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的纯烟道气吞吐效果不好,而烟道气和水蒸气组成的复合热载体对开采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复合热载体在吞吐过程中注入能力却低于烟道气。为确定影响复合热载体注入能力的因素,在模拟低渗透油藏条件下,利用填充管岩心模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在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的采收率高于烟道气,平均每周期分别高出0.39%、0.43%;由于水锁现象,复合热载体在人造岩心吞吐过程中的注入能力与烟道气相比降低了14.59%;复合热载体在天然岩心吞吐中,由于水敏原因,注入能力降低10.22%。  相似文献   

2.
对热载体再生(烧碳)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一般裂化催化剂对比,热载体的再生动力学有三个特点:(1)动力学仍可用一级反应(对碳)模型处理,但在含碳量较高时,用表面反应模型拟合得更好;(2)经水热老化处理的热载体的再生速度比新鲜热载体快;(3)再生反应活化能较低.  相似文献   

3.
以导热油为介质的有机热载体锅炉因其运行温度高,使用不当易发生有机热载体裂解和性能劣化、受热面结垢、过热,且较难通过宏观检验;发现常导致锅炉失效和火灾。建立了有机热载体锅炉受热面管的有限差分瞬态传热模型,研究了管壁结垢对受热面管温度分布的影响;并结合检验实例研究了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有机热载体锅炉检验中的应用,探索出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结垢检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庆萨北过渡带已进入高含水期并且产量递减速度较快,在模拟地层条件下,进行了不同焖井时间的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实验。通过对复合热载体吞吐的采收率、含水率、生产气油比等指标进行评价,探索了该油藏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开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复合热载体吞吐对于开采该油藏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其效果与焖井时间、吞吐周期有关。复合热载体吞吐焖井时间太短或过长效果都比较差。在同样条件下,复合热载体吞吐焖井时间增加,含水率、气油比降低,当焖井时间达到一定时间后,含水率、气油比增加。随着吞吐周期增加,采收率降低,含水率、气油比增加。对于大庆萨北过渡带,焖井时间为150 s 时效果最好,吞吐3 个周期。  相似文献   

5.
旋转锥式生物质热解系统及热载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质是一种再生的能源资源,通过热解液化技术可将生物质(木屑、秸杆、稻壳及甘蔗渣等)有机废弃物液化为生物质油。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以旋转锥反应器为核心的闪速热解系统及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并对热载体在反应器内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系统可确定热载体在旋转锥不同锥角、不同旋转角频率ω下,足以影响生物质油产率的重要参数一一固体滞留期t,为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极为方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成了处理能力为 10kg/h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法干馏(简称新法干馏)连续实 验装置。在此装置上进行了桦甸油页岩热解实验,油页岩粒度0.5—2.5mm; 页岩灰 渣是热载体,温度为700—750℃;油页岩干馏温度范围为445~524℃;热载体与原 料页岩比为3—4.油收率最佳干馏温度为490℃左右,油收率可达低温干馏试验收 率的 90%以上。干馏煤气热值 14.6—25.6MJ/m3.页岩灰渣含碳甚低。桦甸油页 岩采用新法干馏技术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王春敏 《科技信息》2012,(12):364-364
近几年,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有机热载体锅炉在印染、喷涂、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有机热载体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制造厂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有机热载体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等环节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用户的管理和设计安装的不规范等各方面的原因,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使用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经常发生事故,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针对有机热载体液相炉(以下简称有机热载体炉)的检验重点进行了归纳,分析经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该生产线由7台单机组成,其中烤炉部分采用了先进的有机导热油作为热载体,与电烤炉相比,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可降低饼干烘烤成本75%以上.经检测,质量符合Q/320682 AV09-1998<有机热载体炉饼干生产线>企业标准要求,性能可靠,节能显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有机热载体锅炉在印染、喷涂、化工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用户的使用和安装验收的不规范等各方面的原因,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使用现状还不尽人意,经常发生事故。本文针对有机热载体炉安装验收和使用中的几点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0.
将安全工程的理论引入到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生产中,利用鱼刺图(Fish Bone Fig,FBF)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进而有效的分析有机热载体炉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鱼刺图法为预防有机热载体炉安全事故发生建立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并为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管理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庆萨北过渡带,在模拟实际油藏条件下开展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可取得较好的开采效果。复合热载体吞吐中,随着注入温度增加,采收率、含水率增加,生产油气比降低。第3周期开始当温度达到280℃后,采收率开始下降;随着吞吐周期增加,采收率、含水率增加,生产油气比变化不大。三个周期后采收率、含水率降低,生产气油比增加。通过不同吞吐温度、五个周期的吞吐效果比较,复合热载体注入280℃的吞吐效果比较好,吞吐3周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庆萨北过渡带,在模拟实际油藏条件下开展复合热载体吞吐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油田进行复合热载体吞吐可取得较好的开采效果。复合热载体吞吐中,随着注入温度增加,采收率、含水率增加,生产油气比降低。第3周期开始当温度达到280℃后,采收率开始下降;随着吞吐周期增加,采收率、含水率增加,生产油气比变化不大。三个周期后采收率、含水率降低,生产气油比增加。通过不同吞吐温度、五个周期的吞吐效果比较,复合热载体注入280℃的吞吐效果比较好,吞吐3周期。  相似文献   

13.
注入式热载体炉供热系统在初次投入运行时,喷油事故发生较多.本文给出了几项防止喷油事故的措施,可较好地解决注入式热载体炉供热系统在初次运行过程中排气不畅、易发生喷油事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有机热载体炉是我国在六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的供热设备。它有以“联苯”为主的气相炉和以“导热油”为主的液相炉。我国占大多数是以导热油为介质的液相热载体炉。几十年来,这种热载体炉经历了摸索、运用、改进、推广,从成长到成熟,已形成了一个专业系统,在我国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目前,热载体炉已到了提高和更进一步推广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有机热载体炉使用广泛,但使用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炉管堵塞、鼓包、爆管、超压、爆沸、爆炸、管道泄漏、停电时处理不当引起火灾。因此,有机热载体炉的合理使用及安全防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稻壳在热载体移动床中的混合干馏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一套固体热载体温和干馏实验装置,测定各种工况下的稻壳混和平馏煤气产率、煤气组份与热值。试验表明:选择循环灰温度在700~800℃,稻壳与循环灰量的混和比例为1:6~1:10为最佳运行参量。研究结果对于煤气-蒸汽联产技术中稻壳移动床干馏煤气炉的设计和运行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三种褐煤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三种褐煤样在10kg/h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连续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研究。煤样粒度<2.5mm,煤样经过干燥并预热到100-120℃,热载体粉焦温度为600-720℃,干馏时粉焦与原料煤混合比为3-5,燃烧用空气预热温度为350℃,干馏温度范围500-650℃。干馏焦油产率4-14%,粗汽油产率 0.5-0.8%,煤气产率 90-190dm3/kg,为中热值煤气,可作城市煤气用,半焦反应性好,可作无烟燃料。此工艺方法简单,投资省,生产费低。  相似文献   

18.
陈煌辉 《广东科技》2013,(16):212+217
爆管是有机热载体炉最常见发生的事故,无论是辐射受热面还是对流受热面管子,都会发生爆管事故。  相似文献   

19.
以胜利减压二线油为基础油,并分别混入胜利减渣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采用长岭炼油厂提供的工业2~#热载体,在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进行渣油热接触改质反应试验。反应的原料和液体产物的色谱指纹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基础油反应主要是汽化,大分子烃反应以热裂化反应机理为特征,C_(25)以下饱和烃及3环以下芳烃热反应的转化率很低,面C_(25)以上饱和烃及3环以上芳烃则发生较明显的热裂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同时测定热载体再生时碳和氢燃烧动力学的实验方法并建立了实验装置.用外推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热载体再生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热载体与CRC—1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方程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动力学常数有些差别.该方法及实验装置同样适用于裂化催化剂再生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