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日本囊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线粒体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本囊对虾的3个养殖群体即浙江舟山群体(ZJ)、福建群体(FJ)和台湾群体(TW)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577 bp的核苷酸分析序列,AT含量高于GC含量,发现51个变异位点,其中包括18个简约信息位点,共有31种单倍型。福建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用MEGA软件中的NJ法构建日本囊对虾3群体与另外5种对虾的系统进化关系,日本囊对虾的3个群体首先聚在一起,再与亲缘关系较近的中国明对虾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2种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钾钠腺苷三磷酸α亚基(NaK)基因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基因,使用邻接(neighbor-jointing,NJ)法构建了9属16种对虾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1983年Burkenroad提出的三群体分类系统,除新对虾属处于进化树最先起源的位置外,系统发育树形成3个进化枝,其一为对虾属、明对虾属、滨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沟对虾属,其二为仿对虾属和鹰爪虾属,其三为赤虾属,分别对应为Penaeini、Trachypenaeini和Parapenaeini 3个群体.基于核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很好地解决了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对虾属和明对虾属进化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赤虾属的进化关系也很好地符合了形态学分类结果,因此可以作为对虾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与其他的研究方法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微卫星DNA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建立的中国对虾部分基因组文库,对筛选的含微卫星序列的克隆设计了引物,并选择了8对多态性引物对中国对虾进行了分析.实验材料为中国对虾黄渤海群体(HB)、朝鲜半岛西海岸群体(KX)和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KN)3个野生群共计60个个体.结果表明:经8对引物对60尾中国对虾进行PCR扩增后,共获得了61个等位基因.对3个野生群体的8个基因位点共计24个群体位点进行了杂合度观测值(Ho)和杂和度期望值(He)计算,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D)检验,发现有5个群体位点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其中HB群体有3个群体位点杂合子缺失,KC和KN群体各有1个群体位点杂合子缺失.其次,对中国对虾3个野生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值进行了计算,两两群体之间的Fst值均小于0.05,说明中国对虾3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弱.P检验也说明了这个结果,即3个群体的中国对虾遗传分化不显著,有99.27%的遗传变异是来自个体之间,只有0.73%的遗传变异是来自群体之间.最后,经过聚类分析,发现HB群体和K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KN群体与前两者亲缘关系较远.实验还对8对微卫星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进行了评估,PIC值介于0.5984~0.9178之间,揭示了这8个微卫星位点在中国对虾中具有较高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渤海滩涂对虾养殖业,研究盐度(30‰和4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和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仔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室内养殖,除斑节对虾外,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在不同盐度下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凡纳滨对虾无论是在盐度30‰或45‰,其生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虾(P<0.05),表明凡纳滨对虾更适于高盐环境养殖.  相似文献   

5.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4个不同地理群体(北海群体、陵水群体、惠来群体和厦门群体)的野生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群体遗传结构.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日本囊对虾530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120个日本囊对虾个体中,共检测到75个多态位点,获得62个单倍型,其中有44个简约信息位点,占整段序列的8.3%.各单倍型变异无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全部为转换或颠换,碱基频率含量(fA+fT)为59.4%,大于(fG+fC)(40.6%).核苷酸多态性以惠来群体最高,其它3个群体较低.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45%~2.60% ,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50%~5.30%之间.采用分子方差分析(AMOVA)方法,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9.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1.1%,群体间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构建的4个群体分子系统树表明,北海群体、陵水群体和部分惠来群体由于亲缘关系较近而聚在一起,而厦门群体则和部分惠来群体聚成另一支,两支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17%,分化接近亚种水平,据此认为我国东南近海的日本囊对虾可以分为2个种群,2个种群的分布区域在广东惠来海域附近存在重叠.  相似文献   

6.
从成熟的中国明对虾卵巢中提取总RNA,经同源克隆得到了卵黄蛋白原(Vg)部分cDNA序列,长度为1 226 bp。在NCBI上比对后发现它与墨吉明对虾、短沟对虾等的Vg mRNA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根据8种虾(墨吉明对虾、短沟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刀额新对虾、罗氏沼虾、高背长额虾和中国明对虾)Vg mRNA相应序列建立了系统发生树。通过RT-PCR证实了雌虾的卵巢和肝胰腺是卵黄蛋白原的合成位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2个选育群体(A、B)的生长、消化、免疫酶活性和抗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性能,将它们和未选育对虾在室外相同的养殖环境和管理条件下饲养102d.结果表明:B群体对虾的体长和体质量在饲养早期(≤40d)阶段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后期(40d)表现为B群体A群体未选育对虾,且差异显著(p0.05);A、B选育群体对虾的收获规格分别比未选育对虾提高29.11%和46.81%(p0.05),特定生长率提高6.80%和9.71%(p0.05),饵料系数降低9.88%和11.73%(p0.05),存活率提高33.97%和20.25%(p0.05);除脂肪酶外,A、B选育群体对虾肝胰腺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分别比未选育对虾提高12.64%和29.49%,13.47%和24.07%,且差异显著(p0.05);除谷胱甘肽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与未选育对虾无显著差异外,A、B选育群体对虾其他免疫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未选育对虾;经WSSV感染后,A、B选育群体50%死亡的时间比未选育对虾延后28.77和31.64h,未选育对虾感染138.56h后全部死亡,而A、B 2个选育群体仍存活6.67%和2.22%;另外,抗病指数显示A群体B群体未选育对虾,且差异显著(p0.05).经连续多代的定向选育,A、B选育群体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性能明显高于未选育对虾,其中A群体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B群体的生长性状较佳.这为建立速长、抗病的新品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虾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中国对虾的3个野生地理群体--朝鲜半岛西海岸产卵群体及其越冬群体、黄渤海中国沿岸群体和一个人工累代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用一组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各20尾对虾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10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RAPD标记,68.2%的标记在所有个体间保持稳定的一致性,表明中国对虾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在20%~33.3%之间,群体内的遗传多态度为0.0093~0.0307.群体间遗传变异高于群体内.不同群体间遗传变异水平不同,朝鲜半岛西海岸产卵群体及其越冬群体相近且高于黄渤海沿岸群体,累代养殖群体遗传变异度最低.通过成对的遗传距离分析,用非加权的组平均法构建了上述4个群体中国对虾的谱系关系图,该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中国对虾在黄渤海的地理分布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围食膜蛋白在对虾免疫中的作用,从中国明对虾中获得类围食膜蛋白FcPT2的部分基因序列,将之与其他昆虫的CPAP3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FcPT2在中国明对虾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观察WSSV感染前后中国明对虾FcPT2表达的变化.中国明对虾FcPT2编码的蛋白中含有3个典型的ChtBD2结构域.通过NCBI Blast软件对所得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在线搜索,发现FcPT2与昆虫的围食膜蛋白TcCPAP3-D2、ApCPAP3-D2和NvCPAP3-D2具有较高相似性.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FcPT2与CPAP3围食膜蛋白聚在一起,也说明FcPT2与昆虫的CPAP3围食膜蛋白具有相对较高的序列相似性. FcPT2主要在中国明对虾的眼柄和胃组织中进行表达,中国明对虾感染WSSV后,FcPT2在胃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由此认为,FcPT2可能在中国明对虾应答WSSV侵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增殖放流对山东半岛南部中国对虾资源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1—2016年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本底调查及跟踪调查,初步掌握了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中国对虾的资源量在1 097. 75 t左右.结果显示:本底调查中,中国对虾的相对资源密度为0. 43尾·网~(-1)·h~(-1);放流10 d后的跟踪调查中,其相对资源密度为2. 60尾·网~(-1)·h~(-1); 6年内中国对虾的平均放流群体比例达到了97. 16%,平均回捕率为1. 64%,平均可捕量为832. 88 t.数据表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中国对虾自然资源量均较低,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通过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资源量显著增大,有效缓解了渔业生产对中国对虾自然资源的捕捞压力,对山东南部的中国对虾资源补充和资源修复方面均起到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理种群羊草的形态解剖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994年从中科院草原定位站栗钙土,内蒙呼伦贝尔盟尔塔拉黑钙土和从吉林盐碱土上采集的羊草种子行栽培试验,然后分别对这3个不同地理种群羊草的根,茎,叶的横截面和表面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结果发现:原生境为不同土壤类型的羊草,其内部的形态结构在根,茎,叶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其生境有相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对土壤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干旱条件下三个不同种群羊草叶水势、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研究.各种群羊草的生长对轻度干旱胁迫不敏感,重度胁迫下羊草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种群变化存在差异.重度胁迫下白音锡勒种群生物量显低于对照和轻度胁迫,而达里湖种群和嘎松山种群与对照、轻度胁迫差异不显.随胁迫强度加大,达里湖种群和嗄松山种群地下部分投入比例增加,白音锡勒种群重度胁迫下地下生物量却显减少.三个种群羊草叶水势变化相似,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强度的加大而下降,但轻度胁迫与对照差异不显,重度胁迫处理第6d迅速下降,第8d降到最低,复水后不同种群羊草水势恢复程度不同.三个种群羊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MDA含量的变化相似,均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增加,复水后逐渐恢复.嘎松山和白音锡勒种群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幅度大于达里湖种群,胁迫条件下达里湖种群羊草叶片的MDA含量高于其它两个种群.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柽柳群体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主要优势树种之一柽柳(Tamarix chinensis)3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26条随机引物扩增出105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40.07%,Nei的基因多样度(h)为0.406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591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507,基因流值为9.356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在总遗传变异中,群体间遗传变异占7.17%,群体内占92.83%。说明柽柳物种内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云南大理产的中国雨蛙的核型,并分析了4个地理居群中国雨蛙的核型,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模式,即为2n=24,NF=48,核模式6+6,但中国雨蛙不同居群之间在SM数目和顺,次缢痕或随体的位置等都有所不同,说明不同地理居群的中国雨蛙的染色体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东亚飞蝗、大垫尖翅蝗、中华稻蝗、中华蚱蜢、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6个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分化.在所检测的13个基因座位(Ak、Ck、G3pd、Gpi、Hk-1、Hk-2、Idh-1、Idh-2、Ldh、Mdh-1、Mdh-2、Mdph、Pgm)中,有2个基因座位(G3pdh和Mdh-2)在6个种群中均为单态(0.95标准);5个基因座位(Gpi、Hk-1、Hk-2、Mdph和Pgm)在6个种群中均为多态;其余的基因座位至少在一个种群内有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除Gpi和Mdh-1在多数种群符合哈-温(H-W)平衡期望值,其余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哈-温(H-W)平衡(P<0.05).从A、P、Ho和He值可知,中华蚱蜢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其次是亚洲小车蝗和黄胫小车蝗,而大垫尖翅蝗、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遗传多样性均较高.根据Roger's遗传距离用非加权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的聚类分析符合传统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对渗透胁迫的反应和生理生态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乙二醇(PEG 6000)对内蒙古不同生境3个羊草种群(阿巴嘎、白音锡勒、嘎松山)进行渗透胁迫(-0.5Mpa,-1.0Mpa).结果表明:各种群羊草对轻度胁迫(-0.5Mpa)反应不敏感,叶片含水量和膜透性与对照差异不显;随胁迫强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片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大量积累,根冠比增大;脯氨酸积累、质膜相对透性与叶片含水量呈显负相关(r=-0.716l,r=-0.8212).不同地理种群羊草对渗透胁迫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反应具有一定差异.阿巴嘎种群膜伤害程度较小、叶片含水量变化缓慢、脯氨酸积累量小、根冠比增大更显、维持较高根活力和叶片生长量,其抗旱性强于其它两个种群.白音锡勒种群和嘎松山种群对渗透胁迫的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17.
基于mtDNA COI基因序列对贵州、湖北和四川的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共测得盐肤木9个种群50个个体的mtDNA COI基因长度为1.37kb的序列,在测得的序列中有3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占所测核苷酸序列的0.22%),T、C、A、G 4种核苷酸的组成分别为34.1%、21.8%、22.5%、21.6%,其中A+T含量(56.6%)高于G+C含量(43.4%).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HapA、HapB和HapC),HapA出现在所有种群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倍型,占所测序列的90%,该单倍型可能是祖先单倍型;HapB由安县的1个个体和竹山的3个个体共享,而HapC只存在于榕江的1个个体.分析表明盐肤木种群具低水平单倍型多样性(0.000 2)和核苷酸多样性(0.187 0),基于该基因序列的盐肤木种群间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均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三峡大坝、向家坝等水电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分析了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邵女坪)、三峡库区干流(巴南、丰都、万州、太平溪)及支流(箭滩河、嘉陵江、小江)等8个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历史动态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为0.770~0.876,核苷酸多样性为0.687%~1.967%;8个群体的错配分析图都呈双峰分布,中性检验Tajima’s D和Fu’s Fs值均为正值或统计上不显著的负值,表明长江上游鲢群体在历史上较为稳定;分子方差变异分析(AMOVA)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95.87%),仅有4.13%的变异来自群体之间;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显示,箭滩河群体与太平溪、小江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其他群体之间遗传分化不显著;Mantel检验显示,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远近无相关性;单倍型网络图显示,长江上游鲢群体没有形成明显的系统地理格局.建议加强长江上游鲢遗传资源保护,将产生分化的群体作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黑石顶地区中高级植被类型的划分,包括5个植被型10个群系:(1)暖性针叶林,包括马尾松群系、杉木群系、马尾松为优势的针阔叶混交林;(2)常绿阔叶林,包括阿丁枫+米椎+水栗-黄果厚壳桂群系、粘木+小叶胭脂群系、阿丁枫+米椎+水栗-苦竹群系、阿丁枫+网脉山龙眼群系;(3)暖性竹林,仅有万山爆竹林一个群系;(4)常绿阔叶灌丛,仅有桃金娘+岗松+鼠刺-芒草群系;(5)禾草草丛,仅有芒草+黑莎草群系.并借助有关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了比例尺为1:100 000的植被型、群系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威灵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灵仙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运用快速硅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技术对威灵仙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它们是松脂素(Pinoresinol,1),Epipinoresinol(2),罗汉松脂素(Matairesinol,3),Salicifoliol(4),3,4,5-三羟基苯甲酸(5),4 羟基-3,5-二甲氧基 苯甲酸(6),异阿魏酸(7),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MR和MS的分析得到确定。运用分析型HPLC和GC MS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在威灵仙药材提取物中快速、准确地鉴定该类化合物。化合物1,2,3,4是木脂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潜在药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