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研究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其接枝物用红外光谱证实,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接枝物的接枝度与单体、溶剂、引发剂、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规律,找出最佳接枝条件,对接枝物与定量高岭土进行复合,初步探讨它们与抗张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质量分数为65%的氯化锌水溶液为反应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微晶纤维素(MCC)与丙烯酸(AA)的均相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引发时间、接枝共聚时间、单体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FT-IR、XRD和TGA分析了接枝前后微晶纤维素的特性.结果表明:当引发剂与MCC的质量比为1∶2、单体与MCC的质量比为5∶1、引发时间为10 min、接枝共聚时间为8 h、共聚温度为60℃时,接枝率达20.3%;随接枝时间的延长,接枝产物粒径呈减小趋势,电位呈增加趋势;接枝后的产物在1729cm-1处有CO的吸收峰,说明接枝上了丙烯酸单体;接枝后MCC的结晶度及热分解温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日本市场上出售三种接枝共聚加工绸,即苯乙烯(St)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接枝加工绸。真丝绸经过接枝共聚后,纤维直径变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聚氯乙烯接枝膜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性引发剂(NH4)2S2O8引发聚氯乙烯戌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的接枝率的接枝膜,并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聚合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对接枝膜的红外光谱的研究发现,合成的膜为丙烯酸/聚氯乙烯接枝膜,对该接枝膜的拉伸实验表明,接枝丙烯酸起到了很好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5.
苎麻纤维化学接枝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锰酸钾(KMnO4)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苎麻纤维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接枝率与高锰酸钾溶液浓度、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硫酸浓度、甲基丙烯酸甲酯浓度、接枝反应温度以及接枝反应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苎麻纤维的接枝率可达142.4%。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二过碘酸合铜(Ⅲ)钾(DPC)为自由基引发剂,在尼龙-1010上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反应,获得了具有一定接枝效率和接枝百分比的接枝共聚物。对接枝产物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反应温度、pH值、单体用量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参数的影响,探讨了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7.
氯丁橡胶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由基型接枝共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氯丁橡胶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自由基型接枝共聚。产物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法和溶解性试验,均证实为接枝共聚物。分析了影响接枝聚合反应的各个因素及其对产物性能的关系,测定了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并得出了接枝型氯丁橡胶胶粘剂的粘接强度主要取决于接枝率的大小,转化率和接枝率成线性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APS-U 引发丙烯酸丁酯与明胶接枝共聚(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过硫酸铵-尿素新氧化还原体系研究了丙烯酸丁酯与明胶的接枝共聚,分析了共聚参数对接枝率、接枝效率、总转化率的影响,讨论了此体系下的接枝共聚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硫酸高铈为引发剂,合成了淀粉接枝DMDAAC(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在讨论引发剂浓度、PH值、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影响的前阶段工作基础上[1],研究淀粉与DMDAAC比、反应物浓度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对接枝共聚物进行红外表征,并评价了接枝共聚物的粘土防膨性。  相似文献   

10.
用紫外线引发接枝,研究了苯乙烯在甲醇溶剂中对纤维素的接枝。探讨了在接枝体系中加入多功能团单体(多烯酯)以后,苯乙烯对纤维素接枝所发生的变化,并通过对多功能团单体、溶剂、辐照时间以及硫酸亚铁对接枝率的影响,选出提高接枝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多功能团单体均能明显提高接枝率,其中以1,2,3-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最佳。甲醇是理想的溶剂。随着溶剂分子量的增加,接枝产率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表面引发ARGET ATRP制备聚合物刷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对无机物基质(SiO2和碳纳米管)和有机物基质(纤维素和聚合物微球)的表面改性。该法不仅催化剂用量少、操作简单,而且聚合可控性好、聚合物接枝密度高、分子质量大,是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试验研究表面改性后的橡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综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水洗、无机溶液浸泡、有机溶液清洗和有机聚合物润湿等多种表面改性处理方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了不同改性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改性处理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传统热固性植物油基聚氨酯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填充改性和共混改性)和化学改性(接枝共聚改性、交联改性、互穿聚合物网络改性)。用于物理改性的材料主要有SiO2等无机物和纤维素等有机物,利用苯乙烯、丙烯酸酯等单体与聚氨酯接枝共聚是化学改性的主要方法。评述了热塑性聚氨酯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重点介绍了油酸基热塑性聚氨酯的制备、性能及应用。对植物油基聚氨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采用表面引发活性聚合等方式对传统的热固性聚氨酯进行可控化学改性;运用点击化学方法对热塑性聚氨酯进行改性,促使其多功能化。  相似文献   

14.
文中推导了一种单体向n种高聚物、n种单体向一种高聚物、m种单体向n种高聚物的自由基接枝反应聚合速率、接枝效率及接枝侧链共聚物组成方程。  相似文献   

15.
张干  冀超  李志刚  费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498-10505
杜仲胶为中国产特有的一种天然橡胶,具有可硫化或者接枝的双键结构。为解决橡胶沥青中胶粉与沥青相容性不足从而导致施工和易性差的问题,采用接枝工艺在杜仲胶与胶粉、沥青之间建立紧密化学链接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技术手段,但限于溶剂接枝工艺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的现状,提出在密炼机中将接枝物与杜仲胶通过高温密炼的方式将其接枝改性。为了验证密炼接枝能否达到溶剂接枝的改性效果,开展了普通胶粉、密炼杜仲胶改性胶粉、溶剂接枝杜仲胶改性胶粉和密炼接枝改性胶粉4种胶粉对沥青的改性试验,通过常规与SHARP的沥青宏观试验方法和红外光谱、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微观观测方法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杜仲胶接枝方法对橡胶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密炼可以使橡胶粉产生脱硫和杜仲胶硫化等化学反应,从而改性橡胶沥青性能;并且能使小官能团在高温和机械作用下接枝到杜仲胶上,与橡胶粉混合后使其具有更高的化学活性,能与沥青建立更为有效的化学联系;杜仲胶无论密炼还是溶剂接枝均能与橡胶粉和基质沥青产生交联反应、构建交联网络,使沥青内部形成稳固的空间交联结构,显著提升橡胶沥青的施工和易性和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简要概述了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和蒙脱土的有机改性机理,详细介绍了对聚烯烃/蒙脱土、聚苯乙烯/蒙脱土和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对聚合物进行接枝改性,提高其与有机蒙脱土的相容性是制备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近等原子比的NiTi合金因其具有优异的超弹性、形状记忆效应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医用植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Ni离子的析出可能诱发过敏和炎症,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从表面氧化、电解抛光、表面涂层、接枝活性分子等方面综述了NiTi合金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处理工艺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指出了NiTi合金表面改性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亢小丽 《太原科技》2007,(11):33-34
介绍了聚丙烯(PP)化学改性中共聚改性、接枝改性、交联改性的机理、优点及应用等,通过实例论述了其物理改性中共混改性和填充及纤维增强改性的优点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和熔融接枝技术制备了可反应性相容剂HDPE-g-ITA和HDPE-g-(ITA co-St),借助气相色谱和热重分析技术,确定了熔融接枝工艺和工艺参数。应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物的化学结构,证明熔融接枝过程中部分羧基脱水生成酸酐;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测定结果表明,衣康酸(ITA)的接枝能力较马来酸酐(MAH)强,引入第二单体苯乙烯(St)对提高ITA的接枝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无机微粒表面接枝有机高聚物 ,制备出新一代复合材料 ,在许多行业具有极为广泛的用途。文章介绍了无机微粒滑石粉 /PMMA接枝物的合成和表征 ,探讨了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单体及滑石粉的质量分数以及反应温度等对 PMMA在滑石粉表面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在接枝滑石粉表面存在着 P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