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博士生指导教师简介──姚汝华教授姚汝华(YaoRuhua)男,汉族,广东东莞人1933年8月生。195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工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自1983年以来招收一届博士后、6...  相似文献   

2.
王乐夫教授     
王乐夫教授王乐夫(WangLefu),男,汉族,河北保定市人,1956年生。197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并留校任教。1983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7~1989年获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Hanns-Seidel-Stif...  相似文献   

3.
针对天津市存在的道路交通问题,从研究道路交通的现状特征入手,通过实地调查和对1993~2002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发现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道路发展不平衡,自行车过多以及交通管理相对滞后等。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诊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为天津市道路交通的科学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柳州市的行道树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典型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柳州市行道树树种的组成,群落结构,树种的高度、胸径和生长情况,分析该市行道树的数量特征、结构特征和质量特征,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柳州市城市道路绿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雅芬 《科技信息》2009,(5):309-309,320
路基压实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基稳定的关键,城市道路地下设施密布,沿线障碍重重,使路基压实难度加大。结合新颁规范标准,提出了城市道路路基压实机械的选择原则,指出路基压实重点解决的2个问题,以及压实度的控制与检测。  相似文献   

6.
道路网络是城市网络物化的重要形态之一,是维持城市机能正常运转最重要的网络之一,城市路网管理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就不可能有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城市路网建设的新体系和解决城市路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城市道路网络的通行能力,主要明确了城市道路网络通行能力的含义,对确定城市道路网络通行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提高城市道路网络通行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道路规划相对静态、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不同步、城市道路规划的功能定位考虑不周、城市道路建设与既有城市建筑处于退让矛盾状态、土地开发所造成的城市道路问题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解决对策:城市道路规划制定时序优先专项规划;连续建设,源头管控;道路规划时先主后次支,道路建设时分期分步实施;完善规范标准,灵活建设城市道路;道路交通主导土地开发,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协调;城市道路设计科学化和精细化;构建交通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吉宁  周珺 《科技信息》2010,(7):353-353
城市道路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本文针对城市给排水规划和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意见。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太原市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介绍了绿化苗木的布置形式和适合太原市道路绿化的常用苗木,指出了城市道路绿化的施工养护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城市道路遭受攻击而出现拥堵时所呈现的特性,把现实中的城市道路抽象成复杂网络,利用FLD算法对其体现的特征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公交路网在遭受针对性和随机性攻击时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当网络中的失效节点达到一定比例时,遭受针对性攻击时的路网会在极短时间内断裂所有连边从而导致网络迅速崩溃。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市老城区交通路网的几个拓扑特征并相应地提出了四点可行性的优化建议,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路网具有更高的通达性和抗毁性,对保持城市交通的畅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营销理论的发展,城市营销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战略选择。本人以南阳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南阳市资源概况、城市发展情况分析了南阳市存在的城市营销观念不强、城市定位模糊、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提出了南阳市实施城市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根据武汉市旅行社旅游线路,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个体网络指标、整体网络指标、聚类子群以及核心边缘模型,研究了武汉市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研究显示:1)在武汉市内部旅游流分布结构中,红楼(辛亥革命博物馆)外向程度中心性最高为11.728;在内向程度中心性方面,长春观最高为22.222;而黄鹤楼的外向、内向接近中心性值最高,分别为64.286、69.231;东湖20.352为中介中心性最高值;黄鹤楼、东湖、户部巷、长春观、江汉路/粤汉码头等旅游节点的结构洞水平比较高.2)整体网络密度为2.1868,旅游流网络中心势分别为外向程度中心势7.79%、内向程度中心势18.86%,中介中心势14.80%,外向接近中心势37.92%、内向接近中心势31.08%.3)凝聚子群分析共得到8个子结构,黄鹤楼、户部巷、红楼、首义园为第1子结构并是武汉市旅游核心区,剩余为其他7个子结构及城市旅游边缘区,两者相互验证.城市内部旅游流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线路组织、旅游设施系统规划、旅游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管理、旅游空间优化以及相关旅游地的联合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城市特色的构成内涵,认为研究与探索城市建筑特色、城市人文特色,对城市规划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并提出城市特色构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和交通需求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传统模型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预测时偏差较大,且对于中长期预测结果精度不高,更适用于短期预测.引入标杆城市法的概念,通过比较目标城市与标杆城市的主要发展指标,分析与标杆城市间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发展的优势,运用趋势外推法对目标城市未来长期运输结构进行预测.以温州市为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随着甬台温和温福高速铁路的建成开通,温州市公路干线网路得到进一步完善,温州市客、货运输结构都将产生较大变化,随着温福铁路的建设完成,大部分货物的运输方式由公路转为铁路.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济南城市发展历史的研究,剖析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地形、交通等.选择SLEUTH模型,借助GIS、RS技术,对未来济南城市增长进行模拟,得到了济南未来2015年、2020年、2030年的城市中长期发展预测图,并通过与现实数据的比较验证了SLEUTH模型预测的精度.最后,针对济南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见.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道路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方法,运用长度一半径分维理论模型,分析了武汉三镇交通网络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武汉市交通网络等级结构内部差异明显,形成环状放射型结构的基本骨架,并呈多核心一边缘结构的圈层式分布;(2)武汉市交通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长度一半径维数值约1.75。但武汉三镇交通网络分形特征的内部差异明显,汉口最低,武昌次之,汉阳最高。这表明汉阳的交通网络密度和复杂度由核心向外围下降得最慢,汉口则下降得最侠,这说明汉阳交通网络密度本身不高,网络发育程度不够,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朱兴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9894-9899
立足于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平面信号控制交叉口,以乌鲁木齐市西虹西路与南昌南路交叉口为例,通过调查不同天气下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研究正常与不良天气下信控交叉口机动车的延误,并采用点样本实测法和HCM法分析计算不同天气下该交叉口不同车道的延误值。在此基础上提出该交叉口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天气相比,不良天气下交叉口机动车延误增加20%以上,且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交叉口延误值基本接近,为乌鲁木齐市在交通规划和设计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旅游大环境的建设,本文以风景旅游城市旅肇庆为例,从城市性质,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用地功能组织等方面,分析城市规划对城市及其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并就风景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供需平衡的城市道路和交通方式的最优匹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要求城市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平衡的条件下,如何使城市机动车道路的类型和人们乘各种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相匹配,是各大城市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划决策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本以城市道路网络容量和城市交通需求的计算公式为基础,以城市道路容量与城市交通需求之差的绝对值最小为目标,提出了实现供需平衡时城市道路和交通方式匹配的优化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所述方法可为交通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定量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