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US-50L(A)生物反应器对红霉素发酵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在后期按优化方案向发酵液中补入混合物X,可使最终发酵液的生物效价和红霉素A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由对照样品的6089u/mL、81.16%提高至条件样品的8316u/mL、89.78%.同时,通过多尺度参数分析,阐明了红霉素发酵生产后期优化控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头孢菌素C的发酵过程特征,对发酵过程的重要生理参数DO、CER、OUR、RQ等进行了在线检测和相关分析,并分析了比生长速率和比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规律。在发酵过程中OUR、CER最高分别达到了90.2 m o l/(m3.h)和69.8 m o l/(m3.h),表明头孢菌素C发酵代谢强度很大,对氧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比产物生成速率在发酵60~100 h最高达到2.15 U/(h.g)(细胞干重)。同时分析了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中甲硫氨酸代谢规律,表明维持培养基中一定浓度的甲硫氨酸对头孢菌素C的合成有促进作用。通过对三级发酵和四级发酵的比较,表明在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三级发酵生产头孢菌素C要优于四级发酵,同时通过控制发酵前期菌丝浓度可获得最大产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钼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糖多孢红色链霉菌HB发酵生产红霉素的过程中,于48 h向发酵液中加入钼酸钠,通过对代谢途径关键调控酶活力的测定以及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液中相关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结论显示:当发酵液中钼酸钠的加入量为0.056 g/100 mL时,部分代谢流向有利于红霉素生物合成的方向迁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霉素的生产速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豆油对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摇瓶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加入豆油可使红霉素的效价从3038U/mL(不加豆油)提高到5221U/mL。但对丙酰辅酶A合成酶及红霉素链霉菌H18丙酸激酶的比活力无显著影响。使用HPLC检测发酵液中α-酮戊二酸(α—KG)的含量,结果发现加豆油后α—KG含量有明显提高。据此推测了豆油经过红霉素链霉菌H18代谢后进入红霉素合成的可能途径是:通过三羧酸循环代谢产生琥珀酰辅酶A,琥珀酰辅酶A异构化产生2一甲基丙二酰辅酶A,2-甲基丙二酰辅酶A作为红霉素的前体最终促进红霉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针对发酵过程的特点,将参数估计技术引入模型算法控制(MAC),构成自校正模型算法控制,用于时变和非线性的青霉素发酵过程。以在线估计的排气二氧化碳释放率(CER)的脉冲响应模型为基础,进行预测控制,从中求得最佳加糖控制率,使CER跟踪理想变化轨迹,实现对生产的优化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控制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铵离子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复合培养基中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时,铵离子浓度对发酵组分的影响。从发酵24h开始,每12h补加3.2mmol/L的铵离子,考察其对必特螺旋霉素中异戊酰螺旋霉素组分和异戊酰基螺旋霉素Ⅲ/Ⅱ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降低基础培养基铵离子浓度的基础上,补加铵离子可以明显改善必特螺旋霉素组分,生物效价达2200u/mL。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相关有机酸、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缬氨酸脱氢酶(Valine dehydrogenase,VDH)活性等中间代谢数据,对铵离子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红霉素发酵的动力学行为,根据所归纳出的动力学方程,调整发酵过程中的补料策略,得出了比较优化的工艺和工程参数,如发酵液的C/N(碳源/氮源)比、氧摄取速度(OUR)等。根据此动力学模型,调整的优化发酵工艺使得菌体代谢周期缩短了13%,而红霉素发酵水平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胞杆菌肌苷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参数相关的研究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发酵产品的过程优化,本文通过对枯草芽胞杆菌肌苷生产过程的尾气变化规律、碳氮源消耗和产物浓度的分析和计算,并根据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呼吸熵(RQ)和产物得率(YP/G)的相关性,在工程尺度将发酵过程分为4个阶段,为其他尺度的研究和过程优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通过对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中反映菌体代谢的在线参数,如OUR、CER、RQ、DO、pH以及离线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发酵过程工艺进行优化,提出在发酵后期根据RQ确定碳源补加时机、根据过程pH确定碳源补加速率,使阿维菌素的发酵单位从国内平均水平3.8 g/L提高到了5.05 g/L。  相似文献   

10.
淡紫拟青霉培养过程中酶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淡紫拟青霉培养过程POD同工酶进行跟踪测定,结果表明:在淡紫拟青霉的整个液体培养过程中,共出现了4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R f)分别为0.098、0.137、0.294和0.373,总体上,培养过程POD同工酶酶带的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在第3-5 d时有3条POD同工酶酶带,培养至第6 d时,酶带减少了1条,只有2条酶带,从发酵的第7-10 d都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淡紫拟青霉培养过程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培养的第1-6 d时变化比较平缓,酶活的变化为7.0 u/mL-9.438 u/mL,从培养的第7 d开始β-葡萄糖苷酶活性骤然升高,达到43.875 u/mL,培养8 d时,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达到最高值55.0 u/mL,随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动态平衡状态(9 d-11 d),12 d时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稳定变化,从44.438 u/mL降至18.875u/mL。淡紫拟青霉培养过程的可溶性蛋白的电泳结果表明:培养各个阶段存在着共同的蛋白质电泳条带,在1-12 d的培养过程中,蛋白质条带呈现先增多,后减少,再增多的趋势,这反映了淡紫拟青霉发酵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洗涤剂用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菌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提供的一株嗜碱性芽孢杆菌V1-1-3为出发菌株,经过甲基磺酸乙酯(EMS)的二次诱变处理及青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和头孢霉素等抗性平板的筛选,得到一株耐青霉素的高产变异新菌株,产纤维素酶的能力大大提高,酶活(发酵液)从15.20u/mL提高到29.36u/mL。  相似文献   

12.
在发酵容积为500mL的猪粪批量沼气发酵过程中,分别添加40、80和120单位的液化型淀粉酶,结果沼气产气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3.17%、16.29%和0%.因此,在猪粪发酵适合的液化型淀粉酶添加量为每400毫升发酵液80个酶活单位。  相似文献   

13.
以聚氨酯为载体固定化培养玫瑰微球菌,发酵生产海藻糖合成酶系麦芽糖苷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和麦芽糖苷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考察了细胞固定化对菌体生长及产酶的影响, 对固定化细胞重复批次发酵换液条件进行了初探。固定化细胞发酵40h,酶活达到最大值,产酶周期缩短了56h,细胞干质量和酶活分别达到12g/L和52u/mL,比游离细胞发酵提高了12%和33%。重复批次发酵最佳的换液条件为发酵40h后,以40%的换液量每隔24h以等量新鲜培养基替换发酵液。在此条件下,重复发酵9批,连续230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在10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酶活最高达到80u/mL,重复发酵7批,连续180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酶的时空产率达到56.9u/(L·h),比单批发酵提高了42.5%。  相似文献   

14.
采用MTT法检测合欢花水提物对C6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该水提物对C6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表明:合欢花水提物能抑制C6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在24 h、48 h、72 h时对C6细胞的半数抑制率(LD50)分别为:305 μg/mL、50 μg/mL、15 μg/mL.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200 tμg/mL、300μg/mL合欢花水提物均可诱导C6细胞发生早期凋亡,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早期凋亡率分别由对照组的0.7%增加到了4.3%、14.3%.提示合欢花水提物抑制C6细胞增殖机理与诱导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发酵容积为1 000mL的猪粪沼气发酵过程中,分别添加20 000、40 000和60 000单位的糖化型淀粉酶,结果沼气产气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32%、9.23%和8.31%,因此,在猪粪发酵适合的糖化型淀粉酶添加量为每毫升发酵液40个酶活单位。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凝血酶的最佳作用条件,提高其止血效果,以标准凝血酶为原料,在不同温度、pH值、Ca2+浓度、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下研究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凝血酶的最佳作用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到9,最适Ca2+浓度为0.01mol/L,纤维蛋白原浓度为0.1%,凝血酶浓度为1u/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RBV 800~1200 mg/d的标准治疗,并完成治疗后24周随访,同时分析HCV基因型、HCV-RNA定量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应用罗氏试剂检测丙肝病毒定量,应用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T-PCR)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在110例进行标准联合治疗、并完成治疗后24周随访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68例患者获得SVR.其中,HCV基因1b型感染者SVR率为51.4%(37/72),HCV基因N-1b型感染者SVR率为81.5%(31/38);基线HCV-RNA水平1.0×10~5IU/m L的患者SVR率为71.2%(42/59),基线HCV-RNA水平≥1.0×10~5IU/m L的患者SVR率为50.9%(26/51).结论非1b基因型SVR率高于1b基因型;基线低病毒RNA水平(血清HCV-RNA水平1.0×10~5IU/m L)SVR率高于基线高病毒RNA水平(血清HCV-RNA水平≥1.0×10~5IU/m L).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能将植酸及其二价盐类菲丁水解生成磷脂酰肌醇,在磷酸酯酶的继续作用下,磷脂酰肌醇被分解为肌醇。无花果曲霉能同时分泌植酸酶和磷酸酯酶。通过对无花果曲霉(A.ficuumA.s3.324)产生植酸酶和磷酸酯酶条件的研究,在确定的最佳条件下,植酸酶和磷酸酯酶活力分别达到5.7u/mL、0.533u/mL。用所得发酵液水解菲丁制备肌醇,使肌醇的转化率达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