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先秦武卒对我国早期军事武艺的产生、发展有很大关系:(一)蚩尤的角抵力士是我国武卒的最早起源。(二)先秦武卒对早期军事武艺中的兵器和军事技能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殷商时代是方阵作战,依凭群体力量;春秋战国是步、骑兵代替车、步兵,个体英雄出现了;但秦汉主张“侠以武犯禁”,不崇尚个体英雄;汉末崇尚名士,建安崇尚英雄,曹操以武艺选将,社会崇尚个体战斗英雄。曹植《白马篇》歌咏个体战斗英雄,把侠士舍己助人的境界升华为舍己为国,把武功叙写改变为武艺表演,既大大加深了诗作的艺术品位,又为后世军事战争诗的创作树立了榜样。曹植《白马篇》“游侠儿”形象的原型是其同母兄曹彰。  相似文献   

3.
域外汉文武籍研究是清晰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传播路径和武术交流史的重要参考。为呈现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中国武术古籍之间的关联,经由古朝鲜史料的文献学分析和历史考证可知:朝鲜汉文武籍编撰与中国武术古籍的东传息息相关。朝鲜汉文武籍编撰经历了从引入到模仿, 由模仿至创新,因创新而独特的发展历程,而这一历程可以从中国武术古籍东传的历史坐标中得以洞见。中国武术古籍与朝鲜汉文武籍关系的明晰,深描出朝鲜为提升士兵武艺技能对中国武籍展开的慕求,亦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武术发展的成熟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辐射,从而明确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源头地位,为中国武术传播史、中朝武艺交流史、东洋武艺史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高振立 《科技信息》2013,(18):201-202
宋朝承袭唐朝,北宋开始武举在真宗咸平三年,并逐渐向制度化、程序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固定的考试程序、内容、录取名额、授官制度等。宋代武举的设立,促进了民间武学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军队和民间的身体素质,对于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军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提高了习武人员的理论修养,促进了武艺与兵家谋略及阴阳家思想的结合,推动了武艺训练理论、战术思想的发展,是宋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等方法,对西藏古代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制作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古代兵器是由远古的生产工具演变而成的,它经历了从石制兵器到金属兵器的漫长发展过程,到吐蕃至清朝时期用金属冶炼技术制作各种兵器,使西藏古代"兵器"制作达到较高水平。由于兵器的广泛使用与相应的制作技术的提高,使西藏古代武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实战武艺之散打,散打之难度及难度中的“知当”进行了概念明晰的解释,对如何提高散打实战中步法及技法的“知当”水平进行了辩证描述。  相似文献   

7.
高尚的人格操守,是加强军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基础性因素,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军队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中需侧重从三方面着力:一是以德为基,筑牢军事文化人才人格操守的思想底蕴;二是弘扬正气,端正军事文化人才人格操守的价值追求;三是知行合一,加强军事文化人才人格操守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军事人才战略思想不断创新发展,突出强调军事人才的战略地位,牢牢把握军事人才的政治方向,科学谋划军事人才的培养格局,优化设置军事人才的规划目标,促使军队人才建设在富国强兵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南诏国是中国唐代西南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地方政权,其体育与军事,宗教,地域文化等因素关系密切,并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本文将就此进行论述,以期探索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演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信息化为背景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要求我军必须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造就大批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以保证我军在日趋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紧跟时代发展。在保证政治素质过硬的同时,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信息素养、超前的创新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的高素质军事指挥人才.为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1.
福建南少林武术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南少林武术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南少林武术发展的客观因素.研究认为:带徒传艺的模式仍是南少林武术主要的传承方式;南少林武术在少林寺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南少林武术赛事的随意性较大,影响力较为匮乏;南少林武术已经成为福建武术对外交流的代名词.提出如下发展对策:提高政府的重视程度,把南少林武术上升到文化的层次来对待;定期举办南少林武术赛事,完善赛事规则;加大裁判员、教练员的培养力度;在各级学校中推广南少林武术,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制定南少林武术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论“武林大会”对传统武术商品价值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视“武林大会”的成功播出,促进了传统武术商品价值的开发。在商品社会,传统武术与竞技体育一样具有商品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传统武术的商品性,并对“武林大会”商业化发展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武林大会”在还原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推进中华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武术竞赛规则》演变过程的阐述,说明了武术竞赛规则与武术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并指出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应遵循科学化、系统化并有助于推动武术技术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读人文地理学著作,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指出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是产生武术众多拳种的根源,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只能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域上产生和发展,并形成“博大精深”的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身体及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校武术教育内容、方法、传承路径的分析,结合当前传统武术发展中主要存在的传承人流失、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来探讨传统武术的民间的传承与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以实现学校传统武术教育的传承,达到对传统武术的整体保护、活态保护的目的。这将对指导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传统武术与体育与健康课的有机结合实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武术蕴含了中国的优秀思想和文化,体现着华夏儿女的智慧和精神风貌,“文化自觉”和“文化传承”成为武术研究的重点。世界影视光环下的中国功夫展现了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武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张独具魅力的名片。随着影视和武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影无武不关,武无影难成”的态势。透过武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武术文化和武侠影视的互动发展关系,阐述武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7.
当前武术运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从传统武术运动中逐渐衍生出具备现代竞技运动性质与内涵的现代竞技武术运动。从事现代竞技武术运动并想要在比赛中获胜,首先必须明确现代竞技武术运动的特点与制胜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视角,结合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语境,论述"武林大会"对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发展深深地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本文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传统武术的精神追求、行为方式、技术风格的影响进行整体综合的解析,具体表现为:武道合一的精神追求、穷理履践的知行统一、整体综合的技术体系,为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统武术,更好地发展传统武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简述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以大刀战术抗击日寇的概况后,介绍了当时大刀的型制与制造过程;认为大刀战术的本质包括三个方面:武术强国与军事弱国的必然选择;武术价值与军事价值的不对称;精神象征的确立与神圣化的荒诞。大刀技战术对现代武术科学的启示,是其简朴、实用和高效的原则、兼收并蓄的开发胸怀,以及强健精神、净化灵魂、塑造团队精神的文化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