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我校射线应用研究所研究的“橡胶辐射硫化技术研究”通过由上海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蒸汽硫化法不适合橡胶密封条、带、片的连续化生产工艺 ,这是由于橡胶密封条在未硫化前强度很低 ,一旦加热 ,橡胶变稀 ,几何尺寸变形 .为了在短时间内使橡胶硫化达到一定的强度 ,预硫化橡胶的内聚力就能保证橡胶密封条在连续加工中承受外力而不变形 .微波预硫化法 ,完全适合这种连续加工线 .但辐射技术与微波法有本质的不同 ,微波法的本质是热硫化 ,同时要求特殊配方与橡胶本身有极性基团 ;辐射法是一种冷交联法 ,在常温下就能完成辐射交联的过程 .橡胶辐…  相似文献   

2.
橡胶微波硫化是80年代在世界上发展迅速的一种硫化新工艺,具有效率高、占地少、制品清洁等优点.上海大学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橡胶微波硫化生产线的基础上,通过攻关和创新研制成功的橡胶微波生产线已通过了由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生产线采用国产专用磁控管多管合成技术、风道技术、微波抑制技术、计算机实时控制等技术,具有电磁场均匀性好、热效率高、微波泄漏少的特点.整条生产线经过计量部门测试,性能和技术指标都达到并优于国家最新标准,属国内先进水平,生产线在微波加热技术上有所创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申…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丁腈橡胶的辐射硫化试验,与传统热硫化法相比,辐射硫化法可达到提高橡胶产品综合机械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岐磊  刘天生 《科技信息》2012,(32):142-142
本文通过对预分散中空微球法、硅橡胶法、橡胶硫化法以及纤维增强法对橡胶导热系数的影响进行阐述,以此来明确今后橡胶绝热材料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接枝氧化石墨烯(GO)为例,研究微波辐射改性氧化石墨烯(MGO)表面的特性,采用FT-IR、TGA、SEM等表征方法详细研究微波辐射时间和微波强度对GO表面改性的效果.实验研究发现:微波辐射强度为40 W,辐射时间60 min时,接枝效果最好;微波强度过大或微波作用时间过长,均会影响接枝效果;与水浴法相比,微波辐射法相对简单、可行和高效.  相似文献   

6.
汽车内外空气压差随车速提高大幅增长,随之影响车辆密封,导致车门密封失效风险上升。车门密封失效后会产生强气吸噪声,破坏车内声品质。通过风洞实验和仿真计算获得不同车速及偏航角条件下的车门密封条内外压差分布,作为输入条件,分别对车门和门密封条进行有限元建模,综合考虑压差作用下车门变形和密封条变形,以密封条与车门钣金接触宽度为标的分析其失效情况。结果表明,车门变形及位移引起的密封条预压缩量减小是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将微波辐射应用于污泥脱水,研究污泥在不同微波辐射强度和辐射时间后污泥比阻、泥饼含水率和溶解性化学需氧量的变化,探讨微波辐射对污泥结构破坏的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微波辐射能越高,最佳微波辐射时间越短,低强度短时间的微波辐射难以改变污泥性质.微波联合Fenton试剂能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先微波后投加Fenton试剂比先投加Fenton试剂后微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微波辐射观测的影响机理. 以此为基础,在天空冷背景条件下,利用岩石试验机、微波辐射计、声发射、温度测试仪等,开展了岩石弹性变形阶段循环加载微波辐射变化特征的室外观测实验. 结果表明,在天空冷背景下能可靠获取岩石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微波辐射能量变化信息. 花岗岩弹性变形阶段的微波辐射亮温变化与应力间呈同步性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4; 岩石表面的温度变化与应力间亦呈正相关,但其变化滞后于应力变化,且单位应力的微波亮温升幅远大于表面温度升幅. 实验证实了利用微波辐射观测手段可有效探测岩石受力引起的岩石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纳米高岭土和白炭黑硫化橡胶复合材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硫化和机械性能测试以及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纳米高岭土(NK)和白炭黑(PS)各自填充的丁苯橡胶(SBR)、天然橡胶(NR)、顺丁橡胶(BR)、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四种复合材料的硫化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和时比.结果表明,纳米高岭土有效改善了橡胶前期硫化的操作安全性,加快了硫化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橡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拉伸性能与白炭黑橡胶基本接近,撕裂强度和定伸强度比白碳黑稍差.纳米高岭石在橡胶基体中分散性良好,片层厚度小于100 nm,呈定向平行排列.纳米高岭石粒子与橡胶大分子之间良好的界面结合,是促进其热稳定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图5,表3,参11.  相似文献   

10.
微波-活性炭催化法处理结晶紫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结晶紫溶液为处理对象,研究在活性炭存在和通入空气的条件下,微波辐射处理染料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处理过程的因素和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微波具有加速结晶紫裂解和被氧化速度的作用,如在溶液中加入活性炭或通入空气,均能提高结晶紫的去除速率;(2)增加微波辐射电压、处理时间和活性炭用量(固液比)均能提高微波—吸附催化法处理结晶紫溶液的脱色率.不同的溶液浓度,脱色率也不同,浓度越高,脱色率越大;(3)微波辐射—活性炭催化法对结晶紫废水的处理有很好的可行性,在1:10的固液比下,微波辐射30min,可达到99.6%的脱色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辐射硫化技术制备了氯丁/聚丙烯酸钠遇水膨胀橡胶,考察了在一定辐射剂量时增容剂对膨胀橡胶力学性能、膨胀性能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以及辐射剂量对质量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有利于提高力学和膨胀性能,降低质量损失率,辐射剂量提高有利于质量损失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车用密封橡从成份设计及硫化工艺从原理上进行了分析,结合车用密封共混橡胶的特点,采用了多组元共混胶料与配合剂方法来实现橡胶多功能特性.实验结查表明:同一胶料在不同的硫化温度的状态下,其硫化速度是不一样的,温度越高硫化的时间越快,但超过一定温度后胶料的强度会有所下降.对车用密封橡胶材料采用共混橡胶成分配方结合硫化工艺的所制备材料,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硬度与电导率测试、力学拉伸试验、晶间腐蚀、剥落腐蚀试验以及金相(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预变形量对Al-Zn-MgCu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预时效和再时效热处理条件下,随着预变形程度增大,合金强度先增加后减小,预变形量为5.8%时,合金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出现峰值,分别为577.8 MPa和549.8 MPa,较未预变形时分别提高了25.7%和20.8%;随着预变形量增大,合金抗腐蚀性能提高.与未变形相比,预变形产生大量位错促使合金再时效热处理后晶内沉淀相尺寸逐渐增大,晶界析出相由连续链状分布变为粗大断续分布,晶间无析出带宽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对某车门密封条进行非线性准静态分析,获取各压缩率下的密封条变形及应力分布情况.对变形后的密封条进行预应力模态分析.根据混响室-消声室法建立传递损失分析模型,基于模态叠加法计算密封条传递损失,分析预应力、压缩率对传递损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应力的存在对于低频刚度控制区域的传递损失影响较大,在压缩率50%以内,压缩率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条的传递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橡胶中的分散性能,增强MWNTs与橡胶的界面作用,采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MWNTs进行改性,通过机械混炼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溶聚丁苯橡胶(SSBR)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拉曼光谱、热重分析等对改性前后的MWNTs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MWNTs用量对SSBR硫化胶机械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改性MWNTs用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胶料的正硫化时间和焦烧时间缩短、硫化速率提高,丁苯橡胶硫化胶的拉伸强度增加、储存模量增加、导热性能提高。当改性MWNTs的质量分数为15%时,其拉伸强度和100%定伸模量分别提高了346%和97%。  相似文献   

16.
密闭条件下用微波辐射进行麦草硫酸盐蒽醌法制浆,通过不同药品用量、液比和微波功率的单因素实验.当用碱量为14%、硫化度为2%、液比1∶7、功率450 W时,纸浆得率在50.08%,卡伯值在18.19左右.实验为微波辐射用于传统制浆工艺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制备了微孔硅橡胶材料,探讨了预硫化时间、发泡压力对微孔硅橡胶结构形态的影响,得到实验范围内的最佳发泡工艺参数,同时对获得的硅橡胶泡沫进行了力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预硫化时间12min、发泡压力为14 MPa时可制得泡孔密度为3.58×10~9个/cm~3、平均孔径为5.6μm的闭孔硅橡胶泡沫材料,其压缩永久变形为3.3%,拉伸强度达到3.18 MPa。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初始剪切变形对铅芯橡胶支座力学性能与大剪切变形时内部应力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厂家提供的支座规格参数得到铅芯橡胶支座有限元模型,验证试验数据与有限元计算结果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分析支座尺寸、形状系数、竖向压力等不同参数,对有初始剪切变形的铅芯橡胶支座100%水平性能、内部钢板橡胶最大应力比的影响,并进行大剪应变下支座内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无初始剪切变形相比,铅芯橡胶支座的100%水平刚度随着压应力、初始剪切变形、支座形状系数的变化最大为5%,影响程度较小;有初始剪切变形对橡胶隔震支座100%剪应变条件下的橡胶和钢板应力有一定的影响,但基本未达到橡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钢板的屈服强度,支座处于安全状态;有初始剪切变形对橡胶隔震支座250%以上剪应变条件下的橡胶和钢板应力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剪应变条件下的橡胶或钢板应力均可能达到拉伸强度或钢板的屈服强度,支座有极大的损伤风险;通过分析,建议支座实际剪应变为400%、350%、300%、250%、200%及100%时,其初始变形分别不能超过0、20%、70%、120%、170%及270%。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辐射合成邻苯二甲酰亚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酐和尿素为反应原料,通过微波辐射合成了邻苯二甲酰亚胺。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法的反应速率显著提高,辐射反应100s,收率达85%,产品纯度为95%。同时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功率、原料配比以及输入能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发现以苯酐和尿素为原料微波合成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苯酐:尿素=1:1.2(摩尔比),每克苯酐输入的表观辐射能为11.35kJ,采用连续辐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橡胶履带在工程装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提升橡胶履带的质量有助于改良工程装备的使用性能,能够保障工程装备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工程装备的作业效率。橡胶履带使用性能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硬度和磨耗性能,为了提升工程装备中橡胶履带的硬度和磨耗性能,采用一段硫化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梯度的炭黑用量填充橡胶的硬度和磨耗性能、不同梯度的硫化时间和不同梯度的硫化温度对橡胶的硬度和磨耗性能的影响,同时还测试橡胶密度、回弹率、100%定伸应力、300%定伸应力、拉断伸长率和拉伸强度等相关性能。结果表明,炭黑用量在60份时,橡胶的邵尔A硬度值最大,磨耗量最少;硫化时间在30 min时,橡胶的邵尔A硬度达到极大值,磨耗量最少;硫化温度在140 ℃时,橡胶的邵尔A硬度值最大,磨耗量最少。炭黑用量增加,橡胶履带的硬度值越大,磨耗性能越好;硫化温度控制在140 ℃时,橡胶的硬度值和磨耗性能最好;硫化时间控制在30 min时,橡胶的硬度值和磨耗性能最好。因此,橡胶履带中炭黑用量最佳是60份、硫化温度140 ℃和硫化时间30 min,控制好填料用量和硫化工艺能够提升橡胶履带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