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腹足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质元素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17.97%),黑足鲍的粗脂(1%)和粗糖(9.29%)含量最高;杂交鲍氨基酸总含量(58.91%)和呈味氨基酸含量(28.77%)最高,黑足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21.33%),皱纹盘鲍氨基酸总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黑足鲍与杂交鲍脂肪酸种类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皱纹盘鲍。实验共测定9种矿物质元素,除了黑足鲍腹足部肌肉Mn、Cu含量明显高于皱纹盘鲍和杂交鲍外,3种鲍其他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不大;黑足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皱纹盘鲍最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种间杂交,亲本某些遗传性状缺陷在子代中得以改良,并且获得的杂交F1代部分性状优于双亲,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的性腺发育控制技术和温控转换受精技术,对皱纹盘鲍与黑足鲍进行了杂交和自交育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皱纹盘鲍♀×黑足鲍6的杂交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23.4%和32.87%,皱纹盘鲍自交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7.97%和76.86%,二者附着率和变态率相近;在水温20℃,盐度3.0%的条件下,杂交鲍胚胎发育速度明显比自交鲍滞后,但生长速度明显高于皱纹盘鲍,体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3.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代的脏器和肌肉中的7种同工酶(MDH、POD、EST、CAT、ODH、SOD和LDH)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究双亲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的表达情况以及3种鲍鱼品系之间产生差异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两亲本中部分同工酶谱表达相似,如ODH和肌肉中的POD、EST在父母本中酶谱相同;同时两个亲本之间的同工酶谱具有差别,MDH、LDH和内脏中EST的酶谱均存在稳定的种间差异。杂交F1代的同工酶谱与母本皱纹盘鲍的相似,其中POD、EST、LDH、SOD和肌肉中的MDH酶谱均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黑足鲍的差别较大,说明主要是母本的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代的脏器和肌肉中的7种同工酶( MDH、POD、EST、CAT、ODH、SOD和LDH)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究双亲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的表达情况以及3种鲍鱼品系之间产生差异的分子基础。结果表明,两亲本中部分同工酶谱表达相似,如ODH和肌肉中的POD、EST在父母本中酶谱相同;同时两个亲本之间的同工酶谱具有差别,MDH、LDH和内脏中EST的酶谱均存在稳定的种间差异。杂交F1代的同工酶谱与母本皱纹盘鲍的相似,其中POD、EST、LDH、SOD和肌肉中的MDH酶谱均与母本相同,而与父本黑足鲍的差别较大,说明主要是母本的同工酶基因在杂交F1代中表达。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黑足鲍(Haliotis iris)及其杂交鲍腹足胶原多肽的制备和性质,并采用总还原力、对O-2·和·OH自由基清除率和致衰小鼠灌胃胶原多肽后体内MDA、SOD和GSH-PX变化来评价3种鲍胶原多肽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鲍的胶原蛋白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23.44%、30.78%和26.92%,皱纹盘鲍与杂交鲍胶原蛋白含有α1、α2、β和γ链,而黑足鲍胶原蛋白没有γ链;来自3种鲍的胶原多肽均呈现出较高的还原力、O-2·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O-2·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3.03、2.40、1.15 g/L,对·O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4.12、3.58、3.70 g/L;灌胃3种胶原多肽后,致衰小鼠肝脏和血清的MDA含量均降低,SOD和GSH-PX活力均上升。三者比较,杂交鲍胶原多肽在降低MDA含量、提高GSH-PX活力的作用最强,黑足鲍胶原多肽在提高SOD活力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皱纹盘鲍、黑足鲍、黑唇鲍和杂交鲍(皱纹盘鲍♀×黑足鲍♂)菌群结构特征、多样性.结果表明,OTU数量、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为黑足鲍最大,黑唇鲍最小;4种鲍肠道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占比达到61.93%~95.78%.其中,皱纹盘鲍、黑足鲍和杂交鲍中绝对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而黑唇鲍为软壁菌门;冷泥杆属(Psychrilyobacter)、弧菌属(Vibrio)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为4种鲍肠道的优势菌属,占比达到39.70%~53.65%;4种鲍核心菌群共有175个OTU,相对丰度超过1%的共有11个OTU;Anosim和Adonis分析均发现杂交鲍与黑唇鲍、杂交鲍与黑足鲍、皱纹盘鲍与黑唇鲍肠道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efSe分析鉴定出4种鲍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的Biomarker共有7个,包括黑足鲍的6个和杂交鲍的1个.  相似文献   

7.
采用皱纹盘鲍与九孔鲍进行杂交,并与两亲本自交进行育苗比较.结果表明:自交组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存活率显著高于杂交组(P0.05);皱纹盘鲍(♀)×九孔鲍(♂)和皱纹盘鲍(♂)×九孔鲍(♀)杂交的受精率分别为0.9%和3.2%,受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孵化率分别为12.4%和13.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之间幼体存活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自交组和杂交组之间的鲍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明显比自交组合的要快;但杂交组中稚鲍的存活率和自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杂交是改良种质的有效方法,杂交后代往往具有生长率、存活率、抗逆性方面的优势.为研究杂交对鲍的耐热性的影响,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西氏鲍(Haliotis gigantea)以及它们的正反交F1代为研究材料,以半定量PCR为研究手段研究了在梯度温度应激下,2种热休克蛋白(HSPs)在4个群体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温度下,西氏鲍具有最高的HSPs水平;在应激条件下,皱纹盘鲍的HSPs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他3个群体的HSPs水平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在相对高温的30℃条件下,皱纹盘鲍的HSP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个群体.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正反交F1代明显地继承了西氏鲍的耐高温能力,表现出杂种优势或中亲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鲍体表黏液的免疫机制,利用生化测定的方法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西氏鲍(Haliotis sieboldii Reeve)及杂色鲍不同杂交群体鲍体表黏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比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鲍中,西氏鲍体表黏液中AKP、T-SOD的比活力最强,显著高于杂色鲍台湾群体,这与生产实践中西氏鲍抗逆性强、存活量高相吻合,推测AKP、T-SOD是较好的免疫指标性酶;而在杂色鲍不同的杂交群体间,台湾♀×F1♂杂交群体与F1♀×台湾♂杂交群体体表黏液中3种酶比活力均最高,推测这种杂交方式能够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本研究有助于为鲍的选育和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PCR技术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黑足鲍(H.iris)和黑唇鲍(H.rubra)3种鲍16S rRNA基因扩增,纯化后测序。结果表明:皱纹盘鲍、黑足鲍和黑唇鲍序列长度分别为544、546、550 bp,序列AT含量分别为58.1%、56.1%和55.9%,三者序列同源性高达94.18%,碱基变异位点分别集中在9~34 bp、248~295 bp、326~375 bp。所得结果与Genebank中22种鲍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25种鲍遗传距离距离在0.00~0.14之间;用NJ和ML法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鲍科系统发育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并且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物种容易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1.
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是分析远缘杂交染色体组结构的有力工具。为了提高杂交鲍GISH的信号强度,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和杂色鲍(H.diversicolor)杂交子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杂交缓冲液中探针质量浓度、封阻DNA质量浓度,以及去离子甲酰胺、硫酸葡聚糖或聚乙二醇6000的含量对GISH信号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缓冲液中,探针质量浓度应大于6.25 ng/μL,封阻DNA(鲑精DNA)的适宜质量浓度约为探针的10倍,去离子甲酰胺的适宜体积分数约为30%,硫酸葡聚糖的适宜体积分数为12.5%~17.5%。此外,用7.5%的聚乙二醇6000替代硫酸葡聚糖可以提高杂交信号,但存在信号噪点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于2005年11月~12月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西氏鲍与盘鲍进行了杂交育苗实验,获得西氏鲍♀×盘鲍♂、盘鲍♀×西氏鲍♂、西氏鲍♀×西氏鲍♂和盘鲍♀×盘鲍♂4个组合的F1代.对西氏鲍和盘鲍的卵径以及4个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胚胎发育速度、子代早期阶段的生长速度以及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西氏鲍和盘鲍的卵黄径并无明显差异,而二者的卵膜径差异显著.西氏鲍♀×盘鲍♂的受精率为19.1%~65.3%,孵化率为76.3%~84.8%.盘鲍♀×西氏鲍♂的受精率为22.3%~82.7%,孵化率为77.1%~85.2%.在水温19.0℃、盐度30的条件下,杂交组合比自繁组合的胚胎发育速度明显滞后.在鲍苗生长的早期阶段(12、20、30、60 d),各组合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100 d后,杂交子代的生长速度快于盘鲍和西氏鲍的自繁子代,其中以西氏鲍♀×盘鲍♂的生长速度最快,与其它组合相比差异显著(p<0.05),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但是,在180 d内,杂交组合和自繁组合稚鲍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属腹足类软体动物。在其人工育苗中,往往环境有害因子对鲍鱼幼体有明显的毒害作用。为克服这些有害因子,以利于人工育苗工作正常进行,我们开展了锌、铜离子对皱纹盘鲍幼体毒性试验工作。浙江北部沿海与我国重要的上海经济区相邻,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各种污水直接排放入海。因此,研究各种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在水产资源环境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害作用研究报导较多,但有关有害物质对皱纹盘鲍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浓度的氨海水激活解剖获得的皱纹盘鲍精子并进行激活率和受精率的测定.以自然海水作基础溶液,以二甲基亚砜(DMSO)和甘油(Gly)做保护剂,在不同降温程序下,将解剖获得和经诱导自然排放的皱纹盘鲍精子置于液氮罐中保存24 h,解冻后检测精子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加入自然海水后有64.27%的解剖精子被激活,但不能受精,经氨海水处理后的精子在0.02‰浓度条件下激活率和受精率最高,分别为85.60%、67.42%.自然排放和解剖获得的精子在14%DMSO、4℃平衡15 min,-20℃时平衡5min,-80℃时平衡5 min条件下精子存活率最高,分别为48.15%和64.01%.  相似文献   

15.
网箱养殖与野生黄姑鱼肌肉营养成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测定了网箱养殖和野生环境下黄姑鱼的肌肉营养组成,对两者的营养成份进行比较,采用现时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粗蛋白、粗脂肪、灰分、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结果表明:野生和网箱网箱养殖黄姑鱼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8.57%和17.55%;粗脂肪含量为1.86%和0.91%;灰分含量为1.81%和1.51%;常量及微量元素种类均比较齐全;18种氨基酸总量为22.03%和20.20%,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6%和9.31%,4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为7.56%和8.14%;主要脂肪酸有5类12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总量的61.6%和63.5%,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两者之和的含量为10.7%和10.1%。结论网箱养殖黄姑鱼肌肉中营养组成与野生的比较接近,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脂肪酸含量丰富,并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和评价鲣鱼精巢营养成分、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组成及含量。利用气相色谱、氨基酸分析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鲣鱼精巢脂肪酸、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组成。常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新鲜鲣鱼精巢水分含量为(76.36±1.14)%;干燥的精巢中粗蛋白、粗脂肪、总核酸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52.71±0.42)%、(10.36±0.79)%、(27.59±0.43)%和(3.34±0.14)%。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鲣鱼精巢中精氨酸含量最高(9.29±0.09)%,其次为谷氨酸(5.95±0.05)%和赖氨酸(4.05±0.04)%;含有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7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22%;元素分析表明鲣鱼精巢的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563.048±3.042)mg·kg~(-1),微量元素中锌含量最高(60.243±9.023)mg·kg~(-1);鲣鱼精巢中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53.25%、35.69%和11.07%;在鉴定出的13种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49.97±0.16)mg·100~(-1)·g~(-1)。鲣鱼精巢可作为药用鱼精蛋白、活性肽和DHA制备的优质原料,亦适宜作为补钾、补锌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中的氨基酸、矿质元素、总糖、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暗褐网柄牛肝菌子实体富含矿物质和蛋白质,并含有17种氨基酸.在矿质元素中,铁、磷和钾的含量相对较高.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质量的38.0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质量比为0.6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软体动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机体抗菌免疫中的作用,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得到皱纹盘鲍MMP-16、MMP-17和MMP-21 3个基因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多序列比对。此外,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Hdh-MMPs在皱纹盘鲍不同组织及副溶血弧菌感染前后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Hdh-MMPs序列包含完整的催化结构域和(或)类血红素结合区,Hdh-MMPs蛋白与多种软体动物的MMPs具有序列相似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dh-MMP-16和Hdh-MMP-17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而Hdh-MMP-21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Hdh-MMP-16的表达量在鳃中呈现上升趋势,而Hdh-MMP-17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dh-MMP-21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呈现一定程度的上调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Hdh-MMP-16/17/21可能与皱纹盘鲍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先天免疫性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和RACE技术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肌肉中克隆亮氨酸氨肽酶基因cDNA序列,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皱纹盘鲍亮氨酸氨肽酶(Haliotis discus hannai leucine aminopeptidase,Hdh-LAP)cDNA全长共3251 bp,包含5'非编码区(5'UTR)56 bp,3'非编码区(3'UTR)651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2544 bp,共编码847个氨基酸残基。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氨基酸序列与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霸王莲花青螺(Lottia gigantea)、囊舌虫(Saccoglossus kowalevskii)的亮氨酸氨肽酶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5%、68%和61%。预测Hdh-LAP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09 ku,理论等电点为5.16。Hdh-LAP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其中α-螺旋占38.02%,无规则卷曲占30.11%,β-折叠占22.43%,β-转角占9.45%。Hdh-LAP主要分布在细胞质(59.2%)、线粒体(10.0%)和溶酶体(10%)中,推测其可能在能量代谢和辅因子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发挥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调控的作用。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结果显示,Hdh-LAP与牡蛎亮氨酸氨肽酶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dh-LAP基因在鲍肌肉、肝胰腺、性腺、血淋巴细胞、腮、外套膜等6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肌肉次之,性腺最少。  相似文献   

20.
地菍果实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果实的营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含水量为87.18%;总糖含量为3.28%,其中绝大多数为还原糖;每100 g维生素C为2.4 mg;粗蛋白为6.13%;氨基酸总量为9.97 mg/g.FW,其中至少含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4.58%.矿质元素含量丰富,特别是Ca、Fe、Zn含量较高.种子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亚油酸含量高达83.62%.因此,地菍的果实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