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耦合模型、改良脱钩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对2008—2017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耦合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7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主要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度水平不高,时序变化不大.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处于濒临失调衰退阶段,耦合度与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吻合性,郑州、商丘等市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较大,时空演化稳定,但空间差异显著.整体上河南省各地级市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脱钩类型有绝对脱钩和相对脱钩2种,2008—2017年各地级市脱钩类型变化较大,局部地区的脱钩状态有所优化,但总体上相对脱钩和增长连结城市比重高于绝对脱钩城市比重.能源利用效率、科技投入、承接产业转移是影响河南省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其中科技投入对环境污染作用最大,但河南省的环境污染是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能源利用效率与工业发展、科技投入等因子交互后对河南省的环境污染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2.
<正>开放合作,创新发展,是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的鲜明主题。8月26日,在国际国内产业加速转移,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之际,2011年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  相似文献   

3.
王鑫  杨延哲  董冰 《河南科学》2014,(11):2399-2402
针对目前对中西部地区意义重大的产业转移承接问题,对比研究了河南省及周边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构建了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包括河南省在内共9个省份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以充分了解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情况,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并对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不均衡指数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向集中,具有明显的边缘-核心结构,市域差异显著;与产业转移集聚格局不同,河南省环境污染集中度时空格局变化较明显,由"西北高东南低"演变为"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整体来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环境污染集聚超前于产业转移集聚为主,而产业转移集聚相对超前的市域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产业转移集聚与环境污染集聚基本一致的地区由2个增加到7个,二者一致性越来越显著,且在空间分布上有向南推进的趋势;河南省2007—2016年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分布的不均衡指数均为正数,且呈波动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0.029 5下降到2016年的0.024 0,二者集聚格局有趋同态势,相关性日益显著;对环境污染影响最大且是正向影响的因素为能源消费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数、专利数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值,表明加快河南省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类型转型.加大人才资本、技术的引进力度,着力改善各行业生产技术是促进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状况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通过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了河南省与某些发达地区(主要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并结合河南省自身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确定了河南省对不同地区需要承接的重点产业以及各地区适合承接的产业.河南省作为承接地应积极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自身条件来吸引转移产业,并利用转移产业融合本土产业,实现河南省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自身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竞争力,依据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内涵,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由4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21个量化指标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中原城市群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较强,豫西南地区次之,黄淮地区、豫北、豫西地区承接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承接产业转移是当前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为了使河南省更加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文章利用SWOT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河南省目前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遇(opportun ity)和威胁(threats),并提出了使河南省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利用徐州市2000~2012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SPSS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对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检验了理论上的影响因素是否显著.结果表明:资金配套能力、开放程度、GDP增长率是影响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最重要因素,而要素成本因素则对徐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也在加快发展的步伐.通过对湖南经济现状的分析后不难发现,在诸多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中,金融支持的影响非常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金融业采取合理的对策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并对中国当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模式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在承接产业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和挑战,最终得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此次产业转移,以加快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5):105-112
以劳动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运用投入导向的AM模型研究了2007—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全国排名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以广东省、上海市和江苏省为标杆分析了2007—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演化趋势,进而分析了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探究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7—2015年在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剪刀差的作用下,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呈现缓慢上升的演化趋势,每隔3年上升一个台阶,但在全国排名中呈现下滑的发展态势;2015年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呈现出北低南高、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对河南省能源环境效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环境保护、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资源重新配置,产业转移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及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外贸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和我国产业结构的区域布局调整,国际产业承接和国内产业承接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继续采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兼并收购两种产业承接手段外,承接跨国公司项目外包逐渐成为新兴的产业承接方式。目前我国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仍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仍面临诸多障碍和困难。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下,国际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承接产业转移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文章试图通过反思产业转移理论成果,探寻产业转移的规律,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特点,为科学、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服务外包是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从承接方视角,以南京为对象,研究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技术溢出问题,在估算出南京第三产业的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TFP的影响,验证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确实对南京第三产业的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增长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理念正在国内外形成共识.中部崛起必须走包容性增长之路,而中部承接产业转移,也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以包容性增长理念审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得与失,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下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要求与新目标,以及实现新要求与新目标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期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大省的河南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东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其他省份的激烈竞争.通过分析,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产业聚集区位的选择,培育产业集群适应产业转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之后,在外需萎缩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快了向内地迁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面临承接转移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承接到适宜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将关系到中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走势。从成本因素、市场化程度、产业设施配套能力、经济外向度、技术创新能力、环境承载能力6个方面构建了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指数。此外,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产业承接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承接能力每提高1%,则导致经济增长0.843%。因此,产业承接能力的提高对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培育产业承接能力。有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9.
承接产业转移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完善十分重要.分析了郑州市三次产业增长情况、劳动力分布比例,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7-2012年郑州市经济总体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且劳动力分布更加合理;郑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加快对外贸易合作资金转移,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等特点.针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的投资支持政策、绿色承接政策、发展区域特色的产业聚集政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