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传统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算法对网络中入侵信息预测时, 缺乏对低匹配度异质信息的预处理过程, 未对信息入侵攻击意图进行预测, 存在预测准确率低以及入侵防御性能差等问题, 提出一种新的云计算环境中移动网络低匹配度异质信息入侵感知预测算法, 通过灰色模型对初始网络低匹配度异质信息进行预处理. 先采用基于元路径的低匹配度异质信息入侵感知预测算法得到入侵攻击意图矩阵, 再根据该矩阵获取入侵攻击意图函数关系, 实现低匹配度异质信息入侵攻击意图预测.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可全面预测信息入侵的意图和过程, 对入侵信息节点防御成功率约为85%, 误警率和漏警率较低, 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由于在医院网络异常信息入侵意图预测过程中,没有对医院网络数据降维处理,导致预测时间较长、预测准确率较低,为此提出基于改进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模型的医院网络异常信息入侵意图预测算法。通过相关性分析去除医院网络数据冗余并排序,采用RBF多层神经网络对排序后的数据属性进行选择,完成医院网络数据降维处理;根据数据预处理结果,构建贝叶斯攻击图,获取网络潜在入侵攻击路径;在该路径中计算警报关联强度,提取入侵警报证据数据,通过警报证据的监测判断信息入侵概率,获得医院网络的异常信息入侵意图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网络异常信息入侵意图预测效率快、准确率高、整体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测攻击者高层次的攻击目标,感知网络的安全态势,提出入侵意图识别方法.给出入侵意图的概念及其分类,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化的攻击路径图.利用攻击路径图对攻击者的意图可达性、意图实现概率、意图实现的最短路径和攻击路径预测进行定量分析.应用有向图的最小割理论制定防护措施阻止攻击者意图的实现,为管理员的决策提供依据.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可以对当前网络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态势感知中安全要素的来源,其准确性影响着网络安全的评估. 攻击图可以筛选出关键节点并枚举可能的攻击路径,已成为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因此将两者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入侵检测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技术. 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率进行了提升,然后利用攻击图结合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来进行网络安全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推测攻击意图,更直观、全面地反映结果.  相似文献   

5.
一个基于复合攻击路径图的报警关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随之产生的大量原始报警事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数量巨大、误报警多、重复报警多,影响了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利用.针对此问题,警报关联技术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者尝试对低级的报警信息进行关联,从而达到降低误报率的目的.本文提出一个基于复合攻击路径图的报警关联算法,使用报警信息在攻击中所处的攻击阶段并将其关联起来构建攻击场景从而达到揭示隐藏在大量攻击事件背后的入侵真实意图.该模型先对报警信息进行预处理,匹配到知识库中对应的攻击阶段,然后再将攻击链接起来,根据攻击路径图的权值计算对应主机的受威胁程度,并决定是否报警.该模型可以实现对报警信息的实时处理,并能重现攻击行为的实施路径,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聚类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ID-DC,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分布式聚类产生聚簇模型,采用基于双参考点的标识算法Double-Reference标记异常簇,不需要具有类别标签的训练集且可自动确定聚簇模型的个数.实验中采用了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KDD-CUP-99来训练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分布式聚类算法建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可有效地检测攻击,检测率高,误警率低.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及时发现网络漏洞,增强网络安全十分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攻击图的入侵防御方法.该方法通过生成全局网络攻击图算法来建立网络初始攻击图,并调用攻击图优化算法来去除全局攻击图中不合理路径,达到简化攻击图目的.最后,通过计算攻击图各状态节点损失度算法来为管理人员提供优化网络安全策略的依据.实验证明,这种入侵防御方法合理有效,并具有简单易行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入侵检测系统在资源受限的工业网络中部署时效率和稳定性表现不足的问题,首先提出了面向智能变电站的入侵检测系统,以及工业设备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针对智能变电站结构的威胁风险评价模型,引入基于灰色模型的网络脆弱性节点主动预测方法用以平衡威胁来源的权重;其次提出基于信息安全三维度风险值计算算法,引入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进行风险值参数计算,最终实现可以直观判断攻击对系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的风险评价.通过相关实验,系统在部署环境中满足被动性、低负荷、实时性以及可靠性要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检测工业网络面临的入侵威胁.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入侵防御系统发展都较偏向特征型入侵防御系统,特征型的入侵防御系统利用特征比对的方式,当流量收集进入入侵防御系统之后,通过特征资料库比对后,来确定流量是否为非法的攻击入侵的流量,还是合法的流量.本文通过以流量统计信息、异常入侵防御系统事件信息与系统环境弱点知识库,设计一个基于多样信息的入侵防御系统,并建立入侵检测事件的分析机制,以提高检测准确度与降低误判率,并应用于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收集网络存取信息,期望能够检测出真正威胁网络的异常特征,并减轻对管理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聚类的异常入侵检测方法ID—DC,通过对训练集进行分布式聚类产生聚簇模型,采用基于双参考点的标识算法Double—Reference标记异常簇,不需要具有类别标签的训练集且可自动确定聚簇模型的个数.实验中采用了网络入侵检测数据集KDD—CUP-99来训练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分布式聚类算法建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可有效地检测攻击,检测率高,误警率低.  相似文献   

11.
网络信息不断增加和攻击手段日益复杂,给网络安全领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决策集合理论融合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对规则信息、攻击信息、边界信息的准确界定完成检测过程.选取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的入侵检测方法、基于传统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方法作为对比算法,在K-Cup测试数据集下展开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召回率、精确率、查准率和更低的误检率,其性能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法,可应用于入侵检测领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方法的入侵证据单一,系统资源消耗大及最终结果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攻击意图识别方法.将IDS的告警事件与其他安全工具如扫描器等的数据相融合,构成补偿性入侵证据,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贝叶斯网络构建攻击场景;使用FP-Growth算法从攻击场景中挖掘出频繁攻击模式;最终将产生的频繁攻击模式关联以重构攻击路径,从而推断最可能的攻击意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识别攻击意图并有效节省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型数据库入侵检测方法(ASIDS).该方法基于矩阵和最小支持度函数的AprioriZ关联算法,依据在训练和自适应入侵检测阶段产生数据库的操作特征,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最小支持度函数的值,更高效挖掘操作特征.结合层次聚类算法产生动态规则库,通过计算待检测数据操作特征与规则库中聚类的距离是否超过聚类间最大距离来判断异常,以避免已有检测系统中判断"边界尖锐"问题,并实时把正常操作特征归入动态规则库,通过对报警信息的关联分析降低误警率.实验结果表明,ASIDS能够实时地进行入侵检测,具有很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警率.  相似文献   

14.
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引入图论的相关理论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论的入侵检测方法,将数据对象之间相似度的关系转换到图论的邻接矩阵中,再将邻接矩阵转换为关联矩阵,以表示数据对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利用最速下降法求得最佳的转换矩阵,以完成关联矩阵的块对角矩阵转换而达到数据聚类效果和鉴别出正常数据与入侵攻击数据的类别.同时,利用KDD CUP 1999数据集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入侵检测方法能够在很低误警率的情况下达到比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更高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入侵检测系统产生的大量相互独立的警报信息并揭示警报背后所蕴含的攻击策略,将警报处理过程分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通过对相似警报的聚类融合,实现警报横向关联,降低警报数量;以横向关联的结果作为纵向关联的输入,通过分析在一定时间窗内发生警报的因果关系,实现警报的纵向关联,剔出虚假警报,揭示攻击者所采取的攻击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在发生密集型攻击时采用混合关联策略仍能实现高检测率、低误警率的目标,同时能够刻画出警报之间的关联关系.该研究成果对于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的检测与防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拒绝服务攻击(DOS)具有难于检测与防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检测与防御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告警的频率与分散度来检测DOS攻击,并采用分阶段切换的方式将状态检测由正常模式转为紧急模式,丢弃不属于正常TCP会话的数据包,以实现对DOS的防御。性能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及时发现、防御DOS攻击,有效地阻止DOS攻击所造成的系统破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入侵系统的检测率和检测速度,论文提出一种基于灰色K均值聚类算法的集群入侵检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ηij=1/n-1∑n2ξij(k)计算相关度,再对原始数据集合进行聚类;最后引入集群技术,将GFKM算法装入集群系统中的每个检测结点形成集群入侵检测模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SFK算法应用于入侵检测模型中出现的误报率为0.31%,漏报率为0.34%,而且该模型呈现出较好的泛化性,应用于网络入侵检测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以攻为守的主动式防御措施,它针对网络内部攻击进行防御.为了实现对海量入侵检测数据的数据挖掘,首先可对入侵检测系统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抽样分析,然后使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入侵检测数据的决策规则,并判断流经网络的数据包的安全性,最后编程以实现数据挖掘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9.
入侵检测技术只能在网络受到攻击后才能发现攻击行为,是一种被动防御方法,对未知的攻击行为无法做出响应.攻击图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的是在一个固定的评估场景下进行静态的风险评估,而对于目前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静态评估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状况下网络安全的需求.基于此将入侵检测和攻击图结合,提出了一种动态风险评估技术.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IDS)的检测率进行了提升,保证生成日志的准确性,然后结合攻击图中的拓扑和脆弱性信息,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来进行网络安全评估,最后在实验部分表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化时代使得网络更加开放,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有效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对确保网络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SVM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采用GA算法对惩罚系数和核参数进行优化,得到用于网络入侵检测的GA-SVM算法,同时将其应用于KDD Cup99数据集的4种网路入侵数据的检测中.检测结果表明,相对于SVM算法和PSO-SVM算法,GA-SVM算法对网络入侵检测具有更好的性能,其检测率高、误报率低、检测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