环境、土壤环境的改变以及植物、气候的影响;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超载过牧、滥挖乱采活动和人口增加。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极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由于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及人类开发利用强度的加大,湿地退化、生态功能减弱,威胁着人类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安庆沿江湖泊湿地因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环境特征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安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环境特征和湿地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基于湿地特征功能重要性的研究多,湿地演化过程机理研究较少;湿地单因素研究较多,湿地多因素耦合研究少。结合国际国内湿地科学发展和安庆湿地研究现状,今后安庆湿地研究应侧重于气候变化与湿地响应、湿地退化与机制、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陆地植被覆盖度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笔者估算1990—2015年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碳储量的变化,及时有效地评估土地利用变化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关系,了解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为区域碳循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1990年、2000年、2015年Landsat影像获取三峡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应用InVEST模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结果】1990—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和各类土地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不断增加,而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 1990—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持续增加趋势,净增加量为90.43 Tg,增加率为24.47%,年增加率为0.98%;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趋势; 耕地转化为林地是库区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损失途径主要源于林地开垦为耕地、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为水域和建设用地。【结论】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相应变化,生态系统碳储量随林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保障耕地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三峡库区退耕还林力度,加强三峡库区林地保护,有助于增加库区碳汇潜力并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分析了湿地面积变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现状与原因。分析表明,国家近20年来在青藏高原实施的生态保护、修复及生态工程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今后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发项目与工程类项目的衔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退化湿地的自然恢复能力。同时,要构建适于青藏高原高寒湿地保护效应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的系统监测与评价。在黄河、长江上游源区布局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将与三江源区同样重要的黄河首曲湿地、若尔盖湿地纳入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健全科技服务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战略"的概要.杭州城西湿地是重要的城市湿地,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是杭州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正使这片湿地面临面积锐减、环境污染、水系破环、景观破碎和文脉消退的挑战.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生态,优先保护,合理利用.战略在总体上体现"保护遵从生态系统途径;利用服从生态系统保育"的构想,具体包括:保护生态系统,保障湿地健康;修复生态功能,改善湿地环境;协调流域布局,维护湿地安全;遵从生态保育,发展湿地产业;挖掘民俗传统,创新湿地文化;推动建规立法,创新湿地管理;深化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1.
湿地科学是由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融汇的边缘交叉科学,是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形成演化规律及保护与利用的科学.中国湿地研究最早起步于全国范围内沼泽和泥炭资源的综合考察,目前则更多在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滨河口湿地、海岸红树林湿地等不同类型湿地方面开展了基于生态过程的研究工作,在湿地概念、湿地分类、湿地系统综合研究、湿地与全球变化、湿地恢复及工程湿地建设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未来我国湿地研究还要进一步界定湿地的科学概念,建立完善的湿地学科体系;加强湿地水、土、生物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强化湿地生态水文、湿地对全球变化影响与响应、退化湿地恢复的理论、技术与途径研究;开展湿地保护、管理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8共4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热图聚类分析、弹性分析、IDW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特定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对其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产生的细微差异.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江苏省耕地、林地、滨海湿地、河流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湖泊湿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9.23×105 hm2),2018年耕地面积为6.50×106 hm2,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8.59×105 hm2),2018年建设用地面积为1.93×106 hm2;1990—2018年江苏省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升高,1990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61×104亿元,2018年为1.68×104亿元;耕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对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较高,研究期内耕地、林地、滨海湿地与河流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湖泊湿地与未利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变化决定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弹性变化并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别是价值系数比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弹性变化对LU/LC变化的响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相结合的3S技术在湿地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评估过程中的应用,并证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3S技术获取2006—2015年间3个时相原始的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建立数据库,提取湿地信息;结合实地观测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纠正;根据各项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对研究区湿地的生态系统的湿地面积变化、空间分布变化、植被覆盖率变化、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3S技术实现了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部分范围的湿地生态系统近10年的动态监测,得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变化趋势,提高了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结论利用3S技术可以实时、全面地掌握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是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高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正在成为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一大热点。湿地在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湿地土壤是陆地上重要的有机碳库;土壤碳密度高;能够相对长期地储存碳,湿地是多种温室气体的源和汇。全球沿海湿地的分布面积大约为20.3万km^2,碳的积累速度为C(210±20)g/m^2·年,要远远高于泥炭湿地;并且沿海湿地大量存在的SO。。离子阻碍了甲烷的产生量,从而降低了甲烷的排放量。高的碳积累速率和低的甲烷排放量使沿海湿地对大气温室效应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盐城沿海滩涂芦苇沼泽地虽已列入世界重点湿地名录,但其有机碳循环及其分布特点尚未有资料报道。通过研究沿海滩涂湿地土壤有机碳储存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规律,从微团聚体水平的有机碳转化与结合机制上研究土壤对有机碳的固定机制,对于了解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储存特点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系,为评价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洪泽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也是江苏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点保护区域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 ,湿地保护、恢复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突显 ,具体表现为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面积萎缩、生境恶化和管理混乱 .在分析洪泽湖湿地主要生态功能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湖区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 ,即 :降低捕伐强度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湖 ,保障调洪功能 ;控制上游水质 ,建立动态监测系统 ;统一规划 ,完善管理体制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按照生态学的分类方法对地表覆盖数据进行解译,从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和变化速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江西省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为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2)研究期内,城镇生态系统面积增加明显,而森林、湿地和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减少;3)生态系统转换特征主要表现为农田生态系统转为城镇生态系统;4)生态系统的波动性前5年大于后5年,南昌市和新余市是江西省生态系统变化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17.
湿地植被与湿地水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系统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基础.2010年、2011年夏季,通过对向海湿地5个调查样点水禽种类、数量进行的观察统计,获取了水禽多样性的信息,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获取同一时间段不同样点的湿地植被生产力情况,分析了不同样点间水禽多样性与植被生产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调查样点中同发滚水坝的植被生产力最高,水禽多样性也较高;付老文泡的植被生产力较低,水禽多样性也最低.水禽多样性指数与植被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但线性关系不明显.影响两者间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有天气、交通等自然因素,农田劳作、放牧、捕鱼等人为干扰因素,以及调查过程中水禽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为探索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监测与评估水禽多样性的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酶能够把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分解成为能够被生物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土壤酶的分解作用普遍被认为是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的限制性步骤,控制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文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酶的时空格局、影响酶活性的环境因子、与全球变化的关系以及在湿地净化功能中的意义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强调应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湿地土壤酶的作用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肖磊  黄晋  刘影 《江西科学》2012,30(2):152-156,167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是当前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是湿地评价研究的新概念和新领域。在对生态脆弱性的相关概念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湿地生态脆弱性研究进行了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估发展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长时间序列数据支持;对湿地脆弱性的复杂程度认识不足;技术手段创新少等。因此,今后湿地脆弱性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理论探索和方法完善方面,对应用研究加强引导和规范,增强湿地脆弱性评估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为湿地的科学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的一种主要生态系统,其储存碳的功能对全球碳的循环和平衡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湿地碳固存的含义以及影响因素已有一定研究,但对不同湿地恢复方式对碳固存影响的研究较薄弱,而恢复湿地的固碳功能是湿地碳研究和保护的前提。基于文献调研,从湿地碳固存的含义、湿地恢复与其他自然因素对碳固存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湿地恢复对碳固存影响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趋势,为湿地碳固存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