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宝鸡地区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大风、沙尘暴、雾日、冰雹、暴雨、干旱.采用宝鸡地区10个县站1961~2000年气象灾害资料,综合分析了宝鸡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将宝鸡气象灾害分为多灾区、中灾区和轻灾区等3个区,对各个灾害区进行了环境分析评价,为宝鸡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30年资料,对宝鸡渭北旱原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论是:光能资源丰富,光合生产潜力较大,热量资源充足,有利于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光照充足,温差大,对作物和瓜果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有利,雨量季节分布不均,降水变率大。干旱、冰雹、连阴雨、暴雨、大风、干热风和霜冻是该区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特别是春夏连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所以,要充分利用光能资源优势,发展灌溉和科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1979年—2001年太原市6个县(市、区)气象局的历史资料,分析了降雹的空间分布和年变化、日变化及持续时间。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植树造林和改良土壤等减轻冰雹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宝鸡地区水资源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宝鸡干旱及其灾害分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宝鸡为例,在分析干旱及其灾害地域分异的基础上,根据影响干旱的因素以及干旱的危害程度,防旱减灾的主要措施,将宝鸡划分为7大区域:(1)秦岭山地中旱区;(2)渭河南原丘陵重旱区;(3)渭河平原中旱区;(4)渭北台原重旱区;(5)千陇河谷地中旱区;(6)北部千山低山丘陵重旱区;(7)西北部陇山山地中旱区。  相似文献   

6.
兰州地处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区中心,受干旱、半干旱地区地理环境、交通、资源等因素影响,市域城镇区域空间分布差异大。本论述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城镇布局的制约,提出了将制约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关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旱涝、冰雹、暴雨和台风等气象灾害的特征及其成因,并提出一些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理环境下土壤中砷含量及毒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砷是一种具有毒性的准金属元素,本文根据六种典型土壤中砷的形态和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讨论了不同地理环境下土壤中砷的含量和形态特征,并就砷的毒害与防治对策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宝鸡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国家新的旅游标准(GB/T 18972-2003),对陕西省宝鸡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普查,分析了宝鸡地区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地方旅游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宝鸡地区及其他地方发展旅游事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冰雹预报工作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千(阳)陇(县)地区1962-1994年的冰雹过程,归纳出千陇地区冰雹天气气候规律,及有利于冰雹产生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雷害回波判别指标和判别方程。为准确预报该区冰雹天气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收集的明代雹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了我国明代的雹灾数据库,将雹灾的定性描述转化成定量描述.根据冰雹的大小和造成的危害进行等级划分,对发生雹灾时伴随的其它阵性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关联挖掘模型——CARMA算法挖掘不同等级的雹灾与风、雨、雷电等阵性天气的关联性及其有关规律.结果表明,明代的雹灾与雨的关联性最大,其次是风和雷电,它们易带来大雨雹或大风雨雹等灾害.同时不同等级的雹灾发生时伴随着其他的阵性天气的置信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当雹灾出现的时候,应同样考虑到其他如暴雨、狂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灾害造成的危害.作者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了雹灾的关联信息,对于指导雹灾的预报与支持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陇县冰雹灾害的分布规律及灾害损失,为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陇县公元193~2005年的冰雹灾害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对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发生路径、冰雹直径以及冰雹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等进行分析。结果降雹的年、月、日变化、降雹直径及造成灾害的冰雹持续时间比较显著,20世纪90年代冰雹日相对少一些,但以重雹灾为主。结论影响陇县冰雹灾害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植被土壤和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13.
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落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作俊 《河南科学》2013,(12):2232-2237
利用三门峡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006--2009年冰雹个例资料,结合豫西山区地形特征,分析了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落区的影响,结论如下:豫西地区每年都会发生雹灾多次,对当地经济作物危害很大;最早产生冰雹灾害的月份为5月,最晚为10月,其中以6月产生次数最多;冰雹灾害产生时间多在午后到傍晚,集中时段是在14—16时,傍晚之后的18—22时也有一个弱的峰值,而每日的6-12时没有产生过冰雹灾害.冰雹灾害影响范围比较小,最大直径(影响范围内两点间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50km,大多数雹暴的雷达初始回波出现在降雹点的西北部,少数出现在降雹点的东北部、西南部或西部.豫西大部分地区都可能产生冰雹灾害。但在丘陵地形的影响下,有2个较集中的地带,一个在渑池县境内,另一个在卢氏县中北部到灵宝市南部地区.冰雹灾害落区均分布在山体的迎风坡上,且都在河流沿岸或附近.基于以上结论总结得到豫西山区冰雹灾害预报预警的重要着眼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富县近十年气象资料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富县发生冰雹的主要路径,出现冰雹前的高空天气形势,并提出了雷达回波的相关判据和降雪前延安观测站的相关高空气象要素指标。提出了有效的防雹对策及三七炮弹的作业剂量。对有效防御冰雹,减轻雹灾损失,为该县农业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吕梁市1971—2000年13个县(市)冰雹天气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6.
千陇地区雹暴灾害相当严重,雹暴主要分布于泾河之间的分水冷南侧及喇叭形千河各地中。作者依据系统的气象资料、自然地理资料,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分析了雹暴与地形及下垫面的关系,得出林区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分布区雹暴少的结论。最后提出从预测预报、消雹直到建造林带,改良土壤,从根本上抑制雹暴发生的气候条件等系统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治市在1980—2003年发生的冰雹灾害天气,从时间尺度、时空地理分布、月年际变化、冰雹源地、冰雹主要影响路径以及降雹关键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冰雹灾害天气预报提供了可靠的气候背景。另外对500hPa天气图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长治降雹的3种(冷槽型、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天气形势。应用最优子集回归法对500hPa,850hPa图上高空指标站温度、温度露点差、风向、风速进行定量化选取,给出了冰雹灾害天气预报的某些参数及综合性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方志史料记载为依据,制定了划分雹灾程度的等级标准,揭示了明清时期山东雹灾的气候规律,探讨了雹灾的地域分布和季节分布。与现代情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山东明清以来雹灾的气候规律基本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选取了2006年丽江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CC)投入使用以来观测到的59次强对流灾害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造成短时暴雨和冰雹的雷达各产品特征,初步得出:①触发丽江强对流天气的环境风场;②强回波在雷达速度场中切变类型、分布特征及其与强对流天气的相关关系;③丽江强对流天气初生阶段和旺盛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形状场、数值场、高度场、垂直累积液态水等指标的特征及其预警临界值;④灾害天气从初生阶段至旺盛阶段回波发展的时间间隔特征.通过分析丰富了丽江周边短时暴雨和冰雹的探测方法,得出部分多普勒雷达研究指标,对滇西北开展灾害性强对流天气的预警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