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方剂的合作网络描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了中药方剂的实证统计性质,包括平均路径长、集群系数、度分布律以及格子系数等;认为由于中药方剂网具有“完全图集合”这个拓扑特征,建议把它归入“广义合作网络”一类,从而可以使用双粒子图做更好的描述,并且定义“顶点项目度”和“项目大小”这两个更为重要的统计参量,研究它们的分布规律.所得到的实证结果与作者提出的广义合作网络演化模型的结论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中药人参-五味子配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潜在分子机制.通过GeneCards、CTD、GEO等数据库预测IPF疾病靶标基因,从TCMSP平台筛选人参-五味子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靶标,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标基因调...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中药艾叶治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出艾叶的有效成分,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查找与黑色素瘤相关的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将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与FOS、HIF1A、IL-6、JUN、MAPK1、RELA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皮肤黑素瘤A375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艾叶可能主要是通过其活性成分槲皮素实现其抗黑色素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几千年来,中医药领域的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了很多对哮喘病的治疗方剂,已有的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在对哮喘方剂数据的聚类上不太有效.根据哮喘药方数据集高维稀疏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最大频繁项集的层次聚类算法,此算法在哮喘方剂的聚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现有中药数据,设计并实现一个中药方剂数据挖掘平台,该平台将中药数据检索功能和中药数据挖掘功能集成起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5.
中药方剂的数据挖掘研究是把我国丰富的中药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重要内容,它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知识发现技术对传统中药新药、中医组方理论及规律、中药作用机制、有效成分构效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关联规则为主的研究模式是数据挖掘的一种常用方式,将关联规则用于方剂配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寻核心药群,寻找药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用药规律.本文对中药方剂数据挖掘模式和算法集成进行了研究,提炼方剂中有关联的药物匹配模式,探讨这些模式中药物组配后功效的变化情况,从而为中药方剂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研究提供现代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海坤  张蕾  吴娜  苏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6):6825-6833
为挖掘复方中苍耳类药材抗肿瘤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核心药物抗肿瘤的分子机制,通过检索《肿瘤方剂大辞典》等资料,筛选治疗肿瘤的含苍耳类药材的复方制剂,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用药规律并获取核心药物组。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筛选核心药物组的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检索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肿瘤疾病靶点;二者取交集后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构建核心药物组抗肿瘤的“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及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基于R语言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AutoDock Vina软件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共筛选出相关复方118首。基于数据挖掘结果综合分析,将苍耳子等10味中药作为核心药物组。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交集靶点144个,筛选出β-谷甾醇等5种核心成分,TP53等5个关键靶点,涉及通路174条,主要包括PI3K-Akt、p53、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提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结合活性强烈。可见,数据挖掘初步揭示了含苍耳类药材复方抗肿瘤的用药规律,获取了核心药物组;其核心成分β-谷甾醇等可通过作用于TP53等靶点,调控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基于对现代新药研究模式的认识和研究,综述了当代新药研究难点与现代中西药研究模式与新观点。针对病证,遵循君臣佐使配伍理论,整合君、臣、佐、使分子库,引入现代药物分子拼合手段,实现药物之间深入联合,将宏观传统理论与微观分子设计相融合统一,辅以体内代谢研究,发掘代表组方功效之核心有效成分,提出并构建了基于传统君臣佐使配伍特色的组合中药分子化学研究策略。此研究策略集传统君臣佐使宏观指导原则与组合化学微观构建手段于一体,使新药研究不脱离中医药传统又融合现代组合化学方法,适合作为一种中药研发新策略从而推动中药现代化乃至新药创制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青蒿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中药青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收录的含青蒿中药方剂为数据来源建立青蒿方剂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1、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3.0等软件对纳入方剂进行分析,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网络可视图。结果 最终纳入含青蒿的中药方剂50首,主治疾病为发热。涉及的189味中药累计使用564次,性多寒、温,味辛、苦,归肝经、肺经为主,功效分类上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最为常见。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药对组合中青蒿-柴胡,青蒿-黄芩的支持度较高;三味药组中青蒿-黄芩-柴胡的支持度最高。治疗发热时,青蒿常与柴胡、黄芩、金银花等中药配伍,高频中药关联规则45项,聚类分析得到5类治疗发热的基本药物组合。结论 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含青蒿中药方剂的主治病证、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临床科学规范使用青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挖掘十味益脾颗粒中治疗脾虚食滞症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通过相关文献以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十味益脾颗粒中10味药材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构建化学成分库,通过多个数据库构建相关靶点库;运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搜索积食、健脾有关的疾病靶点;通过化学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筛选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构建中药-关键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使用SwissADME数据库对核心成分进行分析;采用CB-Dock网站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茯苓酸A、茯苓酸C、β-谷甾醇是十味益脾颗粒中的核心成分,CA2、PTGS1、PTGS2是十味益脾颗粒作用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亲和作用较好。该研究为深入诠释十味益脾颗粒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认为:如果运用当代高新科技的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手段以及关联分析的方法,开发出表示中药复方重要性状,尤其是数量性状基因的功能分子标记,总结出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相关的基因,形成与中药复方作用相关基因的终极列表,并构建出导致不同中药复方作用的共同的分子路线图。通过测绘这些路径的分子网络和信号通路,很有可能找到有效认识中药复方治疗作用机理的着眼点和目标,有望对中药复方的创新研发,开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应用前景。方法: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的应用。结果: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额逐年增加。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方便快捷,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减肥降脂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统计学方法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和现代中药药理知识筛选减肥降脂药物,配组成.其可信度高,从理论上分析得到疗效较佳的处方.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质量控制及其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现代化,产业化通讯国际化的核心问题,本文在综述中药发展状况、中药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中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利用分子光谱法对中药材的原性质进行快速,无损分析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中药材质量控制和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药数据挖掘研究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知识发现技术对传统中药新药、中医组方理论及规律、中药作用机制、有效成分、构效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关联规则用于方剂配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寻核心药群,寻找药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用药规律.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基于频繁项目集发现的Apriori算法,该算法易于实现,但在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宜春市人民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探讨标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处方点评办法,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并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6月、2016年7月~2017年7月两年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江西省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问题代码表》等内容开展的中药饮片处方点评情况。结果第一年不合格处方共112张,不合格率约9.33%。第二年不合格处方共76张,不合格率约6.33%。两年对比中药饮片不合格率逐年下降,不合格处方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结论实施中药饮片处方点评、规范处方书写,能够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骨性关节炎中药复方为例,提出一种用于识别骨性关节炎中药复方中活性药物分子的SVM分类器.针对单核函数SVM的局限性,提出将全局核函数和局部核函数混合构造,并应用到SVM模型建模中,改善SVM分类器的非线性处理能力和泛化能力.利用混合核分类器对中药复方精制透骨消痛颗粒中514个化合物进行活性识别,得出复方中具有相关药物活性的中药分子.该实验结果为骨性关节炎药物分子的对接实验和骨性关节炎中药有效成分的发现提供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黄芩水煎液中化学成分进行识别,发现水煎液中主要含有8种黄酮类成分。进一步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8种化合物可能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疾病进行了预测,发现黄芩除了与已报道的抗炎、抗肿瘤等疾病相关,还与水肿、中毒、高血压、出血、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这与黄芩传统功效的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相近。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黄芩可能主要是通过调节代谢通路、脂肪细胞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5-羟色胺突触、精氨酸生物合成、钙离子信号通路发挥其多重药理活性。研究表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可为中药传统功效的挖掘及其药理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TCMSP抗肿瘤中药小分子EGFR-TK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抗肿瘤情况。方法挖掘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进行靶点验证。结果木犀草素、槲皮素、金雀异黄酮、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漆黄素5种中药小分子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结合良好。结论中药小分子EGFR-TKI能从多个靶点、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利用中药小分子开发新一代多靶点EGFR-TKI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进展,探讨如何确立最佳实验方案,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主要从血清药理学方法中的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剂量、方案、采血时间、血清灭活与保存、血清添加量和对照组的设立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随着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细化和完善,使中药及其复方这种复杂药物的研究具备更强的可信性和科学性。但是该方法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尚待规范,同时,其在注重研究药效的基础上也应该对血清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论:中药血清药理学在抗肿瘤、心血管、免疫、消化系统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应用,如对其缺陷加以改进,定能为中药研究的发展探索出一系列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译者整理藏兽医方剂48个,这些方剂是以藏文写成,译者在整理时译成汉文,其中大部分取材于已故著名藏兽医专家若尔盖·尼玛生前所著的《藏族民间常见畜病诊治》一书,某些方剂经著者临床验证确有疗效,可供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研究藏兽医药学遗产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