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3,6-二氯吡啶-2-甲酸和2,6-二氨基-吡啶为原料分别采用微波法、常规法经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配体:2,6-双(3,6-二氯-2-吡啶甲酰胺基)-吡啶,其中微波法的产率为70%,常规法产率为50%.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稀土离子Eu3 、Tb3 配合物在不同有机溶剂中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对比.  相似文献   

2.
2,6-吡啶二甲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和有机合成中间体.该文以2,6-吡啶二甲酸为原料,经酰化、酯化、还原和氧化四步合成了2,6-吡啶二甲醛,总收率为30%.该合成路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较温和,是实验室以及工业上制备2,6-吡啶二甲醛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2,6-吡啶二甲酰氧基烃基膦酸酯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的农药,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6-吡啶二甲酰氧基烃基膦酸酯衍生物4a~4i,它们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 and MS测试而确定,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合成的化合物对稗草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4.
从4-氯-2,6-二乙酸吡啶,经4步合成了N,N’-二(2,6-二乙酰吡啶-4-基-)-N,N’-二甲基-1,6-己二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热分析确定了它的分子的结构式。  相似文献   

5.
以2,6-二乙酰基吡啶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吡啶双查尔酮衍生物2,6-二[3-(4-二甲氨基苯基)]丙烯酰基吡啶,经IR、1H NMR、HR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它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热稳定性.理论计算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大的分子极化率.  相似文献   

6.
以2,6-二氨基吡啶和吡嗪羧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双吡啶酰胺多功能桥联配体2,6-双吡嗪酰胺吡啶(L),它是通过把氨基官能团连接到芳香羧酸骨架上的、大骨架酰胺类桥联配体,用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在溶剂热下反应合成了[Ni4(LO)4],[Cu4(LO)4]?H2O,{[Cu4(LO)4][Cu4(LO)4]}?2DMF 3个双吡啶酰胺-金属超分子配合物.通过IR、EA、MS、XRD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能研究.研究了配体由L转变成配体LO反应机理,提出了金属离子配位协助的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2,6-二氨基吡啶是白色的片状晶体,在空气中易氧化而变黑,熔点为119~121℃,是医药、农药、染料、添加剂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中间体。传统工艺是以吡啶和氨基钠为起始原料,首先合成α-氨基吡啶,再由α-氨基吡啶合成2,6-二氨基吡啶,该工艺流程长、收率低,仅有47%,没有实用价值。我们尝试利用吡啶和氨基钠为起始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A作用下,合成2,6-二氨基吡啶,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反应时间少、产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值得工业化推广。1合成原理 利用吡啶和氨基钠合成2,6-二氨基吡啶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相似文献   

8.
以2,6-二溴-4-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重氮化合成了新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双功能螯合剂中间体2,6-二(3-甲基-1-H-吡唑)-4-溴吡啶化合物。结构通过IR,MS,^1HNMR和元素分析等确证,对合成条件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4种氨基醇取代吡啶酰胺分子吡啶-2,6-二[N-(1'-羟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2'-羟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1'-甲基-2'-羟乙基)甲酰胺]、吡啶-2,6-二[N-(1',1'-二甲基-2'-羟基)甲酰胺]的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方法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和紫外吸收光谱,并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与Zn(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4种锌(Ⅱ)配合物的配位模式相同,均为1∶1型(ML),其中酰胺键的N原子和吡啶环的N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参与金属离子Zn(Ⅱ)配位成键。  相似文献   

10.
以苯并咪唑与2,6-二溴吡啶为原料,经过Ullmann反应合成了2,6-双(1-苯并咪唑基)吡啶.目标化合物经IR、1 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表征.对所合成目标化合物的紫外及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它们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及荧光发射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而发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11.
酵母双杂交系统测定抗雌激素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具有抗雌激素作用物质的生物测试法,并对6种工业用酚类物质(4-n-壬基酚,2-sec-丁基酚,2-羟基联苯,3-叔丁基酚,2-叔丁基酚和4-乙基2,6-二叔丁基酚)及氯化三苯基锡的抗雌激素作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氯化三苯基锡显示出极强的抗雌激素作用,强度超过了抗乳癌剂三苯氧胺及其代谢产物4-羟基三苯氧胺。可以推测出有机锡造成软体动物的雄性化作用可能是由其抗雌激素作用引起的。6种酚类物质中,除4-乙基-2,6-二叔丁基酚外,其他5种显示出弱抗雌激素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4-壬基酚显示出雌激素促进作用时,4-n-壬基酚却显示出抗雌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分离方法从药用植物莲叶桐科青藤属植物心叶青藤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酚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toddaculine(1),pentadienoic acid A(2),pentadienoic acid B(3),8-hydroxycarvacrol(4),8-ethoxythymol(5),(1S)-methoxy-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ethane(6),4-ethyl-2,6-dimethoxyphenol(7),P-ethylguaiacol(8),4-methylresorcinol(9),2,6-dimethoxy-4-methylphenol(10),ethyl 4'-hydroxyphenylacetate(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油瓜(Hodgsonia macrocarpa)全株植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C18等色谱方法对油瓜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核磁及质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油瓜的根茎叶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大黄酚(1)、大黄素甲醚(2)、2,6-Dimethoxy-4-methylphenol(3)、蔗糖(4)、葡萄糖(5),用自由基清除率实验检测化合物的氧化性.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和3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芳基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以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环化缩合制得了3种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苯基)吡唑(NH2APC)衍生物,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FT-IR、NMR、MS和元素分析等表征,并测试了化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探讨了其光物理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改进NH2APC的合成方法,降低了合成各步反应成本且收率高,目标化合物光物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用2,6-二(咪唑甲基)-4-氯苯酚分别与邻、间、对-二(溴甲基)苯或2,6-二(溴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取代酚-咪唑钅翁型环番.所有化合物均被MS,1H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6.
17.
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DADNP)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利用DADNP合成2,3,5,6-四氨基吡啶(TA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反应,TAP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重要单体,特别是在合成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双咪唑](PIPD)高分子化合物方面.DADNP的合成效果直接影响着TAP的纯度和产率以及PIPD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工艺和产品性能.本文以大量的实验事实,提出了几种以2,6-二氨基吡啶(DAP)为原料合成DADNP的方法,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DADNP的合成方法,为高分子化合物PIPD的聚合工艺提供了强有力的单体保证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The reaction of 5-(4-hydroxyphenyl)-10,15,20-triphenyl porphyrin with 2,6-dibromomethylpyridine and 4,4‘-dicarboxyl-2,2‘-bipyridine respectively gave 2,6-bis-[5,10,15-triphenyl-20-( 4-phenoxymethyl )-porphyrin-yl]-pyridine(3) and 4, 4‘-di-[5,10,15-triphenyl-20-( p-phenoxycarbonyl)-porphyrin-yl]-2,2‘-bipyridine (4). 5-[4-(4‘- Bromobutoxy) phenyl]-10, 15, 20-triphenyl porphyrin reacted with 2,6-dihydroxymethyl pyridine to give 2,6-bis-[5,10,15-triphenyl- 20-(4-(p-phenoxy)-butoxymethyl)-porphyrin-yl]-pyridine(5). Those new compound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1H NMR, IR, MS and UV-visible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研究4种硝基芳烃类化合物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邻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均能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引进标准剂量(definingdose)概念比较4种硝基芳烃类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4种硝基芳烃类的致突变性强弱为2,4-二硝基甲苯>间二硝基苯>2,6-二硝基甲苯>邻二硝基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