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日本人崇尚谦虚的美德、暧昧的精神,因此要拒绝别人、对别人明确地说“不”,对于日本人来讲是极其困难的,而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好这个尺度则更是难上加难。该文旨在通过对日语中的说“不”技巧的研究与探讨,使我们加深对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的理解,真正掌握对日交际中说“不”的艺术,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导致的交际失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柳永爱情词表现出“男思女”模式为主的全新特色,这是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前人思想发展积淀、作者主体选择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儒商是指商人群体中那些自觉以儒家伦理观念来指导商业经营实践的商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明清社会涌现出了大批儒商.儒商形象也开始不断进入文学殿堂,特别是“三言”“二拍”中描写了大量儒商.他们能在商业经营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诚信为本、信守承诺、以义取利、义利并举、贵和尚中、和气生财等文化精神.探讨儒商文化精神,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秩序,加强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古典喜剧《中山狼》是明代戏曲家康海的力作.《中山狼》故事已妇孺皆知,似属荒诞,却道出了生活中的某种真谛,有着很深的哲学内涵.作为一部寓言剧,它所要说明的不仅是生活的真实,更需要哲理与思考,没有这些,喜剧便流于逗笑的滑稽戏.关于“忘恩兽”的传说,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最有名的是“所罗门的瓶子”.但《中山狼》一剧与西方文学中的“忘恩兽”传说有着质的差别.虽然在恩将仇报这一点上其精神是同一的,但是《中山狼》一剧却更多地继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我们提供了考察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角度去审视这部作品,才能够更深刻地领悟其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和平”外交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它把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文明观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和谐世界”指引下的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超人” 学说是尼采全部著作的主题,是尼采哲学思想的内在精神。本文首先论述了“超人”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背景,进而分析了“超人” 学说的内涵,最后通过对“超人”学说的总体评价,说明“超人”学说既有值得我们吸取的思想精华,也存在着唯心主义的糟粕。  相似文献   

10.
“新潮”新文学观是一种启蒙话语,其民族化与欧化倾向遵循了口语化的语言发展规律,但它忽略文本的形式建设,对传统文学亦表现出理论与实践上的矛盾态度.“新潮”新文学观具有深层的心理动因及文化选择意识.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方言中南瓜的称呼带有一定的附属意义,这些附属意义蕴含着与历史、语言学和修辞学、认知心理、生物学等相关的信息,是中华文化财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翻译属于语用学的范畴,语言和文化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翻译的性质和任务。翻译的终极目的是“意义翻译,文化翻译”,翻译从语用的角度展示了语言的活力,彰显了文化的独特魅力。具体而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翻译的风格是原作风格和译者风格的统一体,因此,在翻译原作中的文化意义时,要从宏观角度入手,追求译文与原文之间的“等值等效”。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概念体系是一个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概念体系:“三个代表”整合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科学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统一;“三个代表”概念形式的展开是一个由众多相互联系的规定性所构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内涵丰富、相互联系的思想观点构成的统一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明朝著名的思想家、评论家李贽的"童心说"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儿童乃是成人的父亲"的命题产生于不同的年代和完全迥异的文化背景中。把上述理论和命题置于同一研究视野中,从文学上一贯争论的真与假、情与理、今与古和自然与雕琢四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论证、分析,可以再次证明文学的本性、共性和超历史性,以及发现其对今天的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四六结构”与修辞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四元六维结构”的哲学高度指出:“修辞过程”不限于“由想而移为辞”,“想”之前要先对世界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移为辞”之后,还要考察对读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修辞效果”不限于表达效果,还包括接受效果和社会效果;“修辞学”有内外之分,内修辞学包括本体修辞学、表达修辞学、接受修辞学,外修辞学包括文化修辞学、文明修辞学和道德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16.
超语言信息泛指话语和文字背后的信息 ,包括语境、背景知识、文化因素、比喻含义、信息形式、话题主题、原文类别、俚语行话 ,等等 ,超语言信息涉及到语用学、语义学、词汇学、修辞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等方面 .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表达功能都是受到超语言信息的制约 .原文的内容是由语言信息和超语言信息组成的 ,翻译就是分析和重组这两种信息的过程 .翻译的难度是超语言信息的复杂性与广泛性造成的 .因此 ,在翻译中必须把握好超语言信息的传递 .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东方“天人合一”观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并对当代西方分析学派的整合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尤其它对后现代思潮下的叙事疗法和超个人心理学影响深远,这表明东西方文化尽管有差异但本质上确是一致的,可谓殊途同归,总体上都趋向于走向融合,无论是何种文化和思想都在启示着人们要朝着迈向精神家园的方向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语言交际。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少不了对不同社会之间文化哲学观念和言语规范差异的了解。中美两国有着绝然不同的文化哲学观念,导致了两个民族之间言语规范的极大差异,造成了中美跨文化交际的极大障碍。要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就必须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的"三事"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事"话语是指一句话列举"三事",作三个、三面或三层意义表述的语言形式。其表现有以"三事"为三项原则、三个条件、三个原因、三个愿望、三个物品等主要类型。从文献材料来看,"三事"话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客观的存在,而且历史悠久,涉及广泛,形式多样,是中国语言文学一大民族特色,无论治语言学或文学的学者,都不可不予以适当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英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的本土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区域性、干扰性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基础,其中国特色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宽容地看待和接受“中国英语”的同时,必须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标准英语为参照.同时为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对“中国英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