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建立虎耳草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虎耳草药材经超声提取后,以氯仿:甲醇:甲酸=5∶1∶0.2(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虎耳草药材中没食子酸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检测,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虎耳草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点红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一点红药材用乙醇经加热回流提取后,以氯仿:甲醇:甲酸=30∶1∶0.1(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一点红药材中大黄素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简便,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一点红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马兰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马兰药材以不同溶剂经超声提取后,以氯仿:甲醇=9∶1(体积比)为展开系统,对马兰药材中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作定性鉴别。结果:采用此法检测,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马兰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民族药材白四块瓦的两个来源宽叶金粟兰与多穗金粟兰的根及根茎进行了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的比较鉴定研究,并对原植物进行了比较观察, 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花序有显著区别, 两者根的显微特征(石细胞的有无)有稳定的差异, 且薄层色谱也有所不同. 经研究总结出的质量标准为该药材的应用提供了鉴别依据;同时鉴于二者原植物形态、根的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上明显的差异,对有关作者提出的将植物多穗金粟兰并入宽叶金粟兰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不宜归并.  相似文献   

5.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薄层色谱(TLCS)法测定了何首乌药材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甙的含量.2种方法回收率均在96%以上,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对藏药波棱瓜花药材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IX相关方法,对波棱瓜花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该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描述;采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初步明确了波棱瓜花药材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方法,并确立了波棱瓜花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限量.本研究为波棱瓜花的质量标准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杠板归药材的聚酰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杠板归经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后,以甲醇∶甲酸(100∶2)为展开剂,对杠板归中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进行聚酰胺薄层鉴别.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能够有效鉴别杠板归中的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稳定,专属性强,可有效鉴别杠板归...  相似文献   

8.
为完善泌感合剂的质量标准,建立了泌感合剂中金钱草、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3种组方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法,并用该方法对泌感合剂中的金钱草、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进行了定性鉴别.实验结果表明,3种组方药材的薄层色谱图中,对照品、对照药材和供试品在相同位置处有相同颜色斑点,分离较好,阴性无干扰.薄层色谱鉴别法简单易行、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泌感合剂中金钱草、半枝莲和白花蛇舌草的定性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特色藏药材重冠紫菀的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原植物形态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和水分、灰分及浸出物等方法对重冠紫菀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原植物、性状和显微等能够很好地鉴定重冠紫菀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较强.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控制重冠紫菀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红凉伞原植物形态以及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理化特征(薄层色谱、紫外光谱)进行了观测分析,按《中国药典[》1]的方法对红凉伞药材的水分、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可为红凉伞的开发利用、建立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 Lozinsk.)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MCI凝胶柱、凝胶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东方草莓的甲醇提取物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通过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了其中的8个化合物,分别为(+)-儿茶素(1)、山柰酚-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葡萄吡喃糖苷(2)、对羟基苯乙醇(3)、3-羟基-4-甲氧基苯乙醇(4)、芹菜素(5)、槲皮素(6)、槲皮素-3-O-β-D-葡糖苷(7)、β-谷甾醇(8).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GC法测定EO加成数及其分布,在无标准样品的情况下,用TLC法分离制备EO不同加成数的参考样品,辅以IR法定性,同时也验证了用TLC法测定EO平均加成数,具有简便、快速、可靠之特性。  相似文献   

13.
对发酵液中泰乐菌素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即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回收率,回收率分别为95.9%和90.3%。说明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外,薄层层析法是一种简易又实用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乙醇重结晶法制备烟酰水杨酸标准品,通过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和测定该标准品,纯度大于99.5%,可作为该化合物含量测定的标准品.  相似文献   

15.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无机阳离子 Cu(Ⅱ)、Cd(Ⅱ)、Co(Ⅱ)、Pb(Ⅱ)的薄层色谱特性,提出了分离和测定它们的薄层分析方法。以0.2mol/L HAC—0.2mol/LNaAc 为展开剂,在硅胶 H 板上分离 Cu(Ⅱ)、Cd(Ⅱ)、Co(Ⅱ)、Pb(Ⅱ)的混合物,用双硫腙喷雾显色,它们的 R_f 值分别为0.39,0.54,0.69,0.19;检测下限可达10~(-9)g;对这四种离子的混合水溶液进行五次平行测定,其变动系数依次为2.7%、4.5%、3.8%、2.4%,回收率均在96%~104%之间。用本法对地面水及电镀废水进行了定性、定量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的稳定,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蒙成药乌得吧拉-8胶囊剂中的沙棘、蓝盆花、栀子、甘草进行了鉴别研究.选出每味药的薄层层析各项条件.结果特征斑点清晰,重现性好,方法简便.为该成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化学法分离得到头孢唑林钠中的杂质噻二唑,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分离得到的噻二唑样品初步定性,用红外吸收光谱(IR)对分离得到的噻二唑样品进行结构确认;根据相对保留时间确定其在头孢唑林钠中的残留;依据欧洲药典的方法,用质量分数为1.0 %的头孢唑林钠溶液做对照,以头孢唑林钠供试品溶液中噻二唑的峰面积与质量分数为1.0 %的对照溶液中头孢唑林钠的峰面积比计算噻二唑的含量.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噻二唑是生产工艺过程的残留,所建立的方法适合头孢唑林钠中残留的噻二唑的定性定量分析.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其含量在安全限度范围内(质量分数不超过1.0 %),患者可以放心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音频模拟接口芯片TLC320AD50C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以及TMS320VC5402串行口的主要特点,并且详细分析了TMS320VC5402控制寄存器的配置和工作过程.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设计了一种简单、实用的DSPTLC320AD50C的接口电路.此方法中TLC320AD50C与McBSP串行口直接相连,不需要占用并行总线,避免了总线冲突.并且已经成功应用到语音处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橙皮素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结合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橙皮素样品进行分离制备,通过UV、IR、MS和NMR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同时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和热重分析,进行了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8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表明,该样品均匀性良好,在0~4 ℃储存条件下12个月稳定性良好,定值结果确定其标准值为98.78%,置信度95%的不确定度为0.26%。该橙皮素标准样品达到了国家标准样品的技术要求,具有溯源性,可用于橙皮素及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评定。  相似文献   

20.
Cyclopeptid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phytochemically less often because until now there has not been a special chemical method to detect them. Since we found cyclopeptides in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Caryophyllaceae) in 1991, we have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special chemical detection method for detecting cyclopeptides in plants, which induces a new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protosite reaction with ninhydrin reagent. With this method, our group isolated and determined 73 cyclopeptides from 17 plants which belong to 5 families and 14 genuses, they are from dicyclopeptides to undecacyclopeptides, including 68 new ones, and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spectral, chemical and enzymic methods, especially 2D NMR and FAB-MS. Meantime, with this method cyclopeptide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peptidic amides based on their behaviour in T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