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泌阳凹陷为例,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行了下切谷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首先,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一步确定该区下切谷的存在,并在多井约束条件下从反演三维数据体中精细解释了下切谷的分布范围、发育规模和内部充填序列,对该区下切谷的形成和充填过程进行了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泌阳凹陷下切谷充填过程为“顺源堆积”的新结论。同时针对下切谷内隐蔽圈闭的形成条件,选取透镜砂体、上倾尖灭砂体和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的砂体为该区有利砂体,进而对14个有利砂体的展布、组合规律及隐蔽圈闭的类型、规模及位置进行了预测,为该区隐蔽圈闭预测和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由不整合面及可与之对比的整合面所限定的层序内,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的分布及生储盖组合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储集体在层序中的位置与可能形成的圈闭类型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低水位体系域中的深水和半深水泥岩、海进体系域中的陆架泥岩和密集段,以及高水位体系域中的前三角洲泥岩都是烃源岩,同时也是良好的盖层;盆底扇和陆坡扇中的浊积砂体和水道砂体、下切河谷中充填的河道砂体以及位于低水位楔、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的海滩和三角洲砂体都是潜在的储集体.层序内可能出现的圈闭和油气藏有7种类型,它们是:盆底扇、陆坡扇、下切河谷充填、地层上超、断层封闭、上倾方向尖灭和剥蚀残丘.它们可以被概括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3大类.各类圈闭在层序中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性是动用层序地层学方法来预测生储盖层和隐蔽圈闭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下切谷是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的一种重要沉积体系.在分析了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学特征以及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下切谷沉积体系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下切谷存在垂向加积充填型、侧向加积充填型、杂乱型和复合型等4种充填类型,以及单一型、多分支型、复合分支型3种分布样式,并具有明显的地震反射、沉积及电性特征.在该区横切下切谷断层的下降盘易于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这也是下切谷沉积体系发育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并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东缘及南缘下切谷沉积体系入湖段低位扇体是该区寻找下切谷体系油气藏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切谷沉积体系及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切谷是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的一种重要沉积体系。在分析了地震反射特征、沉积学特征以及电性特征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下切谷沉积体系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下切谷存在垂向加积充填型、侧向加积充填型、杂乱型和复合型等4种充填类型,以及单一型、多分支型、复合分支型3种分布样式,并具有明显的地震反射、沉积及电性特征。在该区横切下切谷断层的下降盘易于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这也是下切谷沉积体系发育的主要油气藏类型,并具有较好的油气显示。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东缘及南缘下切谷沉积体系入湖段低位扇体是该区寻找下切谷体系油气藏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王树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153-2156,2171
大量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表明,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萨尔图油层二砂组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平面上主要由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组成,三角洲相主要发育河口坝微相、远砂坝微相和下切谷充填沉积;湖泊相主要发育滨浅湖砂坝和滨浅湖混合滩微相。河口坝砂体规模较大,物性较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储层,下切谷充填沉积呈长宽带状、面积较大,东连齐家—古龙坳陷,西接富拉尔基滨岸砂坝,砂岩中普遍含油显示,是富拉尔基油藏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6.
滨北地区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岩性圈闭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白垩系北部水系在大庆长垣一带形成大型三角洲沉积,三角洲前缘发育了大量的下倾尖灭砂体,部分砂体在后期大庆长垣形成过程中被抬升而由下倾变为上倾,形成岩性圈闭.另一方面基准面变化控制了三角洲位置的迁移,从而决定了三角洲前缘砂体尖灭部位与大庆长垣背斜北坡的相对位置,二者空间位置的搭配影响到砂体上倾尖灭的形成.另外,三角洲前缘的透镜状砂体的圈闭条件由沉积作用决定,不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基于以上认识,预测大庆长垣以北的黑鱼泡凹陷中嫩一二段的透镜状砂体、大庆长垣北坡姚家组透镜状砂体、滨洲线以南的大庆长垣顶部姚家组上倾尖灭砂体、大庆长垣北坡青山口组透镜状砂体和上倾尖灭砂体是比较有利的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7.
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测井解释及地震分析等资料和手段,在断陷湖盆中识别出一种特殊的沉积模式: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古近系沙三下亚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三下亚段可划分为2个层序。层序一时期,湖盆初始发育,水体不稳定,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发育了洪水-漫湖沉积。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洪水水道和砂泥混合坪沉积;湖侵体系域,洪水水道消失,主要以泥坪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主要以砂坪和砂泥混合坪沉积为主。层序二时期,湖盆逐渐趋于稳定,研究层位沙三下亚段只发育了低位体系域,全区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同时,在低位体系域湖平面下降过程中,层序一时期消失的洪水水道复活,在三角洲前缘沉积基础上发育下切谷沉积,分为下切谷水道、水道天然堤和水道间漫溢微相。在纵向上构成洪水-漫湖-下切谷沉积模式。有利砂体主要发育于层序一的砂坪和洪水水道微相,以及层序二的下切谷水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远砂坝微相。其中砂坪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连片性较好,洪水水道和下切谷水道砂体为孤立条带状发育。  相似文献   

8.
兰尕背斜带处于塔河油田南部,具有发育非背斜圈闭的条件,勘探程度较低,适用于宽带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作者介绍了宽带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以及反演流程,并在兰尕地区首次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技术进行了储层预测,反演过程中运用了9口井进行约束.将反演结果与井真实情况相对比,上油组、中油组与钻井、测井解释储层吻合较好,下油组顶面吻合较好,内部及底部与钻井有一定差异.根据反演结果圈定了砂体发育带,确定了岩性圈闭,并最终落实了钻井目标.该方法在勘探程度比较低的地方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储层岩性和展布规律,对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开发,以及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震剖面解释,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分析,在等时地层格架下进行涠西南凹陷构造坡折带对层序和沉积相控制作用的研究。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相3种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断坡带、断阶带、挠曲坡折带3种构造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对涠西南凹陷层序样式、沉积体系的发育位置、沉积体系展布方向与展布规模、沉积体的储集物性等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其中,挠曲坡折带和断阶带控制研究区主要砂体的展布,特别是高位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砂体的发育和分布,坡折带附近有利于形成砂岩透镜体、岩性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构造-岩性圈闭等多种圈闭类型,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0.
五3东(WSD)区发育砂砾岩储层,一般由多期扇体叠置而成,物性变化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这对该区有利储层的评价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研究区勘探开发的重难点,确定了基于小层约束下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重点对该区上乌尔禾组P3w1段油组进行小层对比下的储层预测综合研究。首先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该区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其次对地震数据、井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储层敏感性参数,确定储层反演的可行性;然后进行精细层位标定、子波提取,根据划分的小层和已处理好时深关系的测井曲线建立小层约束下的低频模型;最后反复调试关键反演参数,实现全区反演研究。根据所得反演结果,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各小层段储层的分布规律,同时建立符合该区地质规律的成藏模式,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带,为该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唐河低凸起是南襄盆地内分隔泌阳凹陷与南阳凹陷的次级正向构造单元,其地质结构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和分析泌阳、南阳两富油凹陷的构造—沉积充填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钻测井及地化资料为基础,分析唐河低凸起的地层充填、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因机制,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唐河低凸起自下而上发育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凤凰镇组及平原组。构造东西分块,为受桐河街断层分隔的南阳、泌阳两凹陷斜坡带组成的“类地垒”形态;南北分带,呈多个半地堑形态。构造演化分析将该区演化阶段划分为统一沉降期、差异沉降期、挤压定型期和拗陷期4个阶段,低凸起的成因机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下边界断层的差异活动密切相关。唐河低凸起具有多凹陷烃源岩供烃、多层系有效储层发育、长期高效输导体系及多类型圈闭垂向叠加的有利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2.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地区.本文分析了歧口凹陷隐蔽油气藏类型、形成条件,并得出隐蔽油气藏分布规律.该区的隐蔽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隐蔽油气藏的类型主要有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该区的隐蔽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一下的颗粒灰岩储层及沙三段的滩坝砂体中.沙一段油藏的分布受灰岩小层及其尖灭线的控制;沙三段则受斜坡区滩坝砂体分布规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桩106地区河流相岩性油藏储层描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震地层学与区域地震相研究的基础上 ,把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的水平切片、振幅能量追踪技术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相结合 ,在桩 1 0 6地区滚动勘探、开发中取得良好效果。结合桩 1 0 6地区地质、地震特征 ,介绍了水平切片、振幅能量追踪及Jason反演的技术原理和特点 ,以及实际应用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安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钻井资料、岩心资料、测井曲线、薄片鉴定等分析手段,认为鄂尔多斯西南缘延安组经历了下切河谷充填-三角洲平原-河流沉积的演化,为一个完整的湖侵-湖退旋回.低位体系域主要由下切河谷充填砂岩构成,砂岩的分布受前侏罗纪古地貌的控制;水进体系域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最大湖泛面位于湖侵的黑色泥岩与煤线的互层中;高位体系域由三角洲平原及河流组成.低位体系域的下切河谷充填砂岩具有砂体厚、储集物性好、离烃源岩近、圈闭类型丰富等成藏条件,利于油气的捕集,其斜坡古地貌是今后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5.
付湾—张厂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中部,由于正向构造不明显、断块构造发育、砂岩岩性较为发育,具有潜在隐蔽油气藏的聚集条件。以核三段 IV—VI 油组为例,从岩芯、测井、粒度等资料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砂坝微相沉积特征分析及平面相、剖面相展布规律分析,进一步建立了滩坝沉积模式。研究发现:(1)本区砂坝微相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测井曲线为宽指型和反旋回漏斗型;粒度概率曲线多为滚动组分不发育的两段式;沉积构造以波状和交错层理为主;沉积相序列主要为反相序;滩、坝共生,发育部位一致性强。(2)砂坝微相在 IV—VI 油组均有发育,IV 油组发育规模最大;滩微相在 V 油组局部井发育,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剖析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钻井稀少的低勘探程度区块的岩性圈闭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5个要素:(1)层位标定技术(实现井震联合,确保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2)层序地层学分析法(确定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层位及发育类型);(3)沉积相分析法(确定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相带及具体位置);(4)叠后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确保岩性圈闭识别的准确性);(5)波阻抗反演技术(岩性圈闭预测的核心技术).应用该方法对阜东斜坡带进行岩性圈闭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关于深切谷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切谷可以划分为受海平面影响的深切谷和陆相盆地深切谷两大类。本文综合论述了有关深切谷研究的进展情况 ,阐述了有关海相深切谷形成和充填层序的研究过程。目前此研究主要还只是考虑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并且在深切谷碎屑物质的沉积方式和初泛面的划分上存在着分歧。在陆相盆地深切谷的研究中 ,目前还没有建立普遍适用的陆相盆地深切谷充填模式 ,其中河流基准面的确定是最大的问题。同时 ,而且对应于基准面的变化 ,河流存在着复杂的沉积响应方式。如何确定基准面及其相应的沉积响应方式 ,应是今后陆相深切谷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营凹陷八面河地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坡折带的识别标志、成因机制以及演化规律的研究,总结了该区坡折带对于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作用,以便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表明,该区广利东洼陷边缘发育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构造活动是形成坡折带的主要因素.坡折带的演化规律与构造活动的阶段性演化或幕式构造作用相对应,也表现出多期性、幕式活动和差异性活动的特点,而且坡折带规模与构造活动大小有关.坡折带对地层岩性圈闭的控制主要表现为:坡折带附近是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区带;规模较大的坡折带控制了多数地层岩性圈闭,地层岩性圈闭在纵向上发育具有继承性特点;坡折带在横向上可以存在较大的变化,可形成不同的圈闭类型;坡折带控制下的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9.
对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的钻井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和分析,研究了东营凹陷中央洼陷带沙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三角洲主要发育层段———沙三中亚段可以划分为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每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包含着多个次级基准面升降旋回。岩性圈闭主要由浊积成因的砂体组成,可将其划分为滑塌浊积岩、坡移浊积扇和湖底扇圈闭3种类型,每种圈闭类型的形成和分布都与基准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湖底扇和坡移浊积扇圈闭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是该区主要的储油圈闭;滑塌浊积岩圈闭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规模相对较小,储集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莺琼盆地在莺歌海期和黄流期发育大规模的轴向水道沉积体系,但由于对这种轴向水道的成因机制及水道砂体的分布规律缺乏系统认识,勘探一直未能取得商业性突破。针对制约轴向水道沉积体系勘探的物源和储层展布问题,以最具代表意义的轴向水道——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为例,应用地质与地震相结合分析技术、多属性融合技术、适用于峡谷水道体系的地震沉积学等,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物源体系、沉积演化、储层展布等方面的研究,阐明了中央峡谷水道的物源、沉积演化及优质储层展布规律,建立了具有储层预测功能的峡谷沉积模式及水道砂叠置方式,指出乐东10-1峡谷水道等4个潜在的大型岩性圈闭群是轴向水道领域的下一步勘探有利区域,提升了轴向水道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