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扬子地区盖层的发育状态对油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而区域深大断裂的活动是影响盖层封闭性的重要因素。前人受限于地震资料品质,未能取得对中扬子当阳地区盖层、断裂发育状态的清晰认识,限制了宜昌地区页岩气勘探向当阳地区的扩展。本文通过解释当阳及其邻近地区最新的地震剖面,重新刻画当阳向斜的地质结构,分析其形成过程,讨论通城河断裂的构造属性和当阳向斜的变形状态,以及这两者对当阳地区油气勘探的影响。研究表明: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是当阳向斜地区重要的滑脱层,能够为当阳地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垂向上封盖和近水平方向上运移的通道;当阳向斜是由于其西翼宜昌斜坡在前白垩纪发生翘倾和东翼受大洪山构造带晚侏罗世挤压而形成的,其演化过程与通城河断裂没有直接联系。通城河断裂不是对当阳向斜的形成、演化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构造;当阳向斜受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较小,具备成为宜昌斜坡地区页岩气勘探有利接替区的构造条件;当阳向斜两翼构造变形较弱,可能成为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新野断层位于南襄盆地南阳凹陷南部的控凹边界断裂,研究其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对分析南阳凹陷的形成演化至关重要。以2/3D地震、钻井及测井资料为基础,以正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深入剖析新野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对凹陷形成的控制作用。根据断层平面走向,结合倾角和断距变化,将新野断层分为西、中、东3段;空间上认为,新野断层是由多个等倾角面构成的复杂曲面,通过两个垂向轴面和4个横向轴面,将新野断层断面分为11个等倾角区。根据平衡地质剖面复原结果对比,认为新野断层西段、东段形成于晚白垩世,中段形成于始新世大仓房期并逐渐与西段、东段硬连接形成一条断层;断层及其上盘地层旋转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断层反转强度自西向东亦逐渐变大。新野断层西段为"座椅式"正断层,中段由"转折式"正断层转"犁式"正断层,东段为"犁式"正断层。沿断层走向的差异沉降和断面形态差异是南阳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地区奥陶纪原型盆地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恢复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是研究塔里木地块的构造演化历史和预测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区)带的重要基础.从周缘大地构造背景、岩相与沉积充填、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构造变形和岩浆活动等出发,将盆地沉积充填和周缘造山带的演化相结合,重建了奥陶纪不同地质时期的原型盆地.在奥陶纪,塔里木地区表现出克拉通内拗陷和克拉通边缘拗陷相复合的盆地性质.中西部克拉通内拗陷主要为台地相沉积区,东部克拉通边缘拗陷主要为深水盆地相区,其间为斜坡过渡带.晚奥陶世,北昆仑洋的闭合和阿尔金地区沟-弧-盆体系的消亡导致塔里木南部地区处于挤压隆升背景,中西部的碳酸盐台地相区转变为混积陆棚,东部的盆地相区出现超补偿的巨厚复理石沉积,标志着盆地性质的急剧转变,盆地格局由奥陶纪的东西分异向志留纪的南北分异转化.  相似文献   
4.
石油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室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文龙  何登发  张金川  樊春 《实验室科学》2010,13(2):127-128,131
依据地质和石油高等院校本科石油构造分析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提出了针对含油气盆地不同构造变形样式和圈闭类型形成演化的石油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室建设的内容、思路与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油气多期成藏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烃源岩生烃期、封盖层与圈闭形成期、有机包裹体分析、储层沥青分析等技术综合确定了轮南低凸起区有二叠纪、白垩纪至早第三纪、晚第三纪至第四纪3个成藏期和二叠纪末期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两个油气藏调整期. 综合研究表明, 早海西期形成的奥陶系大型潜山在二叠纪时为源自寒武系至下奥陶统的石油沿奥陶系风化壳顶面由南向北侧向充注成藏, 成藏后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的改造、白垩纪至早第三纪的调整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再次充注的复杂过程, 形成了早期重质海相原生油藏和晚期原生轻质油气藏. 石炭系、三叠系、侏罗系油气藏则是奥陶系油气藏向上调整与再分配的结果, 其中, 三叠至侏罗系油气藏的形成受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向北掀斜的影响, 源自不同烃源岩层系的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 进入三叠系底部不整合面继而由北向南侧向运移和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
唐河低凸起是南襄盆地内分隔泌阳凹陷与南阳凹陷的次级正向构造单元,其地质结构研究对该区油气勘探和分析泌阳、南阳两富油凹陷的构造—沉积充填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地震、钻测井及地化资料为基础,分析唐河低凸起的地层充填、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因机制,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潜力。研究表明,唐河低凸起自下而上发育玉皇顶组、大仓房组、核桃园组、凤凰镇组及平原组。构造东西分块,为受桐河街断层分隔的南阳、泌阳两凹陷斜坡带组成的“类地垒”形态;南北分带,呈多个半地堑形态。构造演化分析将该区演化阶段划分为统一沉降期、差异沉降期、挤压定型期和拗陷期4个阶段,低凸起的成因机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场转换下边界断层的差异活动密切相关。唐河低凸起具有多凹陷烃源岩供烃、多层系有效储层发育、长期高效输导体系及多类型圈闭垂向叠加的有利条件,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