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渗透调节法处理花生种子对提高活力和核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20%PEG 6000(聚乙二醇)处理花生种子,可以促进萌发,增加幼苗生长量.种子经6小时PEG 处理,总~(32)P 吸收量和掺入RNA 的~(32)P 水平均有所增加,可见播前PEG 处理可促进与萌发有关的过程,“RNA 掺入~(32)P 量/总~(32)P 吸收量”比值以PEG 处理2天的为最高,3—5天处理的反而有所下降,从种子萌发效果看,PEG 处理2天是较适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Ⅰ和伴花生球蛋白Ⅱ及其组成多肽的氨基酸组成 ,筛选高甲硫氨酸多肽并研究其在花生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的合成降解规律 方法 :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Ⅰ和Ⅱ经SephadexG - 10 0纯化后 ,再以制备电泳和电泳洗脱得到高纯度的 5种多肽 ;酸水解法测定了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Ⅰ和Ⅱ以及 5种多肽的氨基酸组成 ;WesternBlot分析了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 17 5× 10 3多肽的合成降解规律 结果 :花生球蛋白、伴花生球蛋白Ⅰ和Ⅱ以及 5种多肽均含有 17种氨基酸 (包括 8种必需氨基酸 ) ,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为最高 ,约为总量的 4 5% ;而甲硫氨酸含量水平都极低 在这 5种多肽中 ,17 5× 10 3多肽的甲硫氨酸含量最高 17 5× 10 3多肽在花生种子发育早期开始合成 ,而在种子吸涨 60h时发生降解 结论 :17 5× 10 3多肽的甲硫氨酸含量最高 ,在花生种子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它的合成降解规律与花生球蛋白和伴花生球蛋白Ⅰ不同  相似文献   

3.
以正常莴苣(Lactuca sativa L.)"挂丝红"种子为材料,采用外源多胺(Put,Spd,Spm)、亚精胺合酶抑制剂-环已胺(CHA)、多胺氧化酶抑制剂-氨基胍(AG)、H2O2清除剂N,N-二甲基硫脲(DMTU)处理,研究多胺降解产物H2O2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外源多胺都可以显著促进莴苣种子的萌发,0.5 mmol/L的Spd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与此相对应的是CHA对莴苣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Spd对莴苣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多胺氧化降解产生的H2O2有关.因为(1)Spd可显著促进多胺氧化酶活性和增加吸胀种子的H2O2含量.(2)DMTU可降低Spd对H2O2含量的促进作用而抑制Spd对莴苣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3)AG显著抑制Spd对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PAO活性,而降低Spd对莴苣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实验结果暗示多胺氧化降解产生的H2O2参与莴苣种子的萌发过程.  相似文献   

4.
种子的萌发过程受到ATP含量的调控,ATP水平是种子活力极灵敏的生化指标.而PEG(聚乙二醇6000)处理也可促进与种子萌发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测定不同活力花生种子的ATP含量以及探讨经PEG处理后花生种子的能量变化,将有助于了解种子的劣变机理以及PEG处理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1.材料和方法供试种子花生“粤油551”,1983年春植及秋植种子,由广东省农科院提供.放在干燥器中室温贮藏.人工老化的种子是在高温(32℃)和高湿(90%R.H.或100%  相似文献   

5.
低温预处理对刺槐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低温(3~5℃)预处理刺槐种子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萌芽活力,其中以处理5d的效果最好。经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时问缩短.发芽高峰出现的早,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质膜透性减弱,外渗液电导率降低;幼苗的逐日生长量大、平均生长量较对照高。表明种子萌发前经低温预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活力水平,有利于好苗、壮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在 V2 O5:Cu Cl2 :1,2 - pn:H2 O物质的量之比为 3:1:8:4 0 0、反应温度为 15 0℃、反应时间为 3d的水热条件下 ,获得黑色针状 [Cu(1,2 - pn) 2 (H2 O) ]2 { [Cu(1,2 - pn) 2 ][V15O36 (Cl) ]} .H2 O晶体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 ,该晶体属正交晶系、Cmcm空间群 ,a=1.2 676(3) nm,b=2 .0 931(4 )nm ,c=2 .2 5 77(5 ) nm.在晶体结构中 ,笼形 [V15O36 (Cl) ]6 -钒氧簇与 [Cu(1,2 - pn) 2 ]2 +配位基团通过 Cu- O的共价配位作用连接成一维阴离子链 ,阳离子配位基团 [Cu(1,2 - pn) 2 (H2 O) ]2 +占据链间位置 ,起着电荷平衡的空间补偿作用 .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温度,光照,酸、碱、盐胁迫等不同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不同温度处理对长柱金丝桃种子萌发影响显著,20℃下发芽率最高;浓度25 mmol/L的Na2CO3处理和p H为5.0,5.4的低温层积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盐胁迫下种子能够萌发,但发芽率随盐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碱胁迫下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发芽率随着碱浓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浓度10 mmol/L Na2CO3下发芽率最高达74%;酸胁迫下能够萌发,发芽率随p H的降低逐渐升高,在p H为4.6下发芽率达到72%.  相似文献   

9.
用化合物3-[O(CH2CH2)2NCH2CH2]C9H7(1)与1当量的n-BuLi反应接着再与过量的Me3SiCl反应,以90%的产率得到1-Me3Si-3-[O(CH2CH2)2NCH2CH2]C9H6(2).化合物1、2分别以当量比2:1与化合物[(Me3Si)2N]3YbⅢ(μ-Cl)Li(THF)3在甲苯中回流反应,分别以65%和55%的产率得到二价镱化合物[η5:η1-O(CH2CH2)2NCH2CH2C9H6]2YbⅡ(3)和[η5:η1-O(CH2CH2)2NCH2CH2C9H5SiMe3]2YbⅡ(4).化合物2,3,4经过波谱及元素分析表征确认.研究了配合物3和4作为单一组分催化剂催化己内酯聚合反应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对铅、镉耐性较强的花生品种,探究油料作物在重金属污染耕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潜在应用,通过温室栽培实验,研究了潍花八号、红花12号和黑丰一号3个品种花生在不同铅、镉浓度下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及叶片酶活性变化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土壤铅、镉污染抑制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P<0.05),3种花生的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11.
黄皮种子发育,萌动和脱水胁迫时蛋白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典型的顽拗性种子黄皮(Clausenalansium)为实验材料,运用35S-Met标记黄皮种子发育期间和脱水胁迫时合成的蛋白质.比较合成蛋白的二维电泳图谱,发现顽拗性种子黄皮胚轴在整个发育期间保持基本一致的蛋白质合成模式,只有在花后63d发育后期胚轴中能产生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6×104的新蛋白.根据实验结果,解释了顽拗性种子的一些生理特性,提出了顽拗性种子不耐脱水的另一种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不同取代度的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萌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甲壳素合成1^#~7^#甲壳素磷酸酯和甲壳素磷酸酯钾,分别测定1^#~7^#甲壳素磷酸酯的取代度、将甲壳素磷酸酯钾配成O.5mg/L,2mg/L,5mg/L.10mg/L,20mg/L溶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进行番茄(Lycopeysicon esculentum)种子的浸种发芽实验。浸种46.5~76.5h;培养温度29.5C;每只培养皿50粒,每种浓度重复3次。结果表明:6^#、7^#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不具有促进作用;而1^#~5^#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质量浓度以0.5mg/OL~20mg/L为最佳,其中1^#、2^#、3^#、4^#、5^#甲壳素磷酸酯钾对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分别比对照组增长6.7%、17.4%、16.7%、6.0%、16.0%。  相似文献   

13.
采用白菜和西红柿两种蔬菜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功率激光以及不同激光照射时间对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根长和浸泡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辐射时间为60s,辐射功率分别为14mW和12mW时,能够分别显著提高白菜和西红柿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长和根长,降低种子的浸泡电导率.当激光辐射功率为8mW,照射时间为150s时,同样能够显著提高白菜上述各项活力指标,降低其种子的浸泡电导率;照射时间为90s时,能够显著提高西红柿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其种子的浸泡电导率;但抑制了芽长和根长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传播方式物种种子雨的基本特征,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20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种子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种子雨的密度、物种组成以及种子限制的强度.结果表明:(1)种子雨收集器共收集到种子136 38粒,隶属于28科66种,种子雨密度为146粒/m2;(2)样地内有56%的物种未收集到种子,因此种子雨与可繁殖个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较低且受不同传播方式影响,风力传播的相似性系数极值(Rmax)最大且距种子收集器距离(d)最远(风力传播:Rmax=0.226,d=20 m;重力传播:Rmax=0.077,d=9 m;鸟类传播:Rmax=0.094,d=13 m),证明通过风力传播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更有优势;(3)样地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种子限制,有43个物种的种子只在很少的(10)收集器中出现.对于较为优势的物种而言(IV≥1),传播方式可能是影响种子限制的主要因素.另外,群落中通过风力传播的物种种子限制很可能仅仅是由于可繁殖个体的缺少造成的,而通过重力和鸟类传播的物种存在很高的种子限制可能是因为种子的低产量以及种子扩散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开花和结实等繁殖过程对植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研究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主要方面.通过对黔西北喀斯特生境中主要植物开花物候、种子生产和散布的研究,明确了该地区植物的主要繁殖特征.结果表明:开花和果实成熟分别发生在相对集中的月份,具有相似的变化格局.始花期与开花持续时间显著相关,开花早的植物具有更长的花期以保障繁殖成功,但始花期与果始成熟期没有明显关系,植物在物候事件之间存在着权衡.群落中植物的开花物候发生了明显重叠,部分物种间重叠程度较高.不同植物果实(种子)的大小和产量具有很大差异,种子散布期在种间和年际间也不相同,大多数植物具有较长的种子散布期以适应该地区异质性极高的复杂环境.权衡关系等繁殖策略是植物适应喀斯特生境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研究了模拟林窗光照条件对福建南靖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幼苗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和溪南亚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萌发的乔灌木及木质藤本幼苗的种类有43种,其优势成分香楠(Randia canthioides)、三叉苦(Euodia lepta)、山油麻(Trema dielsiana)、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楤木(Aralia chinensis)等为先锋物种,杜茎山(Maesa japonica)为林下植物,榕属植物(Ficus)生态位较独特.在数量上,春季最高(1 391株/m2),秋季次之(1 116株/m2),夏季(940株/m2)和冬季(930株/m2)最低;在垂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0~2 cm与2~5 cm两个层次在种类组成上是一致的,对于同个物种一般上层数量明显高于下层;在出苗顺序上,各物种在不同季节的出苗顺序基本一致,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三叉苦、山黄麻、盐肤木(Rhus chinensis)、山乌桕(Sapium discolor)、楤木等植物一般在萌发实验开始的早期出苗,香楠、笔管榕(Ficus virens)、凸脉榕(Ficus nervosa)、山油麻、黄毛榕(Ficus fulva)、玉叶金花(Psychotriapubescens)、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等在中期和晚期出苗,杜茎山、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雅榕(Ficus concinna)、红栲(Castanopsis hystrix)等一般在萌发实验晚期出苗.  相似文献   

17.
几种热带亚热带果树“顽拗型”种子的贮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顽拗型种子在自然干燥条件下极易丧失发芽力:荔枝经5天、龙眼6天、黄皮7天发芽力基本消失,其含水量分别从49%下降至30%、从37.6%下降至20.9%、从52.5%下降至29.2%。采用聚乙烯袋装保湿贮藏,可以明显延长种子寿命。荔枝种子在5℃下湿藏60天后发芽率仍达89.5%,100天后下降至36%;龙眼种子在5℃或30℃中湿藏,40天后发芽率均在90%以上,100天后,5℃中湿藏的下降至15.6%,而30℃中湿藏的仍保持87.5%;黄皮种子在5℃或30℃中湿藏100天,对发芽率没有影响,但在5℃下贮藏200天,下降至55%,而在30℃下贮藏350天,仍保持100%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电解法将2,5-二氯硝基苯还原为四氯氢化偶氮苯,进而转位、重排生成2,2',5,5'-四氯联苯胺的原理、工艺条件及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种子(新春2号、春21—8、春86—6)为材料,进行水合——脱水处理。结果显示,处理后的种子活力较对照有较大提高,发芽势显著增强,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大大提高,琥珀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浸泡液电导率的降低,游离脯氨酸和还原糖含量的增加,表明水合——脱水处理有利于种子细胞膜系统的修复与稳定。结果还显示,以两次水合5h,含水量28%~33%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