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微波辅助多元醇法,以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PVP为表面活性剂,CuCl2为控制剂,快速制备Ag纳米线.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了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产物Ag纳米线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分析(UV-Vis),对Ag纳米线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Ag纳米线直径为100 nm左右,呈面心立方晶体结构;UV-Vis图谱显示,在380nm和350nm处出现了吸收峰.此外,对Ag纳米线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得出控制剂CuCl2的加入对银纳米产物的形貌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低温固相合成形貌和晶相可控的CdS纳米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面活性剂为形貌控制剂,通过低温固相反应成功制备出具有不同晶相和形貌的CdS纳米晶.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结构对最终纳米晶的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以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9醚为形貌控制剂,则所制备的产物为立方晶系的β-CdS球形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直径为5-15 nm;而用聚乙二醇400为形貌控制剂时,则所制备的产物为六方晶系的CdS纳米棒,纳米棒的直径为20-80 nm、长度为100-400 nm.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显微镜技术对所制备纳米晶的成分、晶相、形状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分析.对不同形貌CdS纳米晶的形成机理作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CdS纳米棒的表面活性剂软模板诱导自组装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3.
在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法制备的硅纳米线表面,通过喷墨打印纳米银油墨制备了银纳米粒子/硅纳米线复合结构基底.通过调节刻蚀时间和刻蚀温度,探究硅纳米线的微观形貌变化,及其对基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纳米线的长度随着刻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刻蚀温度为40℃、刻蚀时间为8 min时,能够激发更强的SERS信号.银纳米粒子/硅纳米线对探针分子罗丹明6G的最低检测限为10-7mol·L-1.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出具有一维棒状和球型状的CuO纳米晶.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对CuO纳米晶的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反应过程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液态环境中进行时,所制备的CuO为一维棒状纳米晶.纳米棒的直径为6~14 nm、长度为100~400 nm;当反应过程在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9醚液态环境中进行时,则所制备的CuO为球形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直径为4~11nm,平均直径为7 nm.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显微镜技术对所制备纳米晶的成分、晶相、形状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分析.对不同形貌CuO纳米晶的形成机理作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CuO纳米棒的表面活性剂软模板诱导自组装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银纳米棒前驱液中引入柠檬酸钠、双氧水以及硼氢化钠,成功制备出银纳米三角片.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紫外-可见-近红外(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red,UV-Vis-NIR)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银纳米三角片的边长约为100 nm,且为面心立方晶体(face centered cubic,fcc)结构;银纳米三角片的形貌与银纳米棒前驱液的加入量有关.通过分析UV-Vis-NIR光谱,发现银纳米三角片在830 nm处具有很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峰.因其良好的红外吸收性能,银纳米三角片可被应用于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电极.  相似文献   

6.
利用离子交换技术结合溶剂热还原法在玻璃中及其表面生长Ag纳米颗粒制备了银纳米粒子-玻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离子交换及还原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交换温度、还原时间或还原温度的增大,银纳米粒子-玻璃复合材料的吸收峰均蓝移;而随交换时间的延长,吸收峰先是红移再发生少量蓝移.在波长为400 nm的激发光下,银纳米粒子-玻璃复合材料在530 nm附近具有一个较宽的发射带,且其发光强度随交换时间、还原时间或还原温度的增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离子交换技术结合溶剂热还原法在玻璃中及其表面生长Ag纳米颗粒制备了银纳米粒子-玻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离子交换及还原条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交换温度、还原时间或还原温度的增大,银纳米粒子-玻璃复合材料的吸收峰均蓝移;而随交换时间的延长,吸收峰先是红移再发生少量蓝移.在波长为400 nm的激发光下,银纳米粒子-玻璃复合材料在530 nm附近具有一个较宽的发射带,且其发光强度随交换时间、还原时间或还原温度的增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Sn基底为活性基底,通过不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采用原位置换法在其表面制备出形貌各异的银纳米粒子薄膜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 并考察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对其薄膜基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液中表面活性剂种类的改变,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发生改变.当表面活性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时,制备出的由银纳米粒子具有极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移;并且以此条件得到的SERS活性基底具有极强的SERS信号.  相似文献   

9.
在反胶束体系中制备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颗粒的结构和形貌.首先,在水体系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3 nm的Fe3O4纳米粒子,并用有机小分子柠檬酸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加入氨水后形成稳定的Fe3O4胶体溶液.然后,将此胶体溶液作为水相滴加到Triton X-100/环己烷/正丁醇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助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中,搅拌后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反胶束体系.在反胶束内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乙酯水解,从而获得SiO2包覆的Fe3O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水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浓度比ω,可以达到调控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形貌的目的.当ω=9时,可获得尺寸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0.
水合肼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皎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16):1187-11881192
在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保护下,采用水合肼还原AgNO,而得到银纳米粒子,通过XRD检验确认该种方法合成的银纳米粒子具有fcc相;XPS的表征结果显示:银纳米粒子表面价态为零价,说明制备过程中没有被氧化;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光散射仪对粒子的表面形貌和粒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显示粒径在50nm左右,近似圆球形,在正己烷中分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负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双水相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实验测定并绘制了正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双水相相图,考察了温度和外加盐溴化钠对双水相区域的影响,并用电镜观察了双水相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在SDS或CTAB过量的两个区域形成双水相,属于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类型,温度升高导致双水相区域扩大,溴化钠的加大使双水相区域扩大并向混合比增大的方向移动,加入溴化钠后,对CTAB过量区双水相的平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快了分相速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3种不同亲水基结构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alkyl benzene sulfonate,AB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十二烷基羧酸钠(sodium dichloroisocyanurate,SDC))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etyltri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的复配体系的性能,考察复配体系的相容性、泡沫量、泡沫稳定性、接触角、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阴阳离子复配体系在摩尔比接近1∶1时,整个体系的泡沫性能下降,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趋于最大值,接触角趋于最小;在SDC-CTAB体系中,当w(CTAB)=10%~30%时,复配体系和胜利油田的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四种吲哚方酸菁染料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曲拉通(TX-100)水溶液中的吸收发射光谱,结果表明:这些吲哚类方酸菁染料可以与胶束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随着胶束的形成,染料的最大吸收和发射光谱都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4.
CTAB对血红蛋白仿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表面活性剂介质存在下,血红蛋白作为过氧化物模拟酶,以邻苯二酚供氢体底物的催化特性和反应条件,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理,稳态速率法测定了米氏常数(Km)、米氏速率(Vm)及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试验表明本体系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存在和pH10.3的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在258nm处有最大的吸收峰。  相似文献   

15.
掺铟氧化锡(ITO)是一种宽带隙透明导电半导体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平板显示器和气敏元件等。该文利用碳热还原方法成功制备出铟掺氧化锡"之"字形掺铟氧化锡纳米线结构,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能谱分析观测纳米线的结构形貌以及成分分析,提出了一种"之"字形结构可能的形成模型,并进一步研究了氧化铟锡在室温下的光致发光性能;光致发光光谱主要包含有5个发光峰,分别是紫光峰(400 nm)、蓝光峰(452 nm,470 nm)、青光峰(487 nm,497 nm)。  相似文献   

16.
在有和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中性表面活性剂Brij35三种胶束和预胶存在下研究了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PNPB)碱性水解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TAB和Brij35胶束和预胶束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碱性水解反应均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而SDS胶束和预胶束对4-硝基苯酚苯甲酸酯碱性水解反应有禁阻作用.这种催化和禁阻作用主要来自于胶束所产生的局部浓度效应,静电效应和微极性效应.应用假相动力学模型,获得了胶束和预胶束催化反应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良的CTAB法、SDS法、高盐低pH法提取蒲公英药材基因组总DNA,通过紫外吸收、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与浓度.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所得DNA纯度最高,电泳条带最清晰、完整性好,可作为RAPD,ISSR等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我们自己开发设计的无纸记录仪器,从铈离子催化的经典B-Z振荡反应出发,探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Brij35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对其振荡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其在该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时,都会对振荡反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趋势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考察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和乳化能力,并研究无机盐对混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m(SDS):m(CTAB)为8:2时,表面张力低至29.25mN·m^-1,表现出较强的表面活性,且无机盐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对煤油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囊泡为模板, 用氨水溶液提供缓冲环境, 甲阶酚醛树脂为前驱体, 控制表面活性剂配比, 反应温度和时间不变, 通过改变搅拌速率得到纳米/微米级酚醛树脂多层中空球, 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 热重分析仪(TGA)对所得微球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酚醛树脂中空纳米球的粒径为50~60 nm, 球壳厚度约为10 nm; 酚醛树脂中空微米球分为单室和多室两种形貌, 单室中空球粒径为2~5 μm, 多室中空球粒径可达10 μm, 球壳厚度约为500 nm; 两种形貌的酚醛树脂中空球的球壳均为多层周期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