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等温热处理半固态挤压的方法制备Mg2Si/Al复合材料,研究等温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和挤压比压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布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等温热处理后得到了基体α-Al和Mg2Si增强相双球化的半固态组织,其中,Mg2Si颗粒呈现球化,α-Al呈现规则球形或椭球形.当挤压比压恒定时,Mg2Si/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中α-Al和Mg2Si颗粒的球化随着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同时α-Al的粗化也更加明显;当等温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恒定时,挤压比压对半固态挤压Mg2Si/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不大.硬度测试表明,当挤压比压恒定时,布氏硬度随着等温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当等温热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恒定时,随着挤压比压的增加,布氏硬度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万能材料试验机,通过界面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铜/铝/铜冷轧复合薄带的热处理工艺,并讨论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铜铝冷轧复合薄带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随退火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复合带强度降低,塑性增强;退火后复合带界面宽度为2~5μm,界面有脆性化合物CuAl2,CuAl和Cu9Al4生成;410℃退火,保温10 min时复合带综合性能最佳,为复合薄带的最佳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NM600耐磨钢应用于恶劣工况下的耐磨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热处理参数,包括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等,对于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是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功、布氏硬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回火温度升高,伸长率先小幅上升再缓慢下降,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冲击功和布氏硬度均呈下降趋势。试验钢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主要是板条马氏体、还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和碳化物。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在860℃淬火保温30 min,200℃回火保温60 min。所获得的最优工艺性能为:抗拉强度1 956.2 MPa、屈服强度1 566.7 MPa、伸长率12.7%、-20℃冲击功19.2 J、布氏硬度576.5 HB。  相似文献   

4.
采用浇铸法制备铜铝复合材料,并对铜铝复合材料的组织、导电性以及结合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光显微镜观察双金属结合界面微观组织形貌,用能谱仪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用X射线衍射仪进行物相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铝液浇铸温度的升高,铜铝复合材料结合强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复合材料导电性则出现先缓慢下降再急剧下降的趋势.在浇铸温度为720 ℃时,铜铝复合材料组织分布均匀,结合强度较好,导电性下降较缓慢.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金属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制备铜铅/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和界面处相组成进行分析,测定铜铅型轴瓦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粘结强度.结果表明,专用钢背材料和铜铅合金复合,复合材料粘结强度σ为150 MPa;用08Al钢作钢背,复合材料粘结强度为85 MPa.不同钢背材料对双金属粘结强度产生不同影响,双金属界面金相组织观察和二次电子像结合能谱分析表明,铅均匀分布,未产生偏析现象,Fe原子和Cu原子互扩散而提高了双金属粘结强度.  相似文献   

6.
扩散焊接条件下复合材料接合区界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材料SiCw-6061A1扩散焊接接合区基体-基体、弱吉相-基本、弱强相-增强相三种界面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当焊接温度低于复合材料固相线温度时,基体-基体界面可以实现良好结合,而增强相-基体-增强相-增强相界面难以实现结合。发现在铝基复合材料SiCw-6061Al液、固两相温度区间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当焊接温度达到该温度时,接合区出现一定数量的液态基体金属,不仅基体-基体、增强相-基体界面可以实现较好结合,而且增强相-增强相界面将转化为增强相-基体-增强相界面,焊接接头强度达到母材强度;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非夹层液相扩散焊接”新工艺,成功实现复合材料SiCw-6061Al扩散连接。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高强度的Ti3Al基合金接头,采用热-力学模拟试验机Gleeble 1500D进行了Ti-23Al-17Nb合金的高真空扩散连接的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连接压力、提高连接温度以及延长保温时间能促进接头界面的焊合,但也会导致接头变形加大和基体相B2的粗化。优化的连接温度、连接压力和保温时间分别为980℃、7 MPa和30 min,其接头室温和650℃拉伸强度为921 MPa和639 MPa,分别达到了原始母材对应温度下的强度的95%和91%。低连接参数下的接头断裂发生于结合界面,而高连接参数下的接头断裂发生于远离结合界面的母材中,其断裂方式属于准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8.
27SiMn液压支架管经过调质热处理来实现其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热处理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淬火温度、淬火保温时间、回火温度和回火保温时间)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优热处理工艺制度为930℃,40 min淬火和480℃,50 min回火.经最优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其力学性能为:屈服强度895 MPa,抗拉强度1030MPa,伸长率15%,断面收缩率54%,冲击功53.3 J,满足了GB/T 17396—1998标准中对27SiMn钢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铜与锰金属粉末的烧结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铜-锰固溶体的方法,研究了铜-锰粉末压坏的烧结特性,结果表明,利用粉末冶金法烧结铜-锰混合粉末,可以形成单相固溶体,其扩散机理属于单向扩散,即锰进入了铜,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铜-锰烧结压坏的密度和硬度都有下降的趋势,铜-锰粉末经混料,预压、热压成型后,按不同烧结参数(包括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在800℃烧结,保温50h,可制得铜-锰固溶体。  相似文献   

10.
铝/铜复合界面金属间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轧复合板轧制后要进行一定的热处理以加强界面的结合强度,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如在界面形成不利于界面结合的化合物,本文对冷轧制备的铝/铜层状双金属片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下扩散热处理后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生长规律,初步建立了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扩散偶来研究碳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在钢中的扩散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但是扩散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焊接。以往的焊接法,由于焊接温度很高,在焊接过程中扩散偶内部扩散组元已发生显著地扩散。本文作者把当前在焊接工艺中已用于生产的真空扩散焊接工艺用来制作扩散偶,并为此设计制作了一台专门用于制作扩散偶的小型真空扩散焊接设备。实际使用结果表明:用它制作的扩散偶,焊接温度很低≤750℃,焊接面平直,扩散组元无明显扩散(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扩散层厚≤0.02mm),且焊接强度较大,经拉伸实验证明不会在焊接面开裂。已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扩散偶研究了碳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在不同成分的钢中的扩散规律,并测出了这些原子的扩散系数。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已在其它文章中发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非线性扩散方法的原理;对图像处理领域的非线性扩散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探讨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离子扩散系数在蓝宝石扩散热处理改色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实际测定扩散蓝宝石样品中的扩散层厚度和热处理工艺条件 ,计算了Fe2 ,Ti4 致色离子在蓝宝石中的扩散系数 ,分析了Fe2 ,Ti4 离子扩散系数DFe和DTi的影响因素 ,论述了致色离子的扩散系数在蓝宝石扩散热处理改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蓝宝石中Ti4 离子的扩散系数明显大于Fe2 离子 ,二者分别为6 .5 7× 10 -9cm2 ·s-1和 1.6 2× 10 -9cm2 ·s-1.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扩散偶来研究碳、氮原子和氧原子在钢中的扩散是一种很有用的方法[1]。本文作者利用真空扩散焊接工艺来制作扩散偶,并为此设计制作了一台小型真空扩散焊接设备。已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扩散偶研究了碳、氮原子在不同成分钢中的扩散规律,并测出了这些原子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5.
高层旅馆建筑火灾烟气扩散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得出火灾产生烟气的速率较关闭门窗的渗漏空气量大得多 ;分析了影响火灾烟气扩散的各种压力作用机理 ,特别提出了燃烧过程好象一台不断运转的小型“风机” ,燃烧过程产生的浮力和膨胀力为高温烟气沿顶棚扩散、沿外窗外逸提供动力 ,并指出火风压不能简单的用空气柱重量差计算 ;利用流体力学能量方程理论 ,分析了 5种情况火灾房间的压力变化和火灾烟气泄出的情形 ;得出了火灾烟气可能出现的扩散形式 .图 4,表 3,参 8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徐渝的知识传播模型,指出该模型阐述的规律适用于知识在企业中自然增长的状况,而考虑企业对知识传播的努力因素时该模型就不再适用. 在分析企业努力进行知识传播机理的基础上,对知识传播模型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模型认为如果企业努力传播某项知识,则会要求非知识拥有者都参加培训、进行学习,从而知识拥有者数量的增长速度与企业中非知识拥有者数量成正比,随着知识的不断传播,企业的知识传播将遵循先快后慢的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过程,建立了染料在染液中的对流扩散动力学模型,并采用相关数值方法分别对染液静止和流动时的扩散方程进行求解,通过对两个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求解得到了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染料在染浴中的扩散速度.从两种情况下扩散速度的比较中可以得到染液流动对染料扩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料在流动染液中扩散速度比在静止染液中要快得多.因此,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染料在染液中的扩散速率主要取决于流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分子动力学中的静态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单个增原子(Cu, Ag, Pd)以及二聚物(CuCu, AgAg, PdPd, CuAg, CuPd)在金属铜表面上的扩散势垒,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1)相对交换机制而言,Cu表面增原子和二聚物容易通过跳跃机制扩散;不同种类的增原子的跳跃扩散势垒的大小关系是E(Ag)相似文献   

19.
假设井巷紊流传质中质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相似,借助紊流传递理论,考虑问题的物理意义,导出了井巷污染物横向紊流扩散系数K_y及其断面平均值K_y其中α、α,和R_e分别是井巷半径,摩擦阻力系数、断面平均风速和Reynolds数,r是横向尺寸,实验室风峒试验结果和理论值相当吻合,试验满足Reynolds相似。  相似文献   

20.
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是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也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技术扩散资料,对合肥市高新区实地调查,通过分析技术的空间扩散过程,认为技术势能、空间距离、扩散通道和扩散环境是影响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为下一步优化试验区企业布局的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