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创造条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韶关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有着区位优越、劳动力成本低廉、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着配套产业不足、政策边缘化、第44号文件限制等一些劣势。韶关市要想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产业外移的大好机遇.同时规避承接产业转移所带来的环境威胁,就必须扬长避短,采取吸引产业整体转移,加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规划,发展生态产业等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并没有按理论分析那样如期出现大规模转移现象,而是出现的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滞阻作用和中西部地区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有限与争夺产业转移的盲目竞争进而规模偏小、分散转移等现象,经过对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推进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东部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3.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期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作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大省的河南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东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其他省份的激烈竞争.通过分析,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产业聚集区位的选择,培育产业集群适应产业转移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推动不同区域共同发展,必须提高欠发达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欠发达地区分为三类。与发达地区毗邻的地区称为一类区域,离发达地区最远的地区称为三类区域,在这二者之间的中间区域称为二类区域。欠发达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动力不足,思想观念落后,服务不优,人才难进。因此不但要改善硬环境,同时要加强软环境建设,而软环境对承接产业转移至关重要。对此要分层分类推进承接产业转移,更新思想观念,优化服务,提高效能,惜才留人,让承接产业转移顺利进行,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目前我国各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着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服务、产业规划、产业准入、产业配套等几方面工作,并针对产业转移的特点提出环境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转移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这些地区往往有着要素低成本、资源丰富等优势,但又存在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劣势。以原巢湖市为例分析安徽省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劣势,并针对这些问题给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目前我国各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阐述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着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服务、产业规划、产业准入、产业配套等几方面工作,并针对产业转移的特点提出环境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山西省产业转移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出加大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经济扩散的力度,对于经济协调发展、更加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和转移企业的信息需求,欠发达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在为产业转移的科学决策、转移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和转移企业的定题研究、人才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动产业转移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探讨——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加以探讨.具体到广西而言,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源方面主要有三大特征:市场化的不断推进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动力源,工业化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二动力源,区域一体化是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三动力源。为提升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的成效,实践中既需着眼内生性因素来完善内生性动力机制和着眼外生性因素来完善外生性动力机制,同时也需要建立产业转移承接的联动协调机制以及切实完善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之后,在外需萎缩和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快了向内地迁移的步伐。中西部地区面临承接转移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如何承接到适宜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将关系到中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走势。从成本因素、市场化程度、产业设施配套能力、经济外向度、技术创新能力、环境承载能力6个方面构建了产业承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的产业承接能力指数。此外,利用该指数分析了产业承接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承接能力每提高1%,则导致经济增长0.843%。因此,产业承接能力的提高对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培育产业承接能力。有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2.
承接产业转移对郑州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完善十分重要.分析了郑州市三次产业增长情况、劳动力分布比例,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状况,结果表明:2007-2012年郑州市经济总体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的增加值逐年稳步上升,且劳动力分布更加合理;郑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呈现出加快对外贸易合作资金转移,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等特点.针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关的投资支持政策、绿色承接政策、发展区域特色的产业聚集政策等.  相似文献   

13.
对六安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及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特征与趋势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之上,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SSM)对该市2005至2010年29个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及竞争力偏离分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对其主导产业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六安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在定量分析指标上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拥有优越的资源依托条件,有利于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最适合作为现阶段的主导产业.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并结合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及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对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主导产业进行选择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从完善产业链,维护资源优势,注重科研创新,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四个方面着手促进六安市主导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百色的发展定位为,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百色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新兴铝工业基地,其发展始终离不开土地。因此,在实施工业兴市的战略中,由此产生的工业基地建设,包括矿产基地建设、能源基地建设、交通运输、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等,都涉及到土地流转所产生的问题。协调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对实现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民族大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云南省需要重视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产业发展问题。文章探讨了云南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存在的七个方面问题,即:资金投入不足、农村特色产业经济未能兴旺、乡镇企业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发挥不够、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制度设计与落实还不完善,以及农村土地经营与流转、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第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日益显现,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甚至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的驻马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大省河南的中南部,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区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着诸如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区域经济不平衡的结构性及人口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广东省不同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状况、人口文化素质及全省各年度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比较后认为:全省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程度仍然居高,劳动力的产业间、区域间流动近年来遇到阻力,珠三角和山区及东西两翼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及人口素质变化已出现明显分异。人口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水平互为因果,因此这种分异加大了缩小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传统研究手段在城镇空间演化探测方面的不足,响应中国土地精细化转型,并提升光学卫星及遥感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深层次应用,基于京津冀城市群,运用城镇演化及产业转移等模型,分析1990—2020年其演化的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①演化强度整体表现出“上升-下降”趋势,呈现出环京津唐及石家庄-保定等演化热点;②北京、天津及唐山等综合发展呈下降趋势,石家庄、邯郸及邢台等呈上升趋势;③区域产业链在空间上表现出集聚与扩散趋势,中高端产业在首位城市集聚,中低端产业向周围城市转移. 研究证明光学卫星在城镇发展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与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适当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利于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异则会弱化已经形成的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严重的还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以辽宁省县域为研究单元,并以全省85个县域自2001~2010年人均GDP标准差、变异系数作为衡量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揭示辽宁省县域经济绝对差异随时间变化而逐步扩大、相对差异却逐步缩小的演变特征.运用SPSS17.0软件对2010年全省85个县域的10项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一般发达型县域和欠发达型县域呈环状且不规则地分布于各经济发达型和较发达型县域的外围区域,各类型之间差异是自然环境、地理区位和政府策略等几个主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