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阐明不同区域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的体重、肥满度、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是否存在地理差异,对中国分部的中缅树鼩进行了采样,样本来自于云南省(河口、昆明、勐腊、大理、腾冲和片马)、贵州省(兴义)、四川省(西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和乐业)和海南省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繁殖的F1代个体,对其体重、胴体重、体长、内脏器官和消化道的长度、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海南地区中缅树鼩的体重、胴体重和肥满度较大,而昆明地区的较小;海南和大新地区中缅树鼩的褐色脂肪组织和肝脏重量较大,昆明地区的较小,身体组成的其他指标均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大新地区中缅树鼩的消化道总长度显著大于其他种群,片马地区的最小,片马和腾冲地区中缅树鼩的总消化道含内容物重显著大于其他种群,实验室繁殖个体较小,消化道各指标也出现了地区差异。以上所有结果说明,不同地区的中缅树鼩在体重、肥满度、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方面出现了地理差异,而这些差异可能和其适应不同的栖息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来源(野外、实验室驯化和实验室繁殖)的中缅树鼩的体重、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实验室驯化种群和实验室繁殖种群胴体湿重差异显著,实验室繁殖种群的心干重、肝脏重、肺湿重、肺干重和肾干重都较其他两个种群明显偏大.实验室驯化种群个体之间的胃含内容物重差异显著,胃长度较其他两组差异极显著,其他消化道形态差异指标均表现为野外个体较小.表明不同来源的中缅树鼩在体重、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等方面已经出现了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和其栖息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食物质量对横断山区高山姬鼠肥满度的影响,将成年雄性高山姬鼠分别驯化于高、低脂肪及高、低纤维和高、低蛋白食物条件下,驯化结束后测定动物的体重和体长.采用体重与体长立方的比值(K=100×W/L3)作为测定肥满度的指标.结果发现:高、低脂食物对高山姬鼠的肥满度无显著影响;与低纤维或低蛋白食物饲养组相比,高纤维或高蛋白食物饲养高山姬鼠后,其肥满度逐渐减小,4周后达到显著水平,转喂低纤维或低蛋白食物1周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高山姬鼠的肥满度在不同食物质量条件下的变化模式与其生存的低纬度、高海拔、年平均温度较低、食物波动大的横断山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测定了横断山的大绒鼠、高山姬鼠、中华姬鼠和中缅树嗣的基础代谢率.结果表明:大绒鼠、高山姬鼠、中华姬鼠和中缅树鼩的基础代谢率分别为1.92±0.1 ml O2/g.h,2.7±0.5 ml 02/g.h,2.97±0.6 ml O2/g.h,1.38±0.07 ml O2/g.h.通过四种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和基础代谢率的比较统计分析后表明它们在横断山环境中出现了趋同适应.  相似文献   

5.
对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的白色脂肪组织重量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缅树鼩的体重、白色脂肪组织重量及含量随着冷暴露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冷驯化组中缅树鼩的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冷驯化组中缅树鼩血生化中葡萄糖、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胺转移酶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结果提示,中缅树鼩体内白色脂肪的大量堆积导致了体重的增加,冷驯化条件下中缅树鼩血液葡萄糖的增加可能是因为过多能量的摄入使其肝脏代谢负担增加,对其肝脏代谢功能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尿液、粪便及胸腺分泌物对中缅树鼩个体识别的影响,通过Y-迷宫对中缅树鼩尿液、粪便和胸腺分泌物三种气味源的选择频次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三种气味源与对照作为刺激源时,中缅树鼩均显著选择尿液和胸腺分泌物(P0.05);在习惯性实验中中缅树鼩对同性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持续下降,对陌生个体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显著增加(P0.05);尿液、胸腺分泌物在雌雄中缅树鼩个体识别的影响表现出明显差异,中缅树鼩对尿液和胸腺分泌物的选择频次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而且雄性胸腺分泌物较雌性更受关注(P0.05),但雌性尿液比雄性更受关注(P0.05)。以上所有结果说明,中缅树鼩的尿液和胸腺分泌物中包含个体信息并用以识别个体,这两种气味源中所包含的化学信号对中缅树鼩个体间的交流极为重要,而粪便可能仅为单纯的排泄生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雌性中缅树鼩不同生理期血液激素和脂类指标的变化,对其雌二醇(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_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3'5-triiodothyromine,T_3)、瘦素、皮质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乳酸脱氢酶、总胆汁酸、尿酸和总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较野外种群,实验室驯化种群和繁殖种群血清中雌二醇、孕酮显著降低;而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尿酸含量显著升高;怀孕期血清中睾酮、总蛋白显著降低,雌二醇、孕酮、T_3、T_4、瘦素、皮质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尿酸含量显著升高;与未发情期相比,发情期雌性中缅树鼩血液中的雌二醇显著升高,孕酮含量极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说明长期驯化的中缅树鼩的动情能力降低,长期圈养同时能降低中缅树鼩的新陈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8.
将南方鲇仔鱼进行4种投喂处理(分别在出膜后4、5、6、7天进行首次投喂)和一个完全饥饿处理,出膜后第8天结束实验并测量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和头宽,计算肥满度(在22±0.5℃水温下进行).结果显示,随着首次投喂时间的延迟,各处理组的干重、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以及肥满度都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干重指标在出膜后6、7天首次投喂的2个处理组中表现为负增长;各投喂处理组的体长、头长、肛后长、头宽分别由17.03±0.15mm、3.20±0.05mm、9.63±0.12mm、3.06±0.05mm减小到12.00±0.11mm、2.28±0.03mm,6.76±0.10mm、2.60±0.05mm,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均较摄食前水平有所增长;将仔鱼肥满度(R)与延迟投喂天数(d)的关系拟合为:R=0.046e-0.468d(n=15,r=0.788,P<0.001).实验结果表明,南方鲇仔鱼早期发育过程中,由饥饿所引起的体重的负增长不会导致发育的停滞;但随着首次摄食的延迟,使仔鱼的发育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缅树鼩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探讨中缅树鼩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中缅树鼩MHC-DRB内含子4基因扩增出的序列大小为168bp,其中河口种群的核苷酸多样性(π)和平均核苷酸变异数(K)最高,海南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d)最大.核苷酸多样性、平均核苷酸变异数最低的是兴义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最低的是勐腊种群.中缅树鼩MHC-DRB外显子2基因的实验结果表明多态位点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兴义种群(87)、乐业种群(44);核苷酸多样性最大值和最小值是兴义种群(0.086 68)和乐业种群(0.219 86).非同义突变/同义突变(dN/dS)的结果表明总体样本经历了正选择.说明中缅树鼩MHC-DRB基因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中缅树鼩的MHC-DRB基因在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正选择.  相似文献   

10.
北江黄尾鲴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北江流域黄尾鲴的个体生殖力及其与性成熟雌性个体多项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黄尾鲴个体绝对生殖力F在35 707(粒)~191 917(粒)之间,平均为 101 038(粒);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在1 962~7 719(粒cm-1)之间,平均为4379 (粒cm-1);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在270~891(粒g-1)之间,平均为479(粒g-1);其个体绝对生殖力(F)和体长相对生殖力(FL)均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成熟系数、性腺重和年龄等呈显著相关,而二者与肥满度的相关性不大;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与成熟系数、性腺重和年龄呈显著相关,与其他形态学指标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黑斑口虾蛄的形态参数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06尾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kempi)的体长、头胸甲长、尾扇长、体重、肉壳重和肉壳干重、性腺重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黑斑口虾蛄的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体长与头胸甲长、尾扇长,体重与肉重、壳重、性腺重都呈线性相关.这些形态参数在雌雄间有一定差异,雄性在12月份,肥满度最大,雌性从3月份开始肥满度不断上升,5月份达到最大.据推测,黑斑口虾蛄的繁殖期在4~8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池塘养殖的1龄舟山褐牙鲆生长特性及肥满度等。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的1龄牙鲆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L=0.0003W4.1455,R2=0.9753。(2)舟山褐牙鲆1龄鱼7~9月生长速度较慢,10~l2月生长速度较快。(3)舟山褐牙鲆的肥满度随着鱼的生长而增大;提出了提高池塘养殖舟山褐牙鲆肥满度的措施。(4)池塘养殖1龄牙鲆成活率为77.5%,2龄牙鲆成活率为58.8%。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中缅树鼩冷驯化条件下脂肪组织的产热活性及白色脂肪组织是否会褐变,实验首次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射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对中缅树鼩脂肪组织代谢活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不同的药物浓度梯度实验,首次成功获取中缅树鼩的最佳注射浓度为110~160μCi,此时能够获得最有效的示踪剂辐射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冷驯化0 d、28 d、49 d中缅树鼩褐色脂肪组织的PET/CT扫描成像差异显著。冷驯化28 d时颈部、肩胛、腋下等褐色脂肪组织的平均SU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至49 d时分别增加了10.4倍、9.8倍、13.65倍。冷驯化28 d中缅树鼩腹股沟、腹部大网膜、肠系膜等白色脂肪组织的平均SU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至49 d时分别增加了5.5倍、2.56倍、5.17倍。结果说明,在冷驯化下,中缅树鼩通过增强褐色脂肪组织产热活性,以提高产热应对冷胁迫。冷驯化使中缅树鼩白色脂肪组织增加了18F-FDG的吸收值,意味着此时树鼩白色脂肪组织中可能褐变产生了米色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4.
大鳍鳠的可量性状、长重关系和肥满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鳍鱯的可量性状中存在雌、雄差异,雄鱼的须和尾柄较同体长的雌鱼长,但体高不及雌鱼.长重关系和肥满度的分析表明.雌鱼的重量增长快于雄鱼;同体长的鱼,繁殖期较非繁殖期重;肥满度系数随体长的增长而降低.雌、雄鱼之间的肥满度的差异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大;繁殖期鱼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非繁殖季节;雌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肥满度无明显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对低盐养殖大黄鱼(低盐组)与正常海水养殖大黄鱼(对照组)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鳃、肾、肝、性腺的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生物学参数方面,低盐组大黄鱼的体长(17.31±1.76)cm、体重(56.31±13.85)g、肥满度(1.08±0.14)和肝体指数(0.50±0.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长(23.85±1.13)cm,体重(267.91±42.74)g,肥满度(1.96±0.10)及肝体指数(1.16±0.12));组织学特征方面,低盐组与对照组相比,低盐组的鳃丝明显较宽,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肥大,部分鳃小片上皮明显隆起、上皮细胞脱落、坏死,黏液细胞体积变大且数目大量增多,泌氯细胞数量大量增加且胞体变大;低盐组肾小体体积膨大,各级肾小管管径变大,肝细胞肿大、变形,出现大量空泡,部分肝细胞细胞核偏离细胞中心.低盐组大黄鱼性腺中,切片所得多为第Ⅱ、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几不可见,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不够饱满,脂肪滴小而密,且卵黄集中在细胞膜内缘,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偏少.  相似文献   

16.
5~7周龄SD和Wistar大鼠主要脏器系数及体尺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5~7周龄SD和Wistar大鼠体重、脏器、肠道及体尺的正常参考值。方法对动物禁食12 h,称量动物体重后,采用45 mg/kg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处死动物。首先用直尺测量动物的头长、体长、尾长,然后对动物进行解剖,称量各组织脏器的重量,并对小肠、盲肠、回肠、直肠及全长进行测量。结果对于SD大鼠而言,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脑、睾丸及卵巢脏器系数表现为第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于Wistar大鼠而言,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胸腺及脑脏器系数表现为第6、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雄性Wistar大鼠的小肠、盲肠、结肠、直肠表现为第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SD大鼠头长和体长表现为第6、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Wistar大鼠的头长、体长及尾长都表现为第67、周与第5周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5~7周龄SD和Wistar大鼠的脏器系数、消化道长度及体尺在不同周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不同的品系、不同性别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索低频电刺激对中国树鼩死亡后脏器中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中国树鼩低频电刺激,分别于死亡后0 h、3 h、6 h、12 h、18 h、24 h、36 h 和72 h 取甲状腺、肝脏、脾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 endothelin,ET) 、心钠素( 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 、血栓素( thromboxane,TX) 水平; 剥取死后0 h 中国树鼩中脑腹侧背盖区( 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 检测c-fos 表达。结果电刺激后,中国树鼩尸体脏器中内皮素、心钠素、血栓素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其含量随死亡后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呈现一定的趋势; VTA c-fos 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低频电刺激能引起中国树鼩脏器中激素的合成、释放和脑组织c-fos 表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北江流域(鳖) 的个体生殖力与雌亲体多项形态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童个体绝对生殖力(F)和体长相对生殖力(FL)均与体长、体重、净体重、成熟系数和性腺重呈显著相关;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与性腺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与其他形态学指标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9.
对长白山中国林蛙的肥满度及体尺指标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中国林蛙肥满度的变化范围为6.68~11.83,不同大小、性别的个体肥满度有一定差别,其总体变化规律为幼蛙>雄性成蛙>雌性成蛙.体质量与体长比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大,最小(体长1.8 cm)0.28 g/cm,最大(体长8.0 cm)5.06 g/cm;雌蛙的体质量水平总体上小于雄蛙,但仅在较小成蛙样本间表现为差异显著.体质量与体长的增长呈幂函数相关,幼蛙、雌性成蛙和雄性成蛙分别具有不同b值(幂指数),其中幼蛙和雄性b<3,雌性成蛙b>3.  相似文献   

20.
对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采于嘉陵江南充段的117尾兴凯鱊进行形态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兴凯鱊比例性状在雌雄鱼之间无显著差异;体长质量关系和肥满度分析表明,体长大于8em时;雌鱼体质量增长快于雄鱼;相同体长组中,雌鱼肥满度指数稍大于雄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