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彦 《科技信息》2011,(34):19-19
承接产业转移是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加快安徽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在产业承接过程中,安徽省既有产业转移带来的积极正面效应,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通过SWOT分析,安徽省应该充分利用比较优势,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加强承接产业监管,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转移的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对它的研究有利用把握转移区和承接区的经济规律,合理制定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政策。本文阐释了产业转移的内在机制,分析了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针对桂东经济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提出了五点政策建议: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承接产业转移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营造承接环境、打造产业转移基地,推进承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技能培训、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考察了1998—2012年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演化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效率不高,呈现出斜"√"型演化态势;各投入要素均存在较大的冗余;影响河南省国际产业转移承接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城市化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资金配套能力,其次是劳动力资源和产业结构水平,再次是物流水平,影响程度最小的是产业集聚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探讨——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具体到广西而言,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源方面主要有三大特征: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动力源,工业化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二动力源,区域一体化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三动力源。为提升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的成效,实践中既需着眼内生性因素来完善内生性动力机制和着眼外生性因素来完善外生性动力机制,同时也需要建立产业转移承接的联动协调机制以及切实完善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也在加快发展的步伐.通过对湖南经济现状的分析后不难发现,在诸多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中,金融支持的影响非常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业采取合理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为例,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四川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区位、资源与政策环境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也存在观念陈旧、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产业配套能力弱、产业发展软环境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韶关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区位优越、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配套产业不足、政策边缘化、第44号文件限制等一些劣势。韶关市要想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外移的大好机遇.同时规避承接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威胁,就必须扬长避短,采取吸引产业整体转移,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规划,发展生态产业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利用徐州市2000~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对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理论上的影响因素是否显著.结果表明:资金配套能力、开放程度、GDP增长率是影响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素成本因素则对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当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在承接产业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和挑战,最终得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此次产业转移,以加快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并没有按理论分析那样如期出现大规模转移现象,而是出现的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滞阻作用和中西部地区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与争夺产业转移的盲目竞争进而规模偏小、分散转移等现象,经过对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推进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东部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1.
陈晓娟  吴邦雷   《科技信息》2010,(34):I0110-I0111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相关产业转移对于安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经济风险。为使皖江城市带更有效地实施产业转移,本文运用SWOT方法深入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为分析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使河南省更加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河南省目前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遇(opportun ity)和威胁(threats),并提出了使河南省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于达州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达州市目前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达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竞争力,依据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内涵,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由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21个量化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中原城市群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豫西南地区次之,黄淮地区、豫北、豫西地区承接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这些地区往往有着要素低成本、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又存在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劣势。以原巢湖市为例分析安徽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并针对这些问题给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梯度转移理论作为产业转移理论之一主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通过产业和要素转移的方式带动低梯度地区发展。安徽省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梯度区域,其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存在着必然性。安徽省应围绕支柱产业,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设施;政府应将其职能转变为指导市场,集中处理市场失灵;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做好环境影响评估,防止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8.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有地方政府力量、转移地区的离心力和承接地区的吸引力.在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力量所起的作用明显强于国际产业转移中市场力量所起的作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能源短缺、发展空间狭小等问题,企业规模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而欠发达地区承接地在以上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在转移地区的离心力和承接地区的吸引力共同作用下,发达地区部分产业逐步向欠发达地区大规模转移.欠发达地区承接地政府应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大规模转移的重大机遇,找准产业承接方向,打造产业承接载体,优化产业承接环境,在思想观念、产业、政策体制、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地进行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成为了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耦合的关系。以淮安市为例,验证了这种耦合关系在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淮安市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时期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鑫  杨延哲  董冰 《河南科学》2014,(11):2399-2402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对比研究了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构建了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河南省在内共9个省份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充分了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情况,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