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总能以其多样灵活的表现形式以及独特的语用价值,向读者呈现其含蓄美,从而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接受美学理论从文学作品文本意义的实现和译者的创作自由两方面给文学翻译以启示,并为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为研究文学翻译中模糊语言的审美再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继而,总结出以模糊译模糊、以精确译精确、以模糊译精确三种具体的翻译技巧,以成功地实现文学作品模糊美的语际转化。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再现原作的艺术价值与诗学功能,前景化则是文学作品实现诗学诉求的众多语言表达手段之一。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前景化)与诗学功能是互相依存的,语言形式是手段,诗学功能是目的,既然手段服务于目的,动态地操控语言形式以重现这一相互依存关系将直接影响文学翻译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由真、善、美等多种审美基因构成的,潜在着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社会功能。任何一个作家,他之创作文学作品,目的都在于要寻找知音,通过知音的赏识,充分发挥其作品潜在的功能。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社会功能是不可能由作品本身单方面发挥和实现的,它只是具有实现或发挥的可能性,要使作品的价值、功能得以真正显示、实现、发挥,只有通过读者的鉴赏、接受。而文学鉴赏,正是读者以文学作品为审美对象,对文学作品由观赏、品鉴而产生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形象感知与审美理解相统  相似文献   

4.
一谈起翻译,我们都知道必须兼顾两面即忠实与通顺。那是指一般标准,也是对一般翻译的最低要求;对于文学翻译,仅仅这样做还很不够。因为文学作品与其他作品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文学作品是用语言创造的艺术,它不单单是事物的概念和情节的记叙,更具有能够吸引读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意境,有着巨大的审美作用。所以,对于文学翻译的要求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茅盾语)这就是说,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要用流畅易懂的语言,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要…  相似文献   

5.
从翻译与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和"共晓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出发,着重探讨了"语言与生活形式所组成的共晓性的联合"与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关系。虽然"生活形式"和"共晓性"为翻译提供了可能,然而由于其自身及其话语表述的多样性和先验性,反过来又造成了翻译的不确定性,因而在实践中难以被灵活运用,有可能转变为"教条"。但这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启示:人类的价值文化存在多元差异,看待翻译活动也有不同视角,翻译研究在立足于语言和翻译的本体的同时,应该积极向其他学科寻求"共晓",不断为自身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是以语言为材料建构一个形象生动的艺术世界来表达作家的审美理想的。作为狭义文学作品的语言,它不但要通过建构艺术世界来实现审美理想,其自身也要化作审美现实,具有美学意义,那文学语言的风格自然就要有别于其他的日常语言与科学语言。  相似文献   

7.
薛小红 《科技信息》2013,(18):185-186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形式,又是各种语言中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作为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润滑剂",委婉语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西方国家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背景、价值观念和社交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委婉语的翻译成为译者比较棘手的问题。《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在17世纪的时候就被翻译成了多种语言而享誉全世界。《红楼梦》语言独具风格,大量使用委婉语就是其语言特色之一。1980年,中国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出版了英译本《ADream of Red Mansions》,其语言丰富多彩,弘扬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翻译目的论指出,目的准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同时,忠实准则从属于连贯准则,这二者都从属于目的准则。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出发,对《红楼梦》杨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进而分析目的论对于委婉语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目的是,坚决反对在文学作品中将女性置于社会下层,并将翻译附属于文学的哲学传统。为此,女性主义必须探讨翻译是如何被"女性化"的过程,解构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传统译论以及构成其哲学基础的性别逻辑.因此对翻译的性别角色,对规定性的"忠实"伦理以及语言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为了再现原文语言的文体特征,以达到最大近似等效的翻译效果,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翻译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语言变异和方言等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学作品《飘》中的不同译文的实例分析,成功地实现了从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语篇之间的相互转化,为语言变异翻译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存在着的价值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有当它和审美主体发生关系后,满足读者重要时,它的审美价值才会实现。所以文学作品需要读者再创造,读者也能够再创造。  相似文献   

11.
从勒弗维尔翻译思想的立论基础“折射”理论出发,探讨了译者的任务在于根据目的做出相应的改写。改写是对折射的一种继承和发展,翻译行为因为其目的性必然存在着改写现象,这对非文学文本和文学文本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2.
冀丽娟 《科技信息》2012,(35):I0222-I0222,I0255
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成分,探讨原文的意境美如何再现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13.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看鲁迅短篇小说的两个英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举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3):106-110,99
传统的小说翻译研究往往只注重传达原文的内容,而小说中语言形式的意义却往往被忽略。但是忽略语言形式意义往往会导致小说翻译中"假象等值"现象。文章主要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分析鲁迅短篇小说两个英译本,探讨译者在处理原文中"前景化"语言时所采取的策略以及在译文中产生的不同文体效果,从而说明在翻译中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重要性,并从中探究了如何提高译者的文体能力,避免翻译中的"假象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微型小说以小见大,以微显著。它的短小篇幅决定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精练,并蕴涵着丰富的潜台词。微型小说翻译不仅要求有文学翻译忠实再现原文的艺术审美效果,还应在人物语言表达的含蓄与丰富的潜台词方面尽量保持忠实。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艺术家的自由意志的主体性表现.审美创造者的主体性意志或自由意志,是文艺活动“一切秘密中的最高秘密”.文学语言能够充分地体现创作者的自由意志.文学创作的全部活动,皆需要创造者自由意志的参与,创作者越是具有强大的生命意志与自由意志,就越能创造出自由而美丽的语言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的美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中,译者在传递原文意义的同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艺术意境。以杨宪益夫妇的译作《边城》为例,探讨译者如何从语言、句式、修辞三方面再现原作的艺术特征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所译《理查二世》译文风格迥异,在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向,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文本策略,从而分别形成了“豪放、率真、大气”和“含蓄、简洁、典雅”的两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是艺术,是再创造,是语言和文学互输和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它使读者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外贸知识”,丰富译入语语言和译语文学。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殊途同归,应兼收并存,共同为再现原文文学色彩、艺术风格、体现文学价值服务。  相似文献   

20.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