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人普遍存在尊唐黜宋的诗学观,受此影响,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宋诗选本《宋艺圃集》也难免得失参半:首先,编者李蓘在时人冷落宋诗的学术背景下编选宋诗选本,宣传、鼓吹宋诗,其题下注或尾注能考辨所选诗歌重出、误收的现象,能考释诗中所涉人物生平事迹,有些地方能保存宋诗原作者的自注;其次,编者以“离远于宋”、“近附于唐”的标准选宋诗,故所选没有很好地体现宋诗的特征与面貌,不能反映诗人的成就与地位,又随意删削或漏抄原诗,编排顺序也较杂乱,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瑕疵。  相似文献   

2.
《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的诗歌选本《诗海绘章》是一部由南宋人编选的唐宋诗合选本,其中某些诗人未见于《全宋诗》,某些作品《全宋诗》亦失收,因而具有一定的辑佚价值。从文学史来看,其保存的资料丰富了文学史的叙述,也印证了前人的记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恢复文学史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3.
《宋诗钞》是一部深具独裁之识的宋诗选本,对清初宋诗之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该选秉持以宋选宋的诗学理念,追求真情表达与个性风采,博采兼收,不主一偏,较好地呈现了宋诗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创作成就,打破了以唐衡宋的传统选学偏见。但编选者的学术立场使得该选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理学的烙印,渗透了吕留良等人的经世情怀,因此也增加了其意涵的复合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相关文献中辑出为《全宋诗》及《全宋诗订补》所遗之宋诗,包括断句在内计80则,聊作补遗。  相似文献   

5.
从其朋辈的赞誉及《红楼梦》自身来看,曹雪芹具有深厚的诗学素养,这恰促成了他借小说以“传诗”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他的诗学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来践行其诗歌理论主张,可以说良好的诗学素养已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曹雪芹对《沧浪诗话》、《原诗》等诗歌理论著作及《唐诗品汇》、《后村千家诗》及《千家诗》等诗歌选本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同时,他对唐寅的诗作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云韶集》乃陈氏早期的词选本,未刊,稿本今藏南京图书馆。《云韶集》凡二十六卷,选历代词人词作三千四百三十四首。陈廷焯为所选词写了大量评语,有时代概评、词人总评、词作分析,可以见出陈廷焯高超的词学理论水平和独特的鉴赏能力。这些评语汇辑起来就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词话,是词学史的珍贵文献。唐圭璋先生当年编纂《词话丛编》,收入了多种由词选评语汇辑的词话,为词话著作增添了新的品种。今将《云韶集》中的评语加以汇辑,名之“云韶集辑评”,为词话增加一枝奇葩,更为词学研究者提供参考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全宋诗》辑录一代诗歌,程功甚巨,缺漏亦属难免。本文据《永乐大典》本《中兴礼书》及《中兴礼书续编》辑补了《全宋诗》未收之诗159首,为研治宋诗者提供些许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宋代地志补辑《全宋诗》失收宋诗45首,残诗7句和缺诗2首。认为以宋代地志对《全宋诗》进行补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代润州刺史樊晃是杜诗最早的编纂者,其《杜工部小集》为最早的杜诗选本,虽然该书已佚,但从其后杜集注本中征引的《小集》异文中,亦可以约略考知其所选录之杜诗篇目。樊晃《杜工部小集》底本异文是杜诗文本中最初的一批异文,从中窥到杜诗最初流传时的文本面貌,是杜诗校勘学可资依凭的最早材料之一,因而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镜秘府论》东卷“二十九种对”及唐诗创作的偶合形式典型体现着《周易》“错综”思维的三种类型。一是《秘府论》中“对”的装饰感体现出《周易》阴阳交错的骈俪美感;二是《秘府论》中“对”的空间感展示着《周易》无往不复的回旋观念;三是《秘府论》中“对”的自然感呈现出《周易》虚实互补的意境构成。诗歌的音韵、句法、结构、形式变迁诸多方面均有《周易》“错综”思维的痕迹,值得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序志》篇目:“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①这表明了刘勰的文论研究与《周易》之间的密切联系②。具体落实到《原道》篇,可以看出其中的很多语辞材料也渊源于《易传·系辞》。这一现象实际上为我们正确理解刘勰之道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某些思路。不过,由于《文心》研究者大都局限于从单纯的“文”之起源的角度去阐释“道”的蕴意,致使《原道》篇中更本质的深层价值未能得到重视。如有的论者认为刘勰《原道》篇在根本观念上是承袭汉儒经学之《易》观,有的则指出刘勰家秉的是玄学大师王迅之《易…  相似文献   

12.
《易经》是人类摆脱浑沌的一个手段和方法,《易》之“太极”同样包含着对远古宇宙图式的一种拟测,这与神话中的浑沌开辟有着精神上的相通,都体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易经》六十四卦的井然有序其实正来源于原初的浑沌——太极。正是对超越浑沌的渴望,才有了《周易》揭示的宇宙秩序。“太极”的宇宙图式体现了整体思维的模式,与“人类生于蛋”的神话母题一脉相承。《易经》、《易传》、《易纬》在传统意义上的义理与象数语言之外,还有一套神话语言,对《易经》、“太极”进行神圣的描述,从而将其神话化。  相似文献   

13.
语文辞书,尤其是大型的辞书,运用训诂材料解释词义,是非常必要的,也便于读者理解释义内容。本文仅以《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字典》、《词典》)为例,从应注意的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一、词素差错释义隐晦[厄(二)]④车辕前端驾在马颈上的横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得车厄也。”(《字典》(一),第68页)(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诸子集成(五)·韩非子》,第207页)。[卞(一)]②急躁。《左传·定公三年》:“庄公卞急好洁。”杜预注:…  相似文献   

14.
学选本是从事学研究、宣传学主张的一种重要方式。清人所编的重要宋诗总集均大量选录苏诗,且多选七言古诗,少选政治诗,可见其推崇苏诗的共同倾向。然从各自不同的诗学主张出发,他们对苏诗内容、体裁与风格的取舍又同中有异,表现出清人审美趣味与接受宋诗的差异性,另外,囿于某些狭隘的诗学观,其选录苏诗往往有失误、失眼处。  相似文献   

15.
1996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以下简称集注),是目前最可靠也最权威的本子,尤其是它的注释,简而得当,在《毛泽东诗词选》(以下简称选注)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而慎重的修订,特别是订正了一些史实讹误,并增补了一些新注。”(《出版说明)》因而,更加规范和完美。当然,这不等于说也很难说是“毫发无遗憾”了。集注的得失,借用毛泽东的话,大概可从三方面来探讨。一、“有说明的责任”40年前,毛主席曾诚恳地说:“注家蜂起”,“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现…  相似文献   

16.
根据郭茂倩《乐府诗集》关于梁鼓角横吹曲的解题,陈释智匠编纂的《古今乐录》并没有辑入《木兰诗》,也没有“录其题”。依据《木兰诗》文本,从兵制、名物、语言、音韵诸方面的大量文史资料,可以得出《木兰诗》是初唐产生的民歌。从诗歌史着眼,拿《木兰诗》和《木兰歌》的内容同初唐的战争史实对照,可得出《木兰诗》产生的具体时代是初唐高宗或稍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之争,自南宋迄于近代,历时八百余年。或扬唐抑家,或宗宋贬唐,聚论纷法,莫衷一是,形成文学批评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公案。近八缪,独具慧眼,于唐宋诗评加比较,曰:“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放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政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宋诗如寒海秋菊,自留冷香。唐诗如埃荔枝,一颗人口,则甘芳盈须;宋诗如食激揽,初党生涩,而回味隽永。”(《论宋诗》)比喻生动精当,持论公正平允,颇能发人深省。大体说来,唐…  相似文献   

18.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最早的冠服制度在周代已经完全确立,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可以通过头上所戴的帽子予以区分或者识别,成了“昭名分,别等威”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对《诗经》中“冕冠”、“皮弁”与“冠”的具体考证与分析,勾画了先秦时期冠帽的形制、特点以及与礼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20.
《庄子》是部奇书,又是一部“天书”,一向号称“难读”。一个好的版本无疑有助于破解这个难题。如何解读才能既不游离于《庄子》本身,阐明其思想内涵,又有助于欣赏庄文之妙处?这是今天的庄子爱好者,尤其是一些文史研究者所关心的。新近巴蜀书社出版了方勇、陆永品所著的《庄子诠评》(以下简称《诠评》),粗读之下,颇感本书在这方面用力颇深,既稳妥可靠,又新意迭出,可以说是近年来“庄学”研究的一大创获。有人说,大半部中国文学史都受到《庄子》的影响,其实,庄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何止文学一个方面。《庄子》自问世起,便以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