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云南省楚雄州某废弃砷矿区的土壤采取4个样品进行分析,采用BCR法对该矿区土壤中砷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总态4种存在形态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砷矿区土壤重金属最大含量达465.125 5 mg/kg,从砷的存在形态来看,主要以残渣态砷为主,含量达280.2 mg/kg,占到砷含量的67.11%.该矿区土壤已经受到严重污染,且以残渣态砷为主,属于难处理废物,对当地的水环境和土壤健康存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
外源砷在土壤中的毒性/迁移性主要受控于其结合形态,探明土壤砷结合形态的动态变化是准确评价其生态风险的前提。本研究主要通过室内土柱淹水-落干循环模拟野外土壤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性转变,利用连续提取技术分析了土壤砷各结合形态的变化规律及相互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土柱的淹水-落干循环致使不同层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在-114 mV~615 mV范围内振荡变化并驱动着土壤氧化环境的交替变化。此外,ORP的振荡变化提高了与砷迁移性密切相关的氧化铁晶形化。在120 d的试验周期内,非专性吸附态和残渣态砷含量总体减少,而非晶质和晶质氧化物结合态砷含量增加。水溶性砷在水动力作用下向上层土壤迁移,导致非专性吸附态砷含量表现为上层土壤>底层土壤,其它形态则相反。微生物对土壤矿物的氧化/还原性溶解、微孔扩散、氧化物的吸附包裹等可能是土壤砷结合形态相互转化的主要驱动机制。对比特定氧化/还原条件,氧化还原条件的交替转变明显延缓了土壤砷的“老化”并使其在各形态的(重)分配变的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吸收富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霞  赵秋义  秦岭 《河南科学》2004,22(6):870-872
对广利灌区两市一县土壤和小麦中镉、汞、铅、砷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利灌区土壤和小麦受镉、汞、铅、砷污染程度较小,土壤属于清洁,小麦食用安全。土壤中重金属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武陟县和济源市土壤中砷含量高,沁阳市土壤中铅、镉含量高。小麦籽粒对镉的吸收积累能力大于铅,对砷和汞的吸收富集能力较小。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 cm)中砷全量为198~274 mg/kg,平均全量为237 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 cm)中砷全量为115~281 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 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柴达木盆地枸杞生产田中经常使用的11种农药中砷、镉对农田土壤及果实输入量的影响,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和枸杞果实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1种农药都携带有砷,总量为2 269.40 mg/hm~2,其中10种携带镉,总量为25.26 mg/hm~2;研究区20 cm表层土壤砷平均含量为16.29 mg/kg,镉平均含量为0.30 mg/kg;枸杞干果砷平均含量0.72mg/kg,镉平均含量0.032 mg/kg。农药所携带砷、镉相对土壤中固有含量比例很低,短期内不足以对农田土壤及果实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与植物砷含量的关系,进行土壤加砷盆栽魔芋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条件下,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范围分别为2.12~14.98和1.23~21.23μg g-1,均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对照下,球茎砷含量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的砷含量高于球茎.魔芋的富砷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在低土壤砷水平下,魔芋球茎富砷量大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魔芋茎叶的富砷量大于球茎.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魔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增加了魔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低土壤砷水平下,球茎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茎叶,高土壤砷水平下,茎叶富砷量所占比例高于球茎.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量与土壤加砷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魔芋对土壤加砷的利用率只有0.25‰~0.84‰.魔芋球茎和茎叶对砷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3~0.13和0.07~0.13,同对照相比,土壤加砷降低了球茎的富集系数,增加了茎叶的富集系数,在对照下,球茎的富集系数高于茎叶,在土壤加砷下,茎叶富集系数高于球茎.总之,土壤加砷不仅显著增加了魔芋球茎和茎叶的砷含量,也改变砷在魔芋体内的分布格局,魔芋是吸收利用土壤砷能力弱的植物,魔芋通过将所吸收的砷转移到地上部分以适应砷污染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7.
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砷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壤加砷盆栽大豆实验,利用氢化物发生-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和土壤的砷含量,以研究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砷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根、茎和籽粒砷含量均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并呈根〉茎〉籽粒的规律.大豆收获后,土壤砷含量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砷的残留率在82%以上,与土壤加砷水平呈极显著的对数相关.大豆根、茎和籽粒的富砷量均与土壤加砷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相关关系,大豆茎的富砷量是根富砷量的3.4~8.1倍,是籽粒富砷量的2.8~4.6倍.大豆吸收的砷有82%以上存在于地上部分,但大豆对土壤加砷的利用率只在万分之几.大豆富砷量和大豆对土壤砷的利用率均以茎最高,而富集系数则为根〉茎〉籽粒.总之,大豆砷含量受土壤砷水平决定,籽粒含砷量最低有利于砷污染土壤的利用,土壤砷污染具有长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岳阳市城市饮用水源调节水库选址中,金凤水库土壤中总砷含量出现了严重的地球化学异常,本文就金凤水库土壤中砷严重偏高是否会对库区水体产生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金凤水库的水能安全饮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岳阳市城市饮用水库选址中,金凤水库土壤中总砷含量出现了严重的地球化学异常。本就金凤水库土壤中砷严重偏高是否会对库区水体产生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金凤水库的水能安全饮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脯氨酸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土壤砷污染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设置土壤加砷0、5、10、30、50和100mg kg-1共6个水平的盆栽大豆试验,测定大豆生长期间叶片的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砷污染影响大豆的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氢酶等生理指标.土壤加砷对大豆叶绿素的影响随生长期而不同,在结荚期,土壤加砷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高砷水平降低了叶绿素a与b的比值;在鼓粒期,高砷水平增加了大豆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总量的最大增加率分别达119.8%、111.0%、105.6%和117.2%.在大豆结荚期,土壤加砷30~100mg kg-1使大豆脯氨酸的含量降低了23.4%~31.4%,而所有加砷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显著低于对照,土壤加砷使大豆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10.7%~46.6%.总之,土壤砷污染会通过影响叶绿素的构成和含量改变大豆光合作用、降低大豆抗逆性和破坏大豆抗氧化系统来妨碍大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土壤砷污染的淋洗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土壤砷污染的现状、来源和危害,介绍和比较了土壤砷污染的修复技术,重点总结和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壤淋洗法的研究应用,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煤中砷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煤中砷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成因,阐述了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砷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含砷生铁在电炉熔炼条件下, 加入稀土镁硅铁合金的铸铁中石墨形态特点及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 砷既有干扰石墨球形成, 诱发水草形、松枝形石墨析出的作用,也有使石墨球更加圆整的作用; 石墨形态的变化还与试样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特征,以贵州废弃DX铅锌矿区长势较好的27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AA800)、原子荧光(AF-640)等仪器测定植物体内Hg、As的含量。采用富集系数法和聚类分析法,通过对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种植物分为5类11个科属,肾蕨科蜈蚣草自成一类,对As的富集能力较强,在其体积累量平均值为36.13mg/kg,富集系数为0.863,可作土壤环境中砷污染修复植物;矿区采集的优势植物对汞的富集能力较小,富集系数最大的为荨麻科糯米藤0.144,说明汞不易从土壤环境中向所研究的植物体内迁移、积累。这为矿区土壤生态环境植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煤中砷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元素砷的一些基本性质及煤中砷的来源,重点论述了煤中砷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并提出了一些预防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煤中砷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煤是大气中As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地区、不同成煤期、不同成煤环境煤中As的含量差异较大.中国煤中As的平均含量高于世界煤中As的平均值,而低于美国煤.中国燃煤As污染比较严重.本文系统分析了煤中As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迁移转化规律、燃煤As排放的控制技术及其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Effects of microbial processes on the fate of arsenic in paddy soi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rsenic(As) is a metalloid toxic to organisms including humans.Arsenic in rice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exposure pathway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particularly for those subsisting on rice.Arsenic transformation,namely reduction,oxidation and methylation,in soil-rice systems has fundamental impacts on its mobility and toxicity.In addition to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pH,Eh,metallic oxides,organic matter),microorganism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As transformation and mobility in paddy soil,such as through ArsM(As(III) S-adenosylmethyltransferase) and interactions with iron oxides or organic matters.Arsenic species in paddy soil directly influence As speciation in rice grain because the methylated As species in rice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microbial methylation in paddy soil.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n the status of the knowledge and gaps on the chemical aspects of As transformation in soil-rice system in conjunction with microbial ecology and functional genes.In addition,potential pathways(manipu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in paddy soi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to decrease total As and/or inorganic As in rice grain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痕量砷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砷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微量元素.砷过量会影响工农业产品的质量,危害人类健康甚至致癌.选择适当、简便、可靠的测定方法是现代痕量分析技术取得重大发展的必要条件.综述了近年来痕量砷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法、电化学方法、X-射线荧光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并展望了联用技术在砷形态的分离和测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陈国松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1):39-39,42
本文介绍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砷的方法。在过氧化氢溶液及硝酸镍存在下,当达到2700℃时,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砷的含量。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时需注意的要点及影响结果的因素。多次实验表明,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简单、可行,能取得满意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