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记录了1例马来穿山甲在圈养下的交配行为及幼仔出生和成长记录。在2015年1~2月,对2只圈养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在之后的时间内又观察记录了新生幼仔的出生和成长过程。结果显示:马来穿山甲都以雄性为主发起交配行为,整个过程分为性激动、求偶、交配、射精等4期,持续时间约21min,求偶期最长。在混合圈养的36d里,共有22d发生了交配行为,多数时间每日交配1次,主要集中在投食后,交配方式采用侧卧式。此对马来穿山甲于2015年2月3日首次交配,当年4月8日雌性个体产下1只健康雄性幼崽,160d后幼崽体质量达2 540g。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马来穿山甲的交配行为,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方案,提高圈养马来穿山甲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斑蟋求偶交配产卵的行为学特征,揭示这种生理行为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将成对的双斑蟋成虫放入实验箱内,连续观察它们的求偶和交配行为并记录。将经过交配的雌性双斑蟋单独放入实验箱内,对产卵过程中的特定行为进行详细观察。结果:双斑蟋的求偶以雄性召唤鸣叫开始,相互探求,转而发出求偶鸣声;双斑蟋以雄下雌上的体位进行交配,雄性蟋蟀尾端上翘对准雌性生殖孔,排出精胞完成交配;双斑蟋的产卵行为包括:探索、决定位置、产卵器刺入、产卵器微提、休止期、排卵、产卵器收回等。结论:双斑蟋交配主要以雄性蟋蟀鸣叫探索为主导行为,雌性蟋蟀性选择为交配成功关键,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产卵繁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新引入人工圈养环境的驯养时间的长短对野生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行为起始时刻的影响以及年龄是否会影响马来穿山甲的适应性行为。【方法】对已引入圈养环境下生活1年以上的81号和A1号共2只马来穿山甲的日常行为进行了为期50d的观察研究,对比刚引入圈养环境下的52号和53号共2只马来穿山甲的日常行为的观察研究,归纳得出野生马来穿山甲被引入圈养后的生理行为变化规律。【结果】刚引入圈养环境的52号和53号个体昼夜活动持续时间分别为3.83~626.63min和3.13~269.08min,比81号和A1号个体的昼夜活动持续时间即63.33~507.50min和31.67~765.00 min更短;52号和53号个体活动行为起始时刻分别为19:51:48和21:02:52,比81号和A1号个体的活动行为起始时刻即21:39:04和20:51:43更早。【结论】圈养时间对马来穿山甲的活动持续时间有明显影响;随着马来穿山甲对新环境的适应,它的昼夜活动持续时间会逐渐增加,范围为360~390 min;它的活动行为起始时刻会延迟,稳定范围为21:00~22:00。与亚成体马来穿山甲相比,成体马来穿山甲的昼夜持续活动时间和活动行为起始时刻变化明显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新引入人工圈养环境的驯养时间的长短对野生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的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行为起始时刻的影响以及年龄是否会影响马来穿山甲的适应性行为。【方法】对已引入圈养环境下生活1年以上的81号和A1号共2只马来穿山甲的日常行为进行了为期50d的观察研究,对比刚引入圈养环境下的52号和53号共2只马来穿山甲的日常行为的观察研究,归纳得出野生马来穿山甲被引入圈养后的生理行为变化规律。【结果】刚引入圈养环境的52号和53号个体昼夜活动持续时间分别为3.83~626.63min和3.13~269.08min,比81号和A1号个体的昼夜活动持续时间即63.33~507.50min和31.67~765.00 min更 短;52号 和53号 个 体 活 动 行 为 起 始 时 刻 分 别 为19:51:48和21:02:52,比81号和A1号个体的活动行为起始时刻即21:39:04和20:51:43更早。【结论】圈养时间对马来穿山甲的活动持续时间有明显影响;随着马来穿山甲对新环境的适应,它的昼夜活动持续时间会逐渐增加,范围为360~390 min;它的活动行为起始时刻会延迟,稳定范围为21:00~22:00。与亚成体马来穿山甲相比,成体马来穿山甲的昼夜持续活动时间和活动行为起始时刻变化明显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5.
观察和记录了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在圈养条件下求偶、交配和产卵的过程,并就鲨鱼的交配和生殖行为进行了讨论.条纹斑竹鲨的求偶和交配过程可以分为游弋、雄性鳍脚弯曲、雌雄交配和雄性鳍脚抽离4部分.游弋在整个过程中占的时间最长,雌、雄鱼在确认交配信息后,雄鱼鳍脚发生弯曲;随后不久,进行交配;交配完毕后,雄鱼鳍脚便抽离雌鱼泄殖腔.条纹斑竹鲨产卵时,雌鱼腹部持续地磨擦或挤压水池中的水管和木桩等物体从而加快排卵的速度.卵鞘从体内排出后,雌鱼用口叼住卵鞘绕着水管、树桩和石头等来回游动,利用角丝将卵鞘牢牢地缠绕在这些产卵基质上.雌鱼产卵的时间并不固定,大多数发生在夜间,偶尔在白天也可以看到新产出的卵.产出的卵多数是成对的,偶尔只有1个.雌鱼产卵时间持续约60 d,每7~9 d产卵一次,在一个生殖季节内,每尾条纹斑竹鲨产卵约11个(圈养亲鱼的雌雄比例是2∶1).  相似文献   

6.
圈养繁育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繁育的2只大熊猫幼仔(雌,雄各1只)8-421日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为相同年龄的幼仔,雄性个体的平均体质量较雌怀的大,但二者的日均或月均体质量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雌性幼仔的日均体质量增长率较雄性的大,同样,雌性幼月均体质量增长率也较雄性幼仔的大,研究结果表明,母兽与人工交替哺育有助于幼仔体质量的增长,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人工哺育所用的奶粉组成成分,幼仔所处的环境以及幼仔的活动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相似文献   

8.
在圈养的条件下,对粤北地区6头金钱豹(2雄4雌)的繁育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雌性金钱豹的性成熟年龄为2.5~3岁,雄性3~3.5岁,一年四季均可发情,发情季节性不是很明显.在人为断奶的情况下,金钱豹一年可产1~3胎,发情交配间隔及怀孕产仔间隔与幼豹人工断奶时间有密切关系.在圈养条件下,金钱豹的孕期约为3个月,与野外观察的约为99 d略有不同.金钱豹的分娩与育幼需要安静的环境,如母豹受到外界因素强烈干扰,可出现弃仔乃至食仔现象.金钱豹初生体重平均为543.9 g,雄性幼兽出生体重略重于雌性,且在15~30 d内体重与体长的增长也优于雌性.  相似文献   

9.
1992年,我国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共有10只雌性大熊猫产仔,共产13仔.到12月15日尚存活11仔,这是历年来最佳繁殖成绩.繁殖胎数及产仔总数虽然低于1986年的12胎17仔,但育活数量却高于1986年的9仔(国内8仔,国外1仔).幼仔成活率为83%以上,打破大熊猫繁殖史上的最高记录.1992年侨居国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没有配种、繁殖的报告.重庆动物园育成1仔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新星"3月8日发情求偶达到高潮,与上海动物园雄兽"川川"自然交配3次.经过近130天的妊娠期,于7月18日产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穿山甲华南亚种仔兽出生的记录,测量了仔兽的躯体及体重,讨论了中国穿山甲华南亚种的发展交配季节,妊娠期,产仔期,胎仔数。  相似文献   

11.
秦伟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8):120-121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作品的内容都取材于民间故事,都属于标题性音乐作品,作品曲式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对造成悲剧原因的展示有着明显区别,主、副部主题的表现和运用截然相反,音乐的主基调有较大差异,作品的整体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12.
徐辉 《科技信息》2011,(5):231-231,266
健康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分为有氧和无氧,有氧运动较无氧运动更易普及和被大众接受,从人体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角度来阐述有氧运动对人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3.
Dads and disomy and disease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M Little  V Van Heyningen  N Hastie 《Nature》1991,351(6328):609-610
  相似文献   

14.
欲望是作家创作的内驱力,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欲望有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道教的功利性,文人纷纷走近道教,文学观念中的道教因素等方面,对道教与魏晋南北朝文人的功利欲望作些专门探讨。这无疑会拓展人们研究的新视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沙暴、尘暴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5、5沙尘暴锋面前移速度14~17米/秒 ,最大19.5米/秒 ,瞬时最大风…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沙尘暴易发的国家, 进入90年代以来, 沙尘暴有频率增加、强度加大、范围扩展、危害程度加剧的趋势。据统计, 我国发生强沙尘暴的次数, 50年代为5次, 60年代为8次, 70年代为13次, 80年代为14次[1], 90年代为23次[2], 呈明显上升趋势。沙尘暴的强度及造成的损失, 以90年代最为突出,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5.5沙尘暴)和1998年4月16日(4.16沙尘暴)的特大强沙尘暴, 是我国近100年来所罕见, 损失极其惨重。  相似文献   

17.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及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在当今信息市场形势下 ,文献信息情报工作在科技工作和经济立项决策中的作用 ,同时也指出 :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者们能在强手如云的信息市场中占领一块阵地也应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因高校管理引发的法律纠纷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师生的法治观念在增强,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在师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适应。要改变这些不适应,就要进行依法治校,更新管理理念。做到规章制度合法、管理行为合法。努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和师德校风建设,切实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全新便捷的互动平台和交流方式,博客是当今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个体性、公共性、开放性、成本投入少等特点吸引着"90后"大学生广泛关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博客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加强辅导员博客建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博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0.
辽金诗文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佛经禅典移植而来的话语。这一现象从特定侧面体现了佛禅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渗透溶浸。其表现主要反映在借用佛禅意像、使用佛禅故实和引用佛禅语汇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