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大鳍鳠的可量性状、长重关系和肥满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鳍鱯的可量性状中存在雌、雄差异,雄鱼的须和尾柄较同体长的雌鱼长,但体高不及雌鱼.长重关系和肥满度的分析表明.雌鱼的重量增长快于雄鱼;同体长的鱼,繁殖期较非繁殖期重;肥满度系数随体长的增长而降低.雌、雄鱼之间的肥满度的差异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大;繁殖期鱼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非繁殖季节;雌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肥满度无明显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45尾18月龄养殖大黄鱼雌雄个体血清中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区分体重,所检测大黄鱼雌鱼血清中Chol、HDL和LDL水平均显著高于雄鱼,TG水平雌鱼略高于雄鱼,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根据鱼体大小将检测的标本分成3组(A组:90.5~108.1 g、B组:191.7~208.4 g、C组:294.3~309.8 g),各组雌鱼血清Chol水平均显著高于雄鱼(P0.05);A组和C组雌鱼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雄鱼,B组雌鱼显著低于雄鱼;A组雌雄鱼血清HDL水平差异不显著,B组和C组雌鱼血清HDL水平显著高于雄鱼;A组和B组雌雄鱼血清LDL水平差异不显著,C组雌鱼血清LDL水平显著高于雄鱼.  相似文献   

3.
养殖三龄暗纹东方性腺发育及其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龄养殖暗纹东方Tun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较全面观察与测量,同时对其卵巢和肝脏的毒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养殖三龄暗纹东方Tun雌鱼和雄鱼性腺均发育到了第Ⅳ期,成熟系数在19.8-26.0之间。  相似文献   

4.
养殖三龄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及其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龄养殖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较全面观察与测量,同时对其卵巢和肝脏的毒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养殖三龄暗纹东方鲀雌鱼和雄鱼性腺均发育到了第IV期,成熟系数在19.8~26.0 之间,存在作为种鱼进行全人工繁殖的可能性;养殖三龄暗纹东方鲀的肝脏和卵巢均未检出毒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对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在不同的性腺发育时期的血清雌二醇(E2)和睾酮(T)质量浓度变动,以及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地欧酮(DOM)后的血清E2和T质量浓度变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血清E2质量浓度在雌鱼的性腺发育期明显升高,在性腺成熟期开始下降,性腺退化期降到最低;血清E2质量浓度在雄鱼的性腺发育过程中缓慢升高,并持续保持较低质量浓度,到性腺退化期略有升高。血清T质量浓度在雌雄鱼的变化情况相似,性腺发育期明显升高,而在性腺成熟期开始降低,到退化期降到最低。注射GnRH-A能显著提高性腺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雌鱼的血清E2质量浓度和雄鱼的血清T质量浓度,注射多巴胺拮抗剂地欧酮(DOM)对血清E2和T质量浓度没有影响,但是GnRH-A和DOM联合注射能使雌雄鱼血清E2和T质量浓度提高,在性腺发育期尤为明显,这和GnRH-A DOM促进血清GTH水平提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半滑舌鳎早期胚胎性腺原基分化的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胚胎及仔鱼进行了观察研究,首次描述了半滑舌鳎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出现的部位及迁移特征,以及卵黄合胞体,鳔与性腺原基的发育分化.结果发现,PGCs出现于神经胚期的靠近卵黄囊的囊胚层.PGCs的特征为体积比周围细胞大,核大透亮,随后在肌肉期的脊索壁上出现.孵化前期的PGCs迁移到肠原基附近,肠系膜旁可见尚在移动的PGCs和10日龄的仔鱼中在肾管旁出现性腺原基,以后PGCs数量逐渐增多参与性腺的形成.本研究为半滑舌鳎的发育生物学以及养殖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形态学测量与组织切片技术,研究了人工注射催产激素对半滑舌鳎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催产激素之后,半滑舌鳎的卵巢发育速度显著加快,性腺指数(GSI)迅速增大、肝脏指数(HSI)随卵巢发育不断降低、肥满度(CF)最高值出现在实验的48 h;组织切片显示,催产激素能够促进卵巢更快地发育到下个时期,Ⅳ期末的卵巢在激素首次注射后36 h发育到第Ⅴ期的卵子成熟期,60 h开始进入第Ⅵ期.人工注射催产激素有利于缩短亲鱼产卵周期,增加成熟卵子的数量,便于人工繁殖过程中集中大量采卵.本研究结果可为半滑舌鳎人工繁殖生产中高效催产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饥饿对不同性别大黄鱼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体质量400 g左右的600尾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材料,分别于禁食0、20、40、60 d取样进行背部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禁食对雌性和雄性大黄鱼的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雌鱼禁食20 d和40 d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16.39%和19.98%,粗蛋白含量增加8.34%和5.17%,粗灰分含量禁食20 d时变化不显著,禁食40 d降低24.17%;禁食60 d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粗蛋白含量增加8.49%。雄鱼禁食20 d和40 d营养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60 d时粗脂肪含量降低29.3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分别增加19.44%和40.38%。此外,禁食20 d时,分析的16种氨基酸中,除蛋氨酸之外的15种氨基酸在雌鱼肌肉中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雄性大黄鱼中各氨基酸组分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禁食60 d后,除了雌鱼中的蛋氨酸,其余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雌性和雄性中均显著增加,其中雌鱼的变化范围(37.77%~64.89%)小于雄鱼(33.51%~159.57%)。比较发现,禁食前雌鱼背肌中氨基酸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雄鱼,但是禁食20 d后,雌鱼中只有亮氨酸含量仍显著高于雄性;禁食40 d的雌鱼中有苏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禁食60 d后雌性和雄性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禁食过程中,雌鱼首先利用PUFA,而雄性首先利用MUFA,由此可知,不同禁食强度对不同性别大黄鱼肌肉中不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综上所述,禁食对大黄鱼肌肉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影响较大,并且雌性和雄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进行禁食处理时应根据大黄鱼性别和目标设定不同的处理强度。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通过适当的禁食处理实现大黄鱼肉质改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观察研究室内育苗、池塘中间培育和海区养殖过程中的方格星虫的消化道发育和摄食特点。结果表明,方格星虫消化道结构由"C"环结构发育成双肠环结构,变态7~10d后,发育完善;消化道随体长和生长日龄增加而增大,成体方格星虫消化道约为其体长的4倍;摄食饵料由单胞藻转变为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幼体摄食最大沙粒径小于翻吻触手基径;方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创手术检查方法对7龄人工养殖施氏鲟的性别和性腺发育时期进行了鉴别,按照性别及卵子的颜色和大小,将施氏鲟分为雄性(M)、雌鱼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和Ⅳ-B期6个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6组施氏鲟血清中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含量.同时利用PIT标记亲鱼,跟踪检测T和E2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施氏鲟血清T含量雌雄差异明显,M组与雌鱼各发育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组E2含量除与雌鱼Ⅱ期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与其他时期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鱼血清中T含量Ⅱ期、Ⅲ-A期、Ⅲ-B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Ⅳ-A、Ⅳ-B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Ⅳ-A与Ⅳ-B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IT标记亲鱼显示,随着雌鱼性腺的发育,T和E2含量均逐渐上升,产卵前达到最高.根据血清中T和E2含量,建立了施氏鲟性别判别和雌鱼性腺发育时期的判别函数,对性别和性腺发育时期的判别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引种长江水系的野生白(鱼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主设计制作的"双控循环养殖系统"进行驯养.白缘(鱼央)的奇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对称性、透明性、特大的卵、XY性染色体、温度适应能力、耐低氧能力、红细胞核异常活跃以及退化与适应能力等.在白缘(鱼央)的性别分化方面,雌鱼(XX型)的染色体组成为20m 2sm 2st;雄鱼(XY型)的染色体组成为19m 2sm 2st 1t,有一条独一无二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即Y染色体);而且染色体数目少(2n=24).白(鱼央)在已被采用的模式鱼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镉暴露对斑马鱼(Daniorerio)肝脏的组织学结构和抗氧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成年斑马鱼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暴露组和高剂量暴露组,分别暴露于Cd2+ 质量浓度为0,5和25μg·L-1的水体中30d后,取肝脏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检测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抗氧化酶基因sod1,cat1 和gstr 的表达水平。【结果】镉暴露导致雌、雄斑马鱼肝细胞空泡化和细胞核固缩。低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仅MDA含量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MDA含量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升高(p<0.05);而高剂量暴露组雄鱼肝脏中SOD,CAT和GPX的活性,GSH和MDA含量,以及c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雄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SOD和CAT的活性、MDA含量以及sod1 和cat1 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暴露组雌鱼肝脏中的GSH含量和gstr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雌鱼肝脏中的相应指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下降(p<0.05)。【结论】镉暴露可诱导斑马鱼肝脏的组织学损伤和抗氧化反应,且呈现出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引种长江水系的野生白缘[鱼央],在实验室条件下用自主设计制作的“双控循环养殖系统”进行驯养。白缘[鱼央]的奇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对称性、透明性、特大的卵、XY性染色体、温度适应能力、耐低氧能力、红细胞核异常活跃以及退化与适应能力等。在白缘[鱼央]的性别分化方面,雌鱼(XX型)的染色体组成为20m+2sm+2st;雄鱼(XY型)的染色体组成为19m+2sm+2st+1t,有一条独一无二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即Y染色体);而且染色体数目少(2n=24)。白缘[鱼央]在已被采用的模式鱼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年生木本植物花芽分化进程和特点,揭示树木成花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分别以南京地区成年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雌株和雄株为材料,详细记录其花芽发育的完整过程,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雌、雄花芽发育各阶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在南京地区,每年5月底至6月初成年美洲黑杨的当年花枝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花芽。随后的花芽分化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苞片分化期(6月中旬之前)、小花原基起始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雌蕊/雄蕊分化期(7月中旬至11月)、休眠期(12月至翌年1月)和雌/雄配子体形成期(翌年2—3月),最终在早春形成单性花。【结论】美洲黑杨雌、雄花均为Ⅱ型单性花,即某一性别花中不存在相反性别花器官的残留。在整个花芽发育过程中,雄花芽较雌花芽大而饱满,雌、雄花芽鳞片外观嫩绿、质地坚硬,花芽长度生长趋势呈“S”形曲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杨树花器官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半滑舌鳎人工催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苗种生产的效率,获得批量合格的受精卵,采取控温控光和营养强化培育等措施,使亲鱼性腺全部发育,进行人工催产和人工授精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种激素及其激素组合均能有效的对半滑舌鳎进行催产,其中以LRH-A3+DOM的效果较好.在5种催产方案中23℃的效应时间为35-52h,各方案之间差异不显著.人工催产卵的卵径为1.02±0.13mm,明显低于自然产卵的卵径,但受精率、出卵率和孵化率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统计其中10条鱼的催产情况;总浮卵率89.4%,总受精率65.3%,总孵化率为44.8%.共收孵化前卵1060ml,孵化鱼苗约83万尾.  相似文献   

16.
 采用鲤鱼GtH β-亚基(cGtH β)的标准品和抗血清建立了斑鳠异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 GtH)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并对斑鳠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和GtH分泌的季节变化,以及埋植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 )对斑鳠GtH分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鳠雌雄鱼GSI值分别在5月份和6月份达到最高,与其他月份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斑鳠雌鱼血清GtH水平在6月份达到最高,与10月和12月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斑鳠雄鱼血清GtH水平在6月份达到最高,4月、10月和12月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雌雄鱼血清GtH水平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血清GtH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埋植MT对斑鳠雌雄鱼血清GtH水平有一定影响,在性腺发育初期能提高雌雄鱼血清GtH水平,而在性腺成熟和排卵期能降低雌雄鱼血清GtH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在斑鳠的人工繁殖中可以采用埋植MT的方法对斑鳠进行催熟和催产。  相似文献   

17.
水蛭养殖池塘生物组成与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池塘的池水、浮游和底栖生物进行采样,分析池塘的水质、生物组成和数量,探究幼蛭培育、苗种投放和饲养的最优方法,并提出池塘的构建条件和养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水蛭养殖池塘的pH、含盐量和碱度均需符合水产养殖水质的标准;(2)在数量上,池塘中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底栖动物以腹足类为主;(3)幼龄水蛭快速生长期为5~15 d;(4)2龄水蛭在收获期的体长达到投放初期体长的3倍,体重达到4倍以上;(5)设置泥土平台、水面种植水葫芦等措施可以促进水蛭生长.  相似文献   

18.
全氟丁烷磺酸(Perfluorobutanesulfonate, PFBS)是一种新污染物,对鱼类甲状腺内分泌系统具有一定损害效应.益生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造成的危害,但其能否调节PFBS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尚不清楚.通过将成年斑马鱼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10和100μg/L)PFBS的养殖水中28 d,投喂添加或不添加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的饲料,测定亲代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关键基因,以及亲代大脑、血液和子代胚胎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以探究PFBS与益生菌共暴露对斑马鱼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的联合效应.结果显示,在激素水平上,PFBS降低了亲代血液T3水平,而添加益生菌能减轻雄鱼血液T3水平的降低.在基因水平上,100μg/L PFBS与益生菌共暴露促进雄鱼大脑tshβ基因表达以应对低水平的T3,并与相应PFBS单独暴露相比差异显著,表明添加益生菌可以减轻高质量浓度PFBS诱导的雄鱼大脑T3水平的降低;PFBS单独暴露能上调雌鱼大脑trα基因表达,而PFBS与益生菌共暴露则上调trα和trβ基因表达,表明添加益生菌能使机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性别决定基因Bx-sex-1的表达特征和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Mega 6中的Jones-Taylor-Thornton (JTT)模型,采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对Bx-sex-1和其他线虫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构建。采用同步培养的方法分别收集不同龄期的松材线虫并提取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 的方法,研究Bx-sex-1在松材线虫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同时采用qRT-PCR并通过绝对定量法分析Bx-sex-1基因在雌虫和雄虫基因组的拷贝数。采用dsRNA浸泡法对目的基因进行干扰,观察松材线虫后代卵的孵化率和雌雄比的变化。【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松材线虫Bx-sex-1和其他两个植物寄生线虫成为一支,与自由生线虫和寄生动物线虫分别进化为不同的分支。松材线虫Bx-sex-1在不同发育阶段相对表达量有差异,在卵期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在2龄幼虫时期最低,从2龄幼虫时期到成虫时期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qRT-PCR结果显示Bx-sex-1基因在雌虫和雄虫基因组中均为单拷贝。Bx-sex-1被干扰后,卵的孵化率下降,雌雄比降低。【结论】松材线虫Bx-sex-1基因在卵的发育过程和性别决定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大黄鱼主要内脏指标差异及其与体重的相关性,随机取500尾养殖大黄鱼(雌鱼262尾,雄鱼238尾),分别测定体重、肠长和5个主要m(脏器),计算脏器指数(I)。结果显示:除I(心脏)外,大黄鱼各m(脏器)和I(脏器)在雌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鱼部分m(脏器)之间和I(脏器)之间达到显著性相关;除I(性腺)和I(肠长)外,余m(脏器)和I(脏器)均与体重和m(胴体)呈极显著相关(P <0.01);大黄鱼的m(心脏)、m(肝脏)、m(鳔)、m(胃肠)及肠长随鱼体增大而增加。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脏器)与体重有显著相关性,其中m(鳔)与体重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