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移动床粉煤干馏炉一维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气-煤-循环灰三相传热机理和煤热解反应方程为依据,建立了以高温循环灰为热载体的移动床粉煤干馏炉的一维数学模型。根据不同的操作条件,分别对三相温度轴向分布规律和煤热解产物产率进行了模拟计算,微分方程组采用等步长的四阶Runge-Kutta数值积分方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煤颗粒在进入干馏炉后被快速加热,对于小粒径煤,升温速率可达600 K/min以上,煤粒径和灰/煤混合比分别对煤粒的升温速率和热解反应温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建成了处理能力为 10kg/h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法干馏(简称新法干馏)连续实 验装置。在此装置上进行了桦甸油页岩热解实验,油页岩粒度0.5—2.5mm; 页岩灰 渣是热载体,温度为700—750℃;油页岩干馏温度范围为445~524℃;热载体与原 料页岩比为3—4.油收率最佳干馏温度为490℃左右,油收率可达低温干馏试验收 率的 90%以上。干馏煤气热值 14.6—25.6MJ/m3.页岩灰渣含碳甚低。桦甸油页 岩采用新法干馏技术有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焦油裂解反应对循环灰催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循环床锅炉循环灰为热载体、部分气化产生的半焦为锅炉燃料的煤的部分气化技术中,循环灰对降低焦油产率、提高煤气产率是有利的。以焦油的两种主要组份苯和甲苯为对象,用固定床反应器实验研究了焦油裂解过程中反应对一种烟煤形成的循环灰的催化活性的影响,测定了该种循环灰的失活系数,探讨了失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积碳量的增加,循环灰的比表面积和空隙率减小,裂解反应速率下降,裂解产物中碳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云南三种褐煤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三种褐煤样在10kg/h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连续试验装置上进行了研究。煤样粒度<2.5mm,煤样经过干燥并预热到100-120℃,热载体粉焦温度为600-720℃,干馏时粉焦与原料煤混合比为3-5,燃烧用空气预热温度为350℃,干馏温度范围500-650℃。干馏焦油产率4-14%,粗汽油产率 0.5-0.8%,煤气产率 90-190dm3/kg,为中热值煤气,可作城市煤气用,半焦反应性好,可作无烟燃料。此工艺方法简单,投资省,生产费低。  相似文献   

5.
一种循环床循环灰条件下焦油组分的催化裂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灰为热载体、部分气化产生的半焦为锅炉燃料的煤的部分气化技术中,降低焦油产率、提高煤气产率是一个关键。在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上实验研究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灰条件下焦油的两种主要组分苯和甲苯的催化裂解反应特性,测定了裂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探讨了循环灰的催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石英砂条件下相比,循环灰极大地促进了焦油的裂解程度,气态裂解产物总量提高。  相似文献   

6.
对物料在内燃式移动床低温干馏炉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由试验的结论了有关干馏炉关键部件设计的设想,以达到改善物料的流动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对物料在内燃式移动床低温干馏炉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由试验的结论提出了有关干馏炉关键部件设计的设想,以达到改善物料的流动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移动床过滤器设计优化和热煤气除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态化理论,对用于高温气体净化的逆流式移动床颗粒层过滤器内的流动过程分析表明,过滤器和循环清灰系统的结构对过滤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过滤器内流动形态和气流之间的压力平衡主要受颗粒层内压力梯度的影响。设计理论的正确性在热煤气实验中得到了验证,热煤气考核实验表明,所设计的结构较容易达到气流之间的压力平衡,移动床颗粒层过滤器在高温高压下能够实现过滤与循环清灰的一体化稳定运行,且过滤效率达99.65%-99.80%,但细微尘粒的捕集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推导出“煤气作还原剂时计算煤气需要量的公式”和“煤气作热载体时计算煤气需要量的公式”。用这两个公式计算的结果表明:熔融还原是用煤作一次能源,作还原剂需要的煤气量大于作热载体需要的煤气量,降低还原剂需要的煤气量才能降低熔融还原的煤耗和氧耗。本文还讨论了煤气循环利用对熔融还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工业性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平庄建成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DG)工业试验装置。热的粉焦作为热载体。装置干馏褐煤能力为150t/d.DG法工艺含煤流化提升干燥、煤焦混合加热干馏、流化提升加热粉焦和流化燃烧等过程。在该装置上进行陕庄褐煤干馏试验。反应器的干馏温度达600℃,产生的煤 所热值的17MJ/m^3左右;轻焦油中酸性份为12%,中性油为42%;半焦粉活性好,热值高于原料煤,可作为无烟燃料或作为流化气化原料。试验褐煤  相似文献   

11.
稻壳和稻草的热重-质谱分析及其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质谱(TG-MS)联用对比研究了氮气气氛中稻壳和稻草在升温速率分别为5,20℃/min时的热解行为,分析得到了稻壳和稻草热裂解过程产生的小分子气相产物(CO,CO_2,CH_4,H_2)随温度和升温速率变化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稻壳和稻草的热解过程可分为脱水干燥预热解阶段、挥发分析出快速热解阶段和残余物裂解炭化阶段;稻草热解总失重率约为75%,稻壳约为55%,而且稻草的热解特性指数高于稻壳;稻草热解释放生物质燃气主要成分(CO,CH_4,H_2)的离子流强度明显高于稻壳;用Coats-Redfern法计算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挥发分初始析出温度均是稻草稻壳,这与实验结果吻合,表明相同条件下稻草的热解性能优于稻壳.  相似文献   

12.
不同农业生物质废弃物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生物质废弃物进行热解气化,以玉米芯、花生壳、稻壳和稻秸为研究对象,以高纯氮气为载气,通过热重分析和质谱分析联用技术,考察了其热解过程的失重机制、热流变化规律、小分子可燃气体(CO,H_2和CH_4)的释放规律及综合热解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质的热解失重主要发生在220~410℃,玉米芯在该区间的失重最高,占总失重的80%~90%;挥发分综合释放指数D:玉米芯稻秸稻壳花生壳,活化能:稻壳玉米芯稻秸花生壳,固体剩余物:稻壳花生壳稻秸玉米芯,总体上看,玉米芯和稻秸的热稳定性较差,而稻壳和花生壳的热稳定性较好;通过Coats-Redfern法计算得到了相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计算结果与热重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利用稻壳与水泥复合制备稻壳砂浆,并就稻壳经自来水和饱和石灰水浸泡两种预处理工艺对稻壳砂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任何预处理措施的稻壳相比,经过两种预处理工艺处理的稻壳所制备的砂浆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且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的效果优于自来水浸泡法;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后的稻壳制备的稻壳砂浆其水化热峰值最高,3d放热量最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稻壳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发现预处理后稻壳表面半纤维素吸收峰减弱,脂肪族吸收峰消失.  相似文献   

14.
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煤炭低温热解工艺的发展,对国内外几种典型的以固体热载体作为热源将煤热解的工艺进行了比较和评述。针对目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认为将循环流化床燃烧和煤炭低温热解组合成技术集成系统,实现热、电、油、气多联产,在燃煤电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旋转锥式生物质热解系统及热载体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质是一种再生的能源资源,通过热解液化技术可将生物质(木屑、秸杆、稻壳及甘蔗渣等)有机废弃物液化为生物质油。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以旋转锥反应器为核心的闪速热解系统及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并对热载体在反应器内的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系统可确定热载体在旋转锥不同锥角、不同旋转角频率ω下,足以影响生物质油产率的重要参数一一固体滞留期t,为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极为方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燃烧/煤热解多联供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旋  张荣  毕继诚 《太原科技》2008,169(2):58-60
循环流化床(CFB)燃烧/煤热解多联供技术是我国煤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该工艺过程是以CFB为基础,集燃烧和热解工艺于一体,实现了热、电、气、油在一套系统中的联合生产.同时对基于CFB的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稻壳灰是否能够作为填料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使用,将不同掺量的稻壳灰和矿粉加入混合料中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间接拉伸试验、低温劈裂试验、高温车辙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别测试了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采用电镜扫描和EDX能谱分析得到了稻壳灰的微观结构和主要元素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稻壳...  相似文献   

18.
使用常压双颗粒流化床反应器,对稻壳生物质进行了添加CO2吸附剂的催化热解研究.结果表明:CO2吸附剂CaO和Ca(OH)2可明显促进生物质催化热解初期热解产物的二次反应,使产物向产氢方向移动.添加CaO时,产氢量随CaO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随Ca(OH)2添加量的增加,富氢燃气产物中氢气的体积分数和产氢量均有峰值出现.同时,Ca(OH)2在催化热解过程产生的H2O可作为生物质二次反应和水煤气变换反应(WGS)的反应物,从而进一步提高热解产物中氢气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预处理方法对植物生物质中钾元素含量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干灰化法、湿式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对稻壳生物质进行了预处理,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不同预处理方法得到稻壳处理液中的钾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为避免钾原子电离干扰的影响,加入了消电离剂.结果表明:加入500,μg/mL CsCl溶液可基本消除K+溶液测量过程中钾原子的电离干扰;稻壳样品经HNO3干灰化法、HNO3–H2O2湿式消解法和HNO3–H2O2微波消解法处理后,测定的稻壳中钾元素含量分别为0.638,4%、0.760,4%和0.778,6%;湿式消解法的实验结果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17%,且分析仪器简单,综合考虑,湿式消解法的效果优于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 of grinding on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ice husk ash was studied. Four rice husk ashes with different finenesses, i.e. coarse original rice husk ash (RHA0), RHA1, RHA2, and RHA3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OPC) was partially replaced with rice husk ash at 20% by weight of binder. The water to binder ratio (W/B) of the mortar was maintained at 110%±5% with flow table test. Specific gravity, fineness, chemical properties,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orosity test of mortars were determined. The difference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rice husk ashes with different finenesses from the same batch are small. The use of RHA3 produces the mortars with good strength and low porosity. The strength of the mortar improves with partial replacement of RHA3 in comparison with normal coarse rice husk ash. The use of RHA3 results in a strong and dense mortar, which is due to the better dispersion and filling effect,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the pozzolanic re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