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γ辐射法制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壳聚糖(Cts)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应用γ射线辐射引发技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了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的接枝共聚产物(Cts-g-MAA),采用搅拌实验和测浊度法研究接枝改性壳聚糖对铅锌选矿废水的絮凝效果,其中考察了废水pH值、Cts-g-MAA的质量浓度、快速搅拌速度、慢速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将其与壳聚糖的絮凝能力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絮凝剂质量浓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和静置时间均对絮凝效果产生影响,其最佳絮凝条件为pH值8.5、Cts-g-MAA浓度1.2mg/L、搅拌强度300 r/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0 min、静置时间为11 min,此条件下的浊度去除率达98.6%.接枝改性壳聚糖的絮凝效果好于壳聚糖,且絮凝时的用量明显低于壳聚糖.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的脱色效果.探讨了壳聚糖用量、pH值、吸附温度、搅拌速度与搅拌时间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溶液的最佳脱色工艺为:壳聚糖1、2、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200、150 mg/L时,在20℃,pH值为6.0左右的条件下,以350 r/min搅拌10 min,再以150 r/min搅拌15 min,静置2 h,脱色率可达95%以上.分子量和脱乙酰度较大的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的脱色效果.探讨了壳聚糖用量、pH值、吸附温度、搅拌速度与搅拌时间对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壳聚糖对活性红BF-DB染料溶液的最佳脱色工艺为:壳聚糖1、2、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0、200、150 mg/L时,在20℃,pH值为6.0左右的条件下,以350 r/min搅拌10 min,再以150 r/min搅拌15 min,静置2 h,脱色率可达95%以上.分子量和脱乙酰度较大的壳聚糖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入氧化剂和降低硫酸浓度等方法对传统的钛白粉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探讨了氧化剂加入量、硫酸浓度、搅拌速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钛铁矿酸解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了氧化剂对低浓度硫酸溶解钛铁矿的最佳工艺条件:KMnO4的加入量为钛铁矿质量的0.5%,硫酸浓度为60%,在600 r/min的搅拌速度下,控制温度为150℃后连续反应60 min.按这些工艺条件,钛铁矿酸解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5.
对锰方解石的盐酸浸出行为进行研究并采用石灰乳法制备四氧化三锰;采用X线衍射对产品Mn3O4进行表征,考察液固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并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浸出行为.为了提高产品四氧化三锰的纯度,采用正交实验研究石灰乳浓度为1 mol/L时,Mn2+浓度、反应温度、石灰乳加料速度以及反应陈化时间对氢氧化锰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锰浸出率随温度和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催化剂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反应时间;锰方解石矿的浸出过程为扩散-化学反应混合控制过程;当氯化锰浓度为0.5 mol/L,反应温度为80℃,陈化时间为4h,加料速度为6 mL/min时,氢氧化锰中锰质量分数可达60%以上,最终产品四氧化三锰中锰质量分数为70.42%.  相似文献   

6.
焦磷酸盐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铜镀层做基体材料的中间层或底层,可以获得许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镀层。氰化镀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底层镀铜工艺,但是氰化镀液中含有剧毒物.焦磷酸盐镀铜是替代氰化镀铜的最重要电镀工艺,但它的最大缺点在于附着力不好.文章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焦磷酸盐镀铜的镀层性能(特别是结合力)影响.结果表明:镀液的温度、搅拌速度、电流密度直接影响镀层性能;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60 min,搅拌速度200 r/min,阴极电流密度1.5A/dm2。本研究结果为焦磷酸盐镀铜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短切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存在的质量不稳定及难以控制等问题,对影响短切碳纤维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选择烘箱温度、压辊压力、刀辊压力和短切速度4种工艺参数为评价因子,长度离散度、宽度均匀性离散度、断口整齐度和断面形貌为质量评价指标,用正交法设计碳纤维短切实验,得到不同工艺参数的短切碳纤维样品,然后基于实验数据采用熵理论确定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最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当烘箱温度为150℃、压辊压力和刀辊压力分别为0.2和0.4 MPa、短切速度为6.9 m/min时,制备出来的短切碳纤维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采用正交试验方案,优化设计絮凝试验,考察了硅酸钠溶液浓度、硅酸钠溶液加量、搅拌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沉降温度和沉降时间等因素对废机油再生质量的影响;得出了废CNG/汽油两用燃料发动机油再生的最佳工艺参数:硅酸钠溶液浓度为20%,硅酸钠溶液加量为10%,搅拌温度为75℃,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沉降温度为70℃~80℃,沉降时间为16 h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碳纤维与铝合金的浸润性,通过对碳纤维短切、灼烧、粗化、中和、敏化、活化等预处理工序,获得了表面粗糙度增大的碳纤维,然后经过化学镀铜得到了镀层均匀的镀铜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表征了镀层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镀液在电动搅拌方式下,主盐CuSO4·5H2O含量为15g/L,且添加亚铁氰化钾和二联吡啶时,镀铜层均匀地包覆在碳纤维表面,且镀铜层表面光滑、色泽鲜亮,与碳纤维结合良好。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镀铜层结晶良好,是由不同取向Cu晶粒组成的多晶Cu镀层,电镜观察铜层厚度约1μm。  相似文献   

10.
中引水厂原水水质状况全年变化较大,导致污泥组分和污泥性状的差异,成为影响污泥浓缩性能的主要因素.考察了污泥的初始质量浓度、高分子絮凝剂、pH值、慢速搅拌等因素对污泥浓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水平常期期间沉淀池排泥水含固率大于0.52%时,污泥的浓缩效率特别低,此时需投加PAM加以强化,PAM的最佳加注率为3.24‰;采用酸处理时,较为合适的pH值在1.8左右,加碱处理最佳pH值局限在pH≥12的范围内,且改善效果没有加酸处理明显;慢速搅拌时适宜的搅拌速度在1 r/min左右,当搅拌速度提高到5 r/min时,经过30 min后污泥的浓缩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碳纳米管在水中分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声波为辅助工具,分别研究在水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阳离子、阴离子型等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通过记录分散的碳纳米管溶液的保存时间和离心时间现察其分散性,并采用SEM和TEM对分散效果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乳化剂OP作为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为原料,氨水为中和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为表面活性剂,在醇-水体系中制备沉淀白炭黑,研究了醇水比、氨水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SiCl4滴加速率、搅拌速率、干燥温度等因素对沉淀白炭黑分散性及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沉淀白炭黑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醇-水总体积50 mL,醇水比1∶1,氨水用量10 mL,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iCl4滴加速率1 mL/min,搅拌速率200 r/min,干燥温度100℃;IR、XRD、SEM等表征表明:产品为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径较小,分散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型实验和Image-Pro-Plus6.0专业图像处理系统,研究了搅拌转速、偏心度、气体流量和搅拌桨浸入深度对气泡微细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搅拌桨浸入深度、加大偏心度和增加搅拌速度对气泡微细化有利;而在搅拌速度增加的同时,减小气体流量,也有利于气泡微细化.  相似文献   

14.
短碳纤维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化学镀和电镀相结合的方式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涂覆铜处理,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短碳纤维无序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导热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镀和电镀相结合的方式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涂覆铜处理,使碳纤维与铜基体结合得较好,用冷压、烧结的粉末冶金法制备出的试样性能良好;碳纤维的加入,虽使复合材料的导热率、电导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并且使复合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强度有显著提高,同时碳纤维的加入减小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在Ni-Si3N4纳米复合电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在纯铜板上制备了含有纳米Si3N4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超声波对纳米颗粒含量、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表面显微组织,利用MM-200磨损实验机检测所得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可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16.
短石墨纤维表面溶胶-凝胶法涂覆Al_2O_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短石墨纤维表面成功地涂覆了一层厚度约为1~2μm的Al2O3涂层,得到了在石墨短纤维表面制备Al2O3涂层较为合适的工艺条件:pH值为6,勃姆石溶胶浓度为0.4 mol/L,涂覆时间为16 h.采用XRD和SEM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Al2O3涂层纯净,厚度均匀,与石墨纤维结合紧密;抗氧化性测试结果表明,涂覆Al2O3后,石墨纤维的抗氧化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的固相微萃取涂层,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法(HS SPME GC)联用测定水中的多环芳烃(PAHs)和酞酸酯(PAEs), 并优化了固相微
萃取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 当样品中加入4 g NaCl, 并以一定速度搅拌, 70 ℃顶空萃取50 min, 280 ℃解吸5 min时, 其检测限为0.005~0.1 μg/L, 线性范围为1~100 μg/L. 使用该方法检测武汉市东湖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72.0%~116.3%,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8.5%.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离子交换膜在无外加电压的条件下分离去除原水中锰离子的技术,探讨了锰离子浓度、补偿离子钾离子摩尔浓度、水力搅拌速度、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二价锰离子初始摩尔浓度为0.072 7 mmol/L(即4 mg/L)左右时,在下述的实验条件下:水温为(25±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水力搅拌速度为(600±25)r/min,补偿离子钾离子的摩尔浓度是原水中锰离子摩尔浓度的20倍,锰离子去除率达到80%.此外,在实验装置不改变的条件下,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增加到0.727 mmol/L(即40 mg/L)左右时,去除率会降低到66%;补偿钾离子摩尔浓度与进水锰离子摩尔浓度的比值大于20后,再增加其比值,对去除率影响不大;降低搅拌速度到(300±25)r/min,去除率降低到51%;降低水温到(16±1)℃,去除率降低到60%;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6 h后,再增加水力停留时间到12 h,去除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9.
将制备的水热改性活性炭纤维负载Ni(Ni/GSACF)作为催化剂,催化碳酰肼还原去除水中的溶解氧(DO),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初始pH值、碳酰肼质量浓度和催化剂质量浓度对DO去除效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45 min后水中的DO质量浓度从5.1 mg·L-1降至0.1 mg·L-1,去除率可达98.0%.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水热处理后GSACF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明显增加,催化剂表面具有均匀分散的活性Ni物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增加有利于促进活性Ni物种在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分散,从而提高Ni/GSACF催化剂的催化除氧性能.  相似文献   

20.
Sulfuric acid leaching of high iron-bearing zinc calcine was investigated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liquid-to-solid ratio, leaching time, leaching temperature, and the stirring speed on the leaching rates of zinc and ir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liquid-to-solid ratio, leaching time, and leaching temperature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leaching of zinc and iron, whereas stirring speed had little influence. Zinc was mainly leached and the leaching rate of iron was low when the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was less than 100 g/L. At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100 g/L, the leaching rate of iron increased quickly with increasing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This behavior is attributed to iron-bearing minerals such as zinc ferrite in zinc calcine dissolving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high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but not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low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