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藏药大籽蒿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蒿全草和花蕾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藏药大籽蒿水、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乙醇的热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论:藏药大籽蒿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部位为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同一溶剂的大籽蒿全草与花蕾提取物具有相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藏药大籽蒿全草和花蕾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试管稀释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同时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藏药大籽蒿水、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乙醇的热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具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活性。结论:藏药大籽蒿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具有一定抗菌作用,其抗菌活性部位为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同一溶剂的大籽蒿全草与花蕾提取物具有相同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对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的乙醇及氯仿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种溶剂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通过对补阳还五汤2种溶剂提取物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发现2种溶剂提取物均促进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P<0.05).  相似文献   

4.
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含毒介质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紫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对4种常见植物病原细菌和6种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各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均表现较强的抑菌活性,3种提取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在0.5~1.5 g/L,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作用效果差异不明显;对真菌的作用效果石油醚提取物优于氯仿,乙酸乙酯溶剂本身抑制真菌菌丝生长,不同真菌对同种提取物的敏感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秋茄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种临床分离菌株为供试菌,采用常量稀释法分别对秋茄根、枝、叶、果4个部位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及枝水提取物A、B部位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秋茄根、叶、果、枝4个部位的水和乙醇提取物及枝水提取物A、B部位对多数临床分离菌株均显示有明显的体外抑菌和杀菌活性.其中以枝水提取物B部位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其MIC均为1.953g·L^-1,除对产β-内酰胺酶乙型链球菌的MBC为15.625g·L^-1外,对其他9种菌株的MBC均为3.90625g·L^-1.实验显示,秋茄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呈现广谱的抗菌活性,其中以枝水提取物B部位对10种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二种微藻多糖与蛋白质提取物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二种微藻(海水小球藻和紫球藻)中提取粗多糖与粗蛋白质,利用纸片法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二种微藻蛋白质与多糖提取物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菌和真菌活性.多糖提取物抗菌谱比蛋白质提取物抗菌谱广.海水小球藻多糖提取物对中华根霉与稻瘟病菌有极强的抗菌活性.紫球藻多糖提取物抗细菌与抗真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别.二种微藻蛋白质提取物抗真菌活性比抗细菌活性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GC-MS对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的乙醇及氯仿提取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溶剂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通过对补阳还五汤两种溶剂提取物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发现两种溶剂提取物均促进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黄芪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前列腺增生的抑制作用,为寻找黄芪抗前列腺增生作用的活性成分奠定基础。比较了3种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前列腺系数大小、离体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强度、血清睾酮和二氢睾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4种溶剂提取物组对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系数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1),95%乙醇提取物作用更明显,与其他3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4种提取物还能增加模型大鼠膀胱逼尿肌条收缩强度,降低模型大鼠血清睾酮和二氢睾酮的浓度,其中95%乙醇提取物组作用更强,与其他提取物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黄芪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鼠前列腺增生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95%乙醇提取物作用更好,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睾酮和二氢睾酮的浓度有关,活性成分可能是毛蕊异黄酮为主的黄酮苷元成分。  相似文献   

9.
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粘虫和蚜虫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苍耳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蚜虫和粘虫的杀虫活性测定,证明不同提取溶剂所得苍耳提取物杀虫活性差异显著.各作用方式的杀虫结果表明:苍耳各提取物对粘虫具有很强的拒食活性,对蚜虫的活性较低;同时表明,苍耳的氯仿提取物杀虫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云南鸡血藤水提物及醇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云南鸡血藤水提物及75%乙醇提取物对6种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2种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的抗菌活性。进一步研究云南鸡血藤的不同提取物对热、紫外光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鸡血藤叶水提物及75%醇提物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均敏感,且75%醇提物的抗菌活性明显强于水提取物。云南鸡血藤75%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1.03~4.12 mg/mL,而水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2.06~4.12 mg/mL。云南鸡血藤提取物对100℃以下温度不敏感,经121℃高温处理,75%乙醇提取物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效力显著降低,水提物抗表皮葡萄球菌的效力显著降低。随着紫外光照射时间的延长,两种不同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基本不变。云南鸡血藤醇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水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本研究为临床上应用云南鸡血藤提取物作为抗菌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利用陆英全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超声法和乙醇回流法对陆英干燥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粗提物和萃取相的抑菌活性初步确定陆英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的提取率较高,但甲醇超声法提取物活性更好。其中甲醇超声法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优,对大多数G+及其耐药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达0.625~5.0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甲醇超声法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是陆英的抗菌作用有效部位,这为陆英的药用开发,尤其是其抗菌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半枝莲不同粗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初步确定其抗菌活性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甲醇冷浸法、乙醇热回流法及微波萃取法提取粗提物,96孔板培养法测定不同粗提物对的体外抑菌活性;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通过比较其抑菌活性初步确定半枝莲的抗菌有效部位。结果三种提取方法中,微波萃取法浸膏得出率最高;半枝莲的各粗提物对普通菌在2 mg/mL下未见抑制活性,但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ATCC33591和43300)半数抑制浓度(MIC值)达到2mg/mL;粗提物的萃取组分尤其是乙酸乙酯相,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其对各种菌株的半数抑制浓度大多在0.5~2 mg/mL范围,石油醚相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MIC值达到0.125 mg/mL。结论半枝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耐药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并且初步确定抗菌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相,这为半枝莲抗菌应用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乙醇回流法对木芙蓉叶粉末进行活性成分提取,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对粗提物分别进行萃取。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粗提物及其萃取组分对多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层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良好,对各种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MIC)在1.25~5 mg/mL之间。其中,石油醚萃取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的最小抗菌浓度达到0.625 mg/mL,抗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四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值达到1.25或者2.5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木芙蓉叶乙醇提取物具备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有效部位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萃取相,这为木芙蓉叶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锦绣杜鹃叶的抗菌活性,本实验采用了甲醇冷浸法、乙醇回流法和微波萃取法分别对锦绣杜鹃叶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微孔板稀释法测试提取物对多种阳性菌、阴性菌和耐药菌的抑制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此外,为了获取锦绣杜鹃叶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本实验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比较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获得的粗提物的抗菌活性最佳,对铜绿假单胞27853的MIC值达到了0.512 mg/mL;各萃取组分中,水萃取组分和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菌效果最好,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水萃取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均达到1.024mg/mL,微波萃取法得到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铜绿假单胞菌27853的MIC值达到了0.512 mg/mL。本研究证实了锦绣杜鹃叶具有较好的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为水层提取部位,为锦绣杜鹃叶在抗菌药物和相关产品研究开发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将犁头草全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方法对犁头草全草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评价并比较各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将粗提物按照极性高低分布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相中,评价不同萃取相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醇回流法和甲醇冷浸法获得的提取物抗菌活性明显,而水煎煮得到的提取物几乎未见抗菌活性。此外,乙酸乙酯萃取相的抗菌作用要优于石油醚相,而水萃取相抗菌活性最小。甲醇冷浸法和乙醇回流法获得的乙酸乙酯萃取组对金葡菌ATCC 33591和金葡菌ATCC 43300的抗菌活性最佳,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达到0.3125 mg/mL,对其他细菌的MIC值在0.3125~1.25 mg/mL之间;而其他萃取组分对金葡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耐药菌的MIC值大约在1.25~5 mg/mL之间。本研究确定了犁头草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尤其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效果较好。研究发现乙醇回流与甲醇冷浸法可用于犁头草的抗菌物质提取,且它的抗菌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相。  相似文献   

16.
用试管药基法对构树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10种致病真菌的抗菌性进行了研究,在体外观察构树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红色癣菌、克柔氏念珠菌、紧密着色霉菌、石膏样毛癣菌等10种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对其抗真菌有效部位进行筛选.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构树叶提取物对各种致病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为50-400mg/mL,而且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表明构树叶对真菌抑制作用明显而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毛樱桃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毛樱桃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对乙醇提取物毛樱桃总黄酮进行富集纯化,通过小鼠耳肿胀实验考察所得提取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优化的提取、纯化工艺可明显提高总黄酮的提取率;水、石油醚萃取物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1%,5.59%,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可达26.31%;3种萃取物对小鼠耳肿胀模型肿胀度(mg)的影响分别为11.03±3.44(水提物),11.29±2.92(石油醚提取物),6.56±2.59(乙酸乙酯提取物).结论毛樱桃总黄酮可通过乙醇提取,石油醚、水除杂,乙酸乙酯萃取富集,其得率、纯度及抗炎活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核桃楸皮提(萃)取物的抑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弧菌、白色念珠菌5种致病菌进行了抑菌性能试验。核桃楸皮经乙醇提取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萃取,采用琼脂扩散法测试其对5种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经乙醇提取后,提取物对5种致病菌都有抑制作用;石油醚萃取物只对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氯仿萃取物对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5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为核桃楸皮活性成分的功能研究进一步补充了数据。  相似文献   

19.
对27种中药分别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进行系统提取,利用转基因斑马鱼对提取物进行血管生成抑制活性检测。提取物处理斑马鱼胚胎24 h后,统计斑马鱼节间血管(ISV)的生长情况,并计算抑制率;部分有活性的提取物进一步采用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川芎水提物、白芍乙酸乙酯提取物、竹黄水提物、鬼箭羽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物、乳香水提取物、大青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显示出抑制血管活性现象;其中川芎水提取物、鬼箭羽乙酸乙酯和水提物、乳香水提取物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27种中药中发现了7种提取物具有抑制转基因斑马鱼节间血管生长的作用,这种作用与血管内建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甲醇:甲苯(3:1)、95%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正丁醇和正己烷等不同有机溶荆分别对克氏螯虾(Canbarus clarkia Girard)的腹部肌肉和头胸部内脏的匀浆物进行浸泡提取,采用纸片法对各种提取物进行6种细菌、3种真菌和3种动植物病原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对试验菌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同一溶剂不同部位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不同,肌肉提取物抗细菌的效果比内脏提取物强,但对青霉和根霉的效果相反.不同溶剂同一部位提取物的押菌能力也不同,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能力最强,乙醇提取物抑菌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