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酶性DNA(Ⅵ)--应用重氮化联大茴香胺检测DNA的酯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自行合成的重氮化联大茴香胺检测萘酚,表明DNA能催化乙酸萘酯的水解,印证了以前关于DNA具有酯麦活性的实验结果DNA对重氮化联大茴香胺与萘酚的显色无增色效应,因而可以推论DNA在反应体系中确能促进萘酯水解而产生萘酚。  相似文献   

2.
对愈创木酚 ,邻苯二酚 ,8 羟基喹啉 ,3 ,5 二羟甲苯 ,苯酚等酚类物质分别与坚牢蓝B盐的显色反应中小牛胸腺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检测表明 ,在可见光区 4 0 0~ 60 0nm的不同区间 ,DNA对显色反应溶液的光吸收O .D值有着不同的影响 .对有的酚类物质在不同的可见光区间起增色或减色作用 ;对有的酚类物质则为连续的增色效应 ;而对另一些酚类物质则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第一作者提出的激光-DNA相互作用方程的非线性混沌行为进行了解析分析和数值分析,将有助于对激光的生物遗传诱变效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四倍体湘鲫F3—F4,三倍体湘云鲫,湘云鲤及有关二倍体?…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湘鲫F2、湘云鲫、湘云鲤湘鲫F3-F4、湘江野鲤、白鲫的红细胞、肌肉细胞中的DNA含量。结果表明:湘鲫F2的DNA含量与白鲫、红鲫、湘江野鲁的DNA含量很接近,其DNA含量比与1:1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湘云鲫和湘云鲁的DNA的含量都是湘江野鲁的DNA含量的1.5倍,其比值与1.5:1的比例没有显著的差异;湘鲫F3地F4的DNA含量都是湘江野鲁或湘鲫F2的DNA含量的2倍,其比值2:  相似文献   

5.
PCR技术及其应用河南省生物研究所陈兴业唐秋艳PCR(DNA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是体外将某一段特异DNA片断扩增的生物工程技术。它是将DNA模板、适合的引物和TaqDNA聚合酶,经过DNA链的变性、延伸、复性的多个循环途径,将模板DNA扩增至百万倍,用...  相似文献   

6.
海外之窗     
DNA马达海外之窗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明了第一个叫做DNA马达的装置。这个装置是针头的10万分之一。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单股DNA,其中间有一个对等化学物的铰链。加入适量DNA燃料,这个股就迫使其两端闭合,而以正确的DNA顺序取掉这个股时,其两端再次打开。从事这项研究的物理学家说,包含在数滴溶液中的DNA镊子总数,可以通过增加燃料和取掉股的办法,使其反复闭合和开放。为了确定这个装置是否真正闭合和打开,研究小组测量了DNA“镊子”切片两端着色符号间距离。研究人员正试图把DNA与产生电荷集中退化分子…  相似文献   

7.
在发现绿豆、蜘蛛和小牛胸腺DNA有促进乙酸萘酯水解的酯酶活并建立DNA酯活性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具酯酶活性的DNA进行了PH、酶反应速度、DNA浓度以及各种金属离子影响的酶动力学实验。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了一种可用于创造DNA电脑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将遗传物质DNA分子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固体表面上来执行运算,而且能大大简化通过DNA运算来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步骤。这一新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朝实现研制出功能强大的DNA电脑的梦想又迈出一步。 DNA存储信息的能力远大于现有的电子电脑存储芯片及其他存储介质,一克DNA所能存储的信息量,据估计可与1万亿张CD光盘相当。另外,数百万亿个DNA分子可在一个狭小的表面区域通过生物化学反应来协调工作,这一并行处理能力据认为可与目前功能最强大的超级电…  相似文献   

9.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湘鲫F2 、湘云鲫、湘云鲤、湘鲫F3F4 、湘江野鲤、红鲫、白鲫的红细胞、肌肉细胞中的DNA 含量。结果表明:湘鲫F2 的DNA 含量与白鲫、红鲫、湘江野鲤的DNA 含量很接近,其DNA含量比与1∶1 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 0-05) ;湘云鲫和湘云鲤的DNA含量都是湘江野鲤的DNA含量的1-5 倍,其比值与1-5∶1 的比例没有显著的差异(P> 0-05) ;湘鲫F3 和F4 的DNA含量都是湘江野鲤或湘鲫F2 的DNA含量的2 倍,其比值与2∶1 的比例没有显著的差异(P> 0-05) .上述结果提供了湘鲫F3 、F4 代为四倍体和湘云鲫及湘云鲤为三倍体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邓宁 《黄淮学刊》1996,12(4):61-63
质粒DNA的提纯是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技术,本实验对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改进,建立了简便,快速提取和纯化质粒DNA的方法,利用此法所提质粒DNA收率大,纯度高,能适于细菌转化,细胞转染及酶切分析等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Se(Ⅳ)对酒石酸长春质碱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e(Ⅳ)的加入使酒石酸长春质碱与DNA的主要作用力由氢键或范德华力转变为静电作用力,作用模式由沟槽结合转变为静电结合.由结合常数的改变及紫外光谱实验结果判断Se(Ⅳ)对酒石酸长春质碱与DNA的结合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阿霉素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质量浓度值;采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阿霉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阿霉素对SGC-7901细胞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5.7μg.mL-1;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有典型的梯形条带,倒置显微镜观察显示,阿霉素能抑制细胞增殖,可致细胞形态学改变,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凋亡峰.说明阿霉素能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GenExtractor是一个新的基于Web的生物信息挖掘系统,该系统通过Internet对网上生物学数据库中的生物序列数据和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挖掘,在指定的人染色体区域内搜寻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该系统可为分子生物学家寻找候选基因、收集相关信息等提供有效帮助.通过对人DNA修复基因的查寻,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于长春 《松辽学刊》2007,28(3):61-64
古代DNA是指从考古学遗存或博物馆标本中得到的DNA.古代DNA技术则是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为基础,由分子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及古生物学等交叉产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综述了古代DNA技术的研究历史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通过扩增特征序列检测乙肝病毒DNA的新方法.根据乙肝病毒DNA保守区的特点,利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乙肝病毒x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在以血清DNA为模板的聚合酶链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由此检测待测血清中是否存在乙肝病毒DNA.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传统的酶联免疫法灵敏,可以检测出酶联免疫法所检测不到的乙肝病毒,具有与免疫印迹一样的准确度;通过与以乙肝病毒s基因为靶序列的PCR反应体系比较,发现乙肝病毒x基因比s基因在序列上更为保守,更适合做乙肝病毒DNA检测的特征序列.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RAPD技术在蜘蛛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方法探讨.利用蜘蛛的附肢作为其基因组DNA抽提的材料,且该改进的方法所抽提的蜘蛛基因组DNA的产量与纯度足以满足RAPD分析的要求;通过优化RAPD PCR反应条件,可以获得清晰度高,重复性好的RAPD图谱以用于蜘蛛(如拟水狼蛛Piratasubpraticus)、拟环玟豹蛛(Par dosapseudoannulata)、武昌獾蛛Trochosawuchangensis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在不投食饲养武昌獾蛛一个月以上的前提下,用随机引物S92(5′CAGCTCACGA3′)比较分析了武昌獾蛛的头胸部与其附肢各自的RAPD图谱的差异,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蜘蛛的附肢和头胸部均可作为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材料,但以前者为材料可以有效防止异源DNA的干扰.因而,其基因组DNA在作为蜘蛛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模板时要优于头胸部.  相似文献   

17.
根据p转位子诱变和poxn基因双杂合子法检测化学感受器数目的变化,筛选到一系列突变个体,其中一个雄蝇腿部表现出不能形成化学感受器的突变表型;遗憾的是该只雄蝇是不良的,为了克隆该基因,研究出一种微量DNA反向PCR法,该法可用0.5只果蝇扩增出P转位子插入点相邻的基因组片断,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8.
以Pb2+为离子微扰剂时,酚藏花红(PF)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均能在滤纸上分别发射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信号;当两者混合时,发现PF和FITC的RTP信号均显著增强;而1.12 ag DNA spot-1均使PF和FITC的RTP信号剧烈增强,在634与659 nm处PF和FITC的ΔIp与DNA含量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FITC-PF双发光磷光探针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LD)分别为14zg DNA spot–1(PF)和18zg DNA spot–1(FITC),灵敏度高,并成功用于花蜜样品中DNA含量的测定.同时探讨了FITC-PF双发光磷光探针测定痕量DNA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常规脉冲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研究了一种吡啶类钴配合物[Co(PC)2(H2O)2](PC=吡啶-2-羧酸)与DNA在水溶液中相互作用,探讨了该钴配合物与DNA二者之间结合模式、结合机理及结合参数等.循环伏安法发现该配合物在循环伏安图上呈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经数值分析可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比值Ipa/Ipc=0.5,且峰电位差△Ep=72mV,表明该配合物在金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过程为准可逆过程.随着DNA的加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发生了显著的减小,且式电位发生正移,表明二者之间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了相互作用.配合物还原态与氧化态与DNA结合平衡常数比K2+/K3+=2.6,表明还原态的配合物与DNA之间结合能力是氧化态的2.6倍,符合嵌入模式的特征.常规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不同浓度DNA对配合物电化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o(PC)2(H2O)2]与DNA的结合常数K为9.4×10^4L/mol,显示出了中等强度的结合能力.计时库仑法进一步显示,当配合物与DNA作用后形成高分子量的复合物后扩散系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