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67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归属感对民族认同和孤独感的影响,并基于学校归属感进行中介效应检验,以此构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探究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民族认同感、学校归属感和和孤独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民族认同感和学校归属感及其各维度,显著负向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民族认同感通过学校归属感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水平.研究结果证实,学校归属感在民族认同感影响孤独感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的心理机制,为民族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和UCLA孤独感问卷对103农村特岗教师、107名非特岗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特岗教师人际关系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农村特岗教师人际关系困扰和孤独感显著高于对照组;(2)农村特岗教师在人际关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际交谈困扰、人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与孤独感呈正相关,异性交往困扰与孤独感没有显著相关;(3)人际关系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孤独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提高医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大同大学医学专业学生1 320名。使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7种促进健康行为和7种危害健康行为。结果医学生对健康影响因素的认知水平较高;健康相关行为在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有适度锻炼、积极应对环境的变化、饮酒、网瘾、吸烟、经常吃宵夜或零食、喜欢口味重的饮食;医学生中生活学习精力充沛、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力敏捷、体力充沛的比例分别为23.4%、23.4%、37.5%、20.6%。结论医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整体认知水平高,但在某些实际行为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心理状态问卷,通过对947名大学生的调查,考察了新冠疫情下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结构及其特征.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信息困扰、积极信息关注、健康担忧、学业担忧、返校担忧、社会责任感知、社会支持感知和人生思考8个维度.积极信息关注与社会责任感知、社会支持感知和人生思考各维度之间存在中高程度的相关,与返校担忧、健康担忧存在较低程度的相关;信息困扰与健康担忧、学业担忧、返校担忧之间存在较高相关.不同性别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存在差异,女大学生的信息困扰、健康担忧、返校担忧程度均高于男大学生;大三学生在疫情中感受到更多学业、返校风险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所高校部分在校学生为对象,从不同角度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导。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孤独感、强迫症状、抑郁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恐怖和精神病性上存在显的男女差异;在孤独感和敌意上存在显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心理不存在科别、专业差异。  相似文献   

6.
科技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也让我们成为各种电子产品的奴隶。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方便,但孤独感也越来越强。大学生群居却孤独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情绪状态及其行为表现。孤独感不仅仅是一种主观体验,而且是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应对孤独,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从塑造人格、提高社交技巧、理性对待社交网络等多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吸烟饮酒与血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吸烟、饮酒与血压的关系随机抽样21-60岁健康的男女性样本1522人,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对样本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吸烟状况、喝酒状况、体育锻炼状况和个人病史等进行询问.用标准方法测量样本的血压值,在统计软件SAS9.0中,利用简单相关分析分别计算吸烟,饮酒与舒张压、收缩压之间的相关系数;利用协方差分析在校正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分别比较吸烟组、饮酒组与各自的对照组之间血压的差异性.相关分析表明吸烟、饮酒均与收缩压显著正相关,协方差分析表明:吸烟组和饮酒组分别与其对照组之间的收缩压存在显著差异(P〈0.0001).吸烟和饮酒是预测高血压危险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因素关系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种心理测验方法和模糊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研究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入手,探讨了体质水平与心理健康因素,以及影响体能发挥的心理因素内在的数量化关系。提出了心理测验需针对性的综合运用16PF和SCL-90两个量表,并辅以相关的心理测验方法,去获取大学生心理行为变量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资源守恒理论为基础,采用问卷法考察了515名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策略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并探讨了心理资本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其中,教师的情绪工作策略包括表面行为、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结果表明:①整体上,教师在使用情绪工作策略的时候较多地采用深度行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②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而表面行为与心理资本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正相关.③心理资本分别对主动深度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与教师职业幸福感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探讨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留守经历问卷对抽取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不具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均高于留守经历学生,且在所调查的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中,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其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重视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2.
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幸福感、孤独感为指标.对德州市区251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些老年人心理健康处于中上水平,大多数老年人幸福感较强,孤独感较少.随年龄发展,老年人幸福感差异不显著,而孤独感表现出年龄差异,70岁以上老年人得分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较密切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受人尊重、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职业、参加活动等,而性别、子女人数、居住方式与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30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性别变量在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和时间管理维度的平均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881,P<0.05;F=7.546,P<0.01),年级变量在手机依赖总分及行为(心理)耐受性维度上差异显著(F=2.941,P<0.05;F=3.082,P<0.05);(2)UCLA得分与手机依赖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263,0.206,0.311,0.242,0.195;均P<0.05);(3)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机依赖的人际健康维度对孤独感有预测作用(F=7.791,P<0.001).结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自立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感恩在自立人格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SSPS-AS)、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感恩量表(GQ-6)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76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①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人际开放、个人独立、个人主动、个人责任和个人开放与主观幸福感、心理资本和感恩相关显著;②人际独立、人际主动、人际灵活、个人责任、人际开放、个人主动和个人开放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人际灵活、个人责任、人际开放、个人主动和个人开放通过感恩的中介作用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留守经历、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588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722人。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均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与留守经历均呈显著负相关;留守经历对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的预测作用,但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通过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两条路径间接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揭示,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可解释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为提升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亚健康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部分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回收心理亚健康与生活方式的有效问卷544份,运用spss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活方式各自变量与因变量心理亚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6-0.8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生活方式各维度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影响度大小不一,对心理亚健康影响权重从大到小的生活方式依次是人际支持行为、生活规律行为、健康责任行为、健康危害行为、饮食营养行为、运动锻炼行为、生命欣赏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其中人际交往、生活规律、健康责任和健康危害等4个维度对心理亚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P〈0.01)。结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对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具有较强的解释作用,改善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从生活方式入手将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大学生对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自评量表同时对710名地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交往等主要社会生活事件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进行测评,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发现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积极与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维度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应对与其反映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部分因子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主观幸福感是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心理参数,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尺度之一。研究高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对做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不同解释风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解释风格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36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解释风格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和人际关系困扰上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大学生的不同解释风格影响着其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安徽省9所高校共计1 6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休闲参与、休闲满意与主观幸福感3个量表统计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休闲参与、休闲满意与主观幸福感3个概念上两两之间存在典型相关性。当休闲参与频率较高时,或是获得较高程度的休闲满意时,人们对于整体生活质量会有较高的满意度,而主观幸福感是预测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研究结果,针对大学生休闲教育及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