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采用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recombinant human-like collagen Ⅱ,RHLCⅡ)制备仿生人工骨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相分离一冷冻干燥法制备RHLCⅡ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万能电子材料实验机对材料的理化性能进行表征;选择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皮内实验和热原实验对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 RHLCⅡ复合材料在晶相组成、化学组成和晶体尺寸方面均类似于天然骨,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介于致密骨和牙本质之间;复合材料的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皮内实验和热原实验均为阴性.结论 RHLCⅡ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培养自体成骨细胞的理想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改进BP网络应用于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工程菌高密度发酵过程分析.方法 通过添加动量项和可变学习速度的方法对传统BP网络算法进行改进.结果 确定了5-9-1的网络结构,选择15组发酵实验数据对其进行训练.改进的方法对网络的收敛起到明显效果.得到的发酵过程BP网络模型收敛性和预测性能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仅2.42%.结论 该模型较传统动力学模型误差更小,更接近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红霉素发酵的动力学行为,根据所归纳出的动力学方程,调整发酵过程中的补料策略,得出了比较优化的工艺和工程参数,如发酵液的C/N(碳源/氮源)比、氧摄取速度(OUR)等。根据此动力学模型,调整的优化发酵工艺使得菌体代谢周期缩短了13%,而红霉素发酵水平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4.
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发酵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BL 21生产人源型胶原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建立一套以溶解氧浓度和比生长速率为中心的控制策略,采用溶氧反馈或pH反馈调节补料速度。结果 OD600可达150,胶原蛋白的表达量为9g/L。结论 20%-30%饱和度的溶解氧和0.1- 0.2 h-1的比生长速率有利于细胞生长和产物表达,其与降低乙酸等有害代谢副产物的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类人胶原蛋白工程菌质粒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基因重组大肠杆菌补料分批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过程中质粒稳定性。方法通过平板复制法,观察质粒稳定性在不同生长周期、卡那霉素浓度和不同比生长速率中的变化。结果质粒稳定性受生长周期、卡那霉素和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在μ为0.15、卡那霉素浓度为0.005g/L的情况下,工程菌生产效率最理想。结论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质粒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提高菌体产量和目标蛋白产量。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摇瓶发酵实验工艺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研究了红霉素摇瓶发酵工艺条件对发酵水平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优化的发酵温度为:前期温度35℃,中期温度31℃,后期温度。同时,得到优化的前期和中期P 为6.8。利用均匀设计,得出了优化补料配主,使效价提高约3.8%,同时得到了效价与各基质浓度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类人胶原蛋白基因工程菌高温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比生长速率下发酵液中菌体浓度、类人胶原蛋白浓度、细胞得率系数(YX/S)、产物得率系数(YP/S)的变化,确定诱导后的最佳比生长速率。结果当比生长速率为0.04~0.05h-1,细胞浓度和类人胶原蛋白的浓度分别可达69.5g/L(DCW)和13.8g/L。结论诱导后的比生长速率对细胞生长、类人胶原蛋白的合成均产生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借助于MINITAB统计学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法对基因工程菌Escherichia coli BL21发酵生产类人胶原蛋白的原始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 首先利用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对类人胶原蛋白产量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即葡萄糖甘油1:4混合碳源、酵母粉和硫酸铵.在此基础上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找到后续实验的中心点.再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结果 优化后的3种主要影响成分为葡萄糖甘油1:4,混合碳源12.24 g/L,硫酸铵7.12 g/L,酵母粉5.53g/L.结论 方程拟合良好,优化后的培养基发酵产量经摇瓶和发酵罐验证,产量分别为5.91g/L和6.12g/L,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06%和296%.  相似文献   
9.
秸秆微生物降解及发酵生产乙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提高微生物降解秸秆的产糖率及利用秸秆降解物发酵生产乙醇的产率.方法 利用单一微生物纯培养和多种微生物混合培养降解秸秆产生可发酵糖,并对秸秆降解物采用非等温同时糖化发酵法(nonisothermal 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NSSF)和同步糖化发酵法(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SSF)进行发酵生产乙醇.结果 采用黑由霉和康宁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秸秆时的纤维素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5种降解形式,CMC糖化力(CM-CA)可达到3676U,滤纸糖化力(FPA)可达到680U;采用NSSF法发酵的乙醇产率显著高于采用SSF法发酵的乙醇产率,其最高可达到0.14 g/gDS.结论 采用黑曲霉和康宁木霉混合培养降解秸秆,并采用NSSF法进行发酵生产乙醇,与直接用酶降解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的产率相当,但是成本低于采用商品化的酶.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苯丙氨酸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组l-苯丙氨酸工程菌E.coli HB101.Ⅰ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及产物l-苯丙氨酸的积累进行实验分析。得出:l-苯丙氨酸在培养温度为38.5℃,pH为7.0-7.5,溶氧控制在20%,含糖量控制在1.5%,酪氨酸添加量为1.0-1.2g/L时,产酸量最大,为工艺优化控制提供了有用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