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400名民族院校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困扰程度较严重;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人际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大五人格5个维度的相关均显著;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尽责性、开放性和人际关系均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聋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同伴关系问卷以及儿童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聋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生在人际信任、同伴关系以及孤独感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住校与非住校聋生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住校聋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住校聋生;人际信任与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会因为聋生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男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效应,而在女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成立。结论:人际信任通过同伴关系的中介和性别的调节对聋生的孤独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对488名有留守经历和581名非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羞怯与孤独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和社会支持在羞怯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留守经历大学生羞怯体验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显著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没有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留守/非留守经历大学生羞怯、自尊、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均相关显著(r=-0.21~0.52,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羞怯正向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其孤独感,但是自尊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羞怯不但正向预测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孤独感,还通过自尊和社会支持间接预测其孤独感,多重中介模型成立。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及内隐测量的方法,以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探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自我认同的调节作用.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无统计学意义,在强迫、抑郁和偏执因子上有统计学意义;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整合、自尊水平、自我认同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自我认同在民族认同整合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因此,应加强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教育,提高自我认同感,促进认同整合,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教师学校归属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教师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对重庆市153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学校归属感和职业认同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学校归属感、职业认同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在学校归属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8.10%。结论:特殊教育教师学校归属感和职业认同对其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学校归属感也会通过职业认同间接地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民族认同问卷对2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或P<0.001);②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之外的民族区分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民族认同对民族区分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或P<0.001)。由此可见:个体对本民族(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和外民族(国外民族)的低区分联系在一起;民族认同的排他性(民族区分)受个体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体间的竞争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学校氛围对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学习投入的影响及学校归属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学校氛围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贵州省527名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校氛围、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学校归属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校氛围和学习投入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链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5%。由此表明,学校氛围可直接影响学习投入,也可通过学校归属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64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集体自尊与同伴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集体自尊在性别、是否担任班干部、是否参加社团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与同伴关系和集体自尊水平,以及其同伴关系与集体自尊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不仅可以直接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集体自尊,还可以通过影响其同伴关系状况进而间接地正向预测集体自尊;同伴关系在学校归属感影响集体自尊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刍思维量表(RRS)、孤独感量表(UCLA)、社交焦虑量表(IA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对50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反刍思维与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述情障碍均呈正相关;述情障碍与孤独感、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的直接路径效应显著,孤独感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社交焦虑在反刍思维和述情障碍之间中介效应显著,其Bootstrap 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0.34, 0.89)、(0.14, 0.46)、(0.04, 0.22);多重中介模型存在性别间的跨组等值性(Δeffect=0.17,Z=1.05,P0.05)。结论:大学生反刍思维既可以直接预测述情障碍,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和社交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述情障碍,且多重中介模型在性别间具有测量等值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刺激-机体-响应(SOR)模型和场所依恋理论,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利用AMOS统计软件对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同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显著正向影响顾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上述变量将进一步引发顾客的场所依恋.此外,顾客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会支持感对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同顾客的场所依恋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中介效应.该结论更为深刻和细致地刻画了顾客在服务场景中的社会线索刺激下的心理机制,为服务场景中社会线索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考察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羞怯量表、UCLA孤独量表得分第三版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在贵州省8所高校抽取的1 1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量表得分、孤独感量表与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27,r=0.29,均P<0.001),羞怯量表得分和孤独感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r=0.49,均P<0.001);羞怯和孤独感均可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均P<0.001),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成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抽样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二年时间从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研究,证明合理的体育锻炼对维持或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体育锻炼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来揭示科学的锻炼方法有助于改善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不但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会对多民族地区和国家稳定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是民族认同的基础,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包含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城市社会化进程中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2名农村大学生和121名城镇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农村大学生孤独感覆盖面广,接近中等水平.2)农村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3)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性别、专业、年级差异.4)社会支持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结论 应关注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民族院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正负情感、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维护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以1015名民族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满意度"、"正负情感"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民族院校大学生具有中等程度的生活满意度;(2)民族院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正负情感、领悟社会支持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学科和学习成绩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民族院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正性情感、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4)正负情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有非常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民族师专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黔西南民族师专18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校学生SCL-90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性别、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测试结果和讨论分析,提出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助于我国民族大团结和国家的稳定。探究当代大学生民族观现状和民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有助于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形成。通过宣传教育、实践教育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警惕与防范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可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统计分析法、试验法,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民族风景区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叙事工程.在毕节市梨树镇上小河村,民族风景充当了当代白族身份认同的新载体.它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通过文化价值、文化延续,乃至文化身份,形成一种民族共享的建构模式,并借此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马梅 《甘肃科技》2013,29(16):61-63
分析了民族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及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民族院校图书馆对民族大学生进行素养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