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石树沟群首次进行了系统地震相分析,根据地震相单元的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及其他参数,划分出6种具有重要指相意义的地震相.依据沉积体系展布的基本模式以及少量井孔资料,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预测了石树沟群沉积体系的分布,指出三角洲前缘相带是最有利的岩性圈闭发育带.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浅层生物气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一直被认为完全是由第四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生物气藏探明储量与源岩条件之间不匹配;(2)高分辨率地震剖面特征表明三湖坳陷气田区域第四系发育了大量的气烟囱;(3)生物气组分特征表明有热成因气混入的可能性;(4)乙烷等重烃气碳同位素特征表明三湖坳陷第四系气藏有腐泥型生物气混入;(5)三湖坳陷上第三系狮子沟组发育偏腐泥型有机质.笔者认为第四系浅层生物气藏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模式,第四系的浅生物气由上第三系狮子沟组生物气与第四系生物气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3.
在构造背景、层序特征和沉积体系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阜东斜坡带的岩性圈闭形成条件.认为研究区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明显优于构造圈闭,并且岩性圈闭具有类型少,规模大,储层物性和盖层质量好,受单一沉积因素控制等特征.输导系统以砂体单一输导系统和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为主,成藏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具备良好的成藏条件.其中阜5井区岩性圈闭成藏条件最好,勘探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低勘探程度的区域进行岩性油气藏的勘探,以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中上侏罗统为研究对象,在地震和钻井资料都有限的情况下,综合应用反演技术,进行了岩性圈闭预测,并对所预测的圈闭进行含油气分析.通过研究,提出一条低勘探程度区域岩性油气藏勘探可行性较高的反演技术路线:首先采用以模拟退火技术为核心的反演方法对二维地震剖面进行波阻抗反演,在波阻抗剖面上识别岩性圈闭,然后针对有利岩性圈闭部位的地震测线进行吸收系数反演,利用岩性圈闭的吸收系数特征判断其含油气性,实现岩性油气藏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大多数地层岩性圈闭的产状基本与地层界面平行,圈闭具有隐蔽的特点,用传统构造圈闭勘探的方法难以识别.地层岩性圈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地层岩性圈闭的评价与构造圈闭评价有所不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剖析了地层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的主要问题,认为存在4大关键问题:①地层岩性圈闭相对不容易识别;②地层岩性圈闭成藏条件钻前预测的准确性目前还不够高;③对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的运聚机理认识上尚存一定争议;④地层岩性圈闭缺乏专门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是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6.
歧口凹陷埕北断阶带古近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多口井的地质和测井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歧口凹陷南部埕北断阶带的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关键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将埕北断阶带的古近系划分为4个层序、11个体系域,建立起整个工区的时间框架.研究表明:①古近系该区沙三与沙一期相对湖平面上升幅度大,东营组次之而沙二期最小;②沙二段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三级层序,但是其高位体系域不发育;③研究区靠近物源,砂体丰富,深湖相带分布范围局限.  相似文献   
7.
油气输导系统及油气运移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从阜东斜坡典型的陆相缓坡特点出发,以中上侏罗统非构造油气藏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输导系统发育特征及油气运聚模式.指出阜东斜坡带输导系统及油气运聚过程具有3个特征:①阜东斜坡带的油气输导系统由砂体单一输导系统、砂体—断层复合输导系统、砂体—不整合面复合输导系统3种类型组成;②成藏期古构造特征、地层压力特征及古流体势特征表明研究区属于油气有利聚集带,尤其是东南部阜5井区;③研究区内油气运聚模式主要包括阜东斜坡中、北部受砂体—不整合面控制的油气侧向运移聚集模式和阜东斜坡东南部受砂体—断层输导系统及砂体—不整合面输导系统共同控制的油气运聚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深入剖析阜东斜坡带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于钻井稀少的低勘探程度区块的岩性圈闭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如下5个要素:(1)层位标定技术(实现井震联合,确保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2)层序地层学分析法(确定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层位及发育类型);(3)沉积相分析法(确定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相带及具体位置);(4)叠后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确保岩性圈闭识别的准确性);(5)波阻抗反演技术(岩性圈闭预测的核心技术).应用该方法对阜东斜坡带进行岩性圈闭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