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毒死蜱和对硫磷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毒死蜱和对硫磷这2种有机磷农药对蚯蚓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工土壤法,以赤子爱胜蚯蚓为受试生物,进行了蚯蚓急性毒性研究。结果显示:毒死蜱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d-LC50为208.88 mg/kg(人工土壤,干重),95%置信限为[160.80,259.47];对硫磷对赤子爱胜蚯蚓的14d-LC50为253.52 mg/kg(人工土壤,干重),95%置信限为[197.28,314.82]。两种农药对蚯蚓的毒性都属于"低毒",因此在田间使用这2种农药对蚯蚓来说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以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为试验生物,分别测试其暴露于30%唑虫酰胺悬浮剂中的急性毒性,获取其毒性试验结果,再结合农药行业标准中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评估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等级,从而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溞类(大型溞)48 h-EC50=0.0015 mg a.i./L、鱼类(斑马鱼)96 h-LC50=0.0055 mg a.i./L、藻类(羊角月牙藻)72 h-ErC50=1.88 mg a.i./L、 72 h-EyC50=0.26 mg a.i./L,其毒性等级分别为剧毒、剧毒、高毒。  相似文献   

3.
四环素胁迫对羊角月牙藻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环素对藻类产生的毒性效应,选择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作为受试生物,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四环素(0,0.2,0.4,0.8,1.6,3.2 mg/L)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抑制情况、叶绿素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素对羊角月牙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96 h半数效应浓度(EC_(50))为3.142 mg/L;四环素抑制了羊角月牙藻细胞中的叶绿素a含量;试验96 h时,随着四环素浓度的增大,羊角月牙藻细胞的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含量、ROS水平均表现为升高趋势。因此,四环素可胁迫羊角月牙藻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损害藻体的抗氧化系统,对水生生态系统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4.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对农田环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选取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农药戊唑醇对其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戊唑醇对水生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受试物戊唑醇对受试鱼的24h—Lc50为7.45mg/L,95%置信限为6.70~8.30ms/L;48h—LC50为6.65ms/L,95%置信限为5.9l一7.50mg/L;72h-LC50为6.21mg/L,95%置信限为5.48~7.03ms/L;96h-LC50为6.00mg/L,95%置信限为5.34~6.74ms/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2010)“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判定戊唑醇对鱼类的毒性等级为中毒。  相似文献   

5.
以体长(5.56±0.31)cm、体质量(2.67±0.40)g的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28.1±0.6℃条件下,开展了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氟虫腈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20mg/L(95%置信限[0.009,0.066])、0.017mg/L(95%置信限[0.007,0.064])、0.010mg/L(95%置信限[0.004,0.041])、0.004mg/L(95%置信限[0.002,0.017]);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5.500mg/L(95%置信限[150.453,372.135])、142.233mg/L(95%置信限[64.565,190.985])、62.517mg/L(95%置信限[25.136,102.825])、28.708mg/L(95%置信限[12.759,46.174])。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4mg/L、2.8708mg/L,2种农药的毒性大小为氟虫腈、乐果。最后,还就氟虫腈、乐果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氟虫腈、乐果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分别以48 h、7d和14 d为试验周期,研究农药溴苯腈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接触试验空白对照组和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生物没有死亡,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滤纸接触试验结果表明溴苯腈对蚯蚓经皮暴露的48h-LC50值为10....  相似文献   

7.
测定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采用静态方式在避光条件下测定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将大型溞置于配制好的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中进行染毒,利用LC-MS/MS测定大型溞0h和48 h染毒后水体实际浓度,记录相应浓度下大型溞的受抑制的情况,根据化学农药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其毒性等级为剧毒,为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研究邻香草醛对水生生物的毒害效应,采用流水式试验法研究了稀有的鲫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生态毒理学危害性评价。结果显示:邻香草醛对稀有的鲫的24h-LC50为12.20mg/L;95%置信限为10.53—14.14mg/L;48h-LC50为8.08mg/L;95%置信限为6.93~9.43mg/L;72h-LC50为5.92mg/L;95%置信限为4.80~7.29mg/L,96h-LC50为3.87mg/L;95%置信限为3.24~4.63mg/L,其生态毒理学危害性为高毒。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土壤生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分别暴露于兽药添加剂喹乙醇、阿散酸和土霉素后,其体内纤维素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随剂量和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阿散酸在浓度高于1 000 mg/L、土霉素在浓度高于125 mg/L范围内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阿散酸(>500 mg/L)对SOD酶活力有促进作用,喹乙醇对蚯蚓体内SOD酶活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500 mg/L时就表现出极显著性差异(P<0.01),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实验表明采用赤子爱胜蚓体内的纤维素酶和SOD酶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兽药添加剂对土壤环境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和危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滤纸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方法,以48h、7d和14d为试验周期,研究重金属汞(Hg)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滤纸接触试验空白对照组和人工土壤试验空白对照组的试验生物没有死亡,满足质量控制要求。滤纸接触试验 结果表明Hg对蚯蚓经皮暴露的48h-LC50值大于1.0 m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暴露7d和14d时Hg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5.97 mg/kg和143. 67 mg/kg,且随Hg浓度升高蚯蚓的死亡率增加,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蚯蚓的死亡率可以作为对土壤中重金属Hg污染进行定量表征的一种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1.
《武夷科学》2019,(2):115-121
丁草胺及其复配剂是防治稻田杂草的重要农药品种,为明确此类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在稻区进行杂草防治时避免和减轻对水生生物的毒害,分别测定了50%丁草胺乳油、70%丁草胺·异噁草松·吡嘧磺隆乳油、75%丁草胺·噁草酮·乙氧氟草醚乳油、78%丁草胺·噁草酮乳油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4种制剂对斜生栅藻72 h的EC_(50)分别为4.143×10~(-3), 3.207×10~(-3), 1.936×10~(-4)和1.144×10~(-3) mg a.i.·L~(-1),且均为高毒;大型溞48 h的EC_(50)分别为1.576、2.165、1.284和1.595 mg a.i.·L~(-1),且均为中毒;斑马鱼96 h的LC_(50)分别为0.440、0.407、0.871和0.445 mg a.i.·L~(-1),且均为高毒。结果表明,丁草胺单剂及3种复配剂对大型溞的安全风险性较低,但对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安全风险性很高,因此在施用农药时应注意对藻类的危害,避免在雨天或鱼类敏感水区及保护区附近施用。  相似文献   

12.
氯氰菊酯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农药氯氰菊酯对大型 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大型 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24h-LC50为4.81mg/L,实验毒性为中级,同时也研究了国际标准毒物重铬酸钾对大型 的毒性为24h-LC50为0.38mg/L,表明该大型 对毒性较为敏感,最后讨论了实验条件对大型 24h-LC50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型杀虫剂对蚯蚓的生化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研究了吡虫啉与抑食肼对蚯蚓体内的蛋白含量、纤维素酶和S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吡虫啉在浓度低于0.2mg/L、抑食肼低于25mg/L浓度范围内对蚯蚓纤维酶活力有抑制作用。低浓度吡虫啉对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有抑制作用,高浓度吡啉和抑食肼则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量方法研究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20℃下,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24 h、48 h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861、3.82和8.21 mg/L,95%可信区间分别是15.37~20.751,2.62~15.147,.81~8.63 mg/L。安全浓度(SC)为2.49 mg/L。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毒性测试法与生化毒理测试法,分别探讨了4种杀虫药剂(7504、敌百虫、西维因、溴氰菊酯)对大型蚤幼蚤的毒性。其中溴氰菊酯的毒性最大,24h LC50为0.385μg/L;敌百虫次之,2.748μg/L;西维因为18.6μg/L;7504为303.7μg/L。在生物毒性测试的基础上选择不同浓度的杀虫药剂对大型蚤幼蚤进行培养,测其重要的酶系(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等)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杀虫药剂对不同酶的酶活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证明了生化毒理测试法较灵敏、精确。  相似文献   

16.
用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水体染毒和成体体腔染毒,采用寇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中华大蟾蜍蝌蚪(15℃和20℃)和成体(20℃)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其95%可信限范围,并观察了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在15℃和20℃条件下,三氯杀螨醇对蝌蚪的LC50分别为13.24 mg/L和9.85 mg/L,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12.30~14.24 mg/L和9.18~10.57 mg/L;20℃时,三氯杀螨醇对雄性成体和雌性成体的LC50分别为114.89 mg/kg和174.14 mg/kg,其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80.00~165.01 mg/kg和121.25~250.11 mg/kg.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型蚤21天暴露和子代21天恢复实验法,研究了PFOS对大型蚤的慢性毒性效应及其子代F1(1st)和F1(3rd)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PFOS质量浓度高于20mg/L时,F0代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都受到显著抑制。3个指标在最高浓度组与空白组相比,依次降低了62.2%,40.6%,34.0%(p<0.01)。随PFOS暴露浓度增加,其对大型蚤毒性逐渐加重,PFOS暴露浓度与对大型蚤毒性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PFOS质量浓度高于30mg/L时,F1(lst)代总产卵量和终点体长受到显著抑制。F1(3rd)代比F1(1st)代大型蚤恢复程度更好,除暴露于50mg/L的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仍受显著抑制,其他指标都恢复到接近空白组水平。大型蚤总产卵量、终点体长和内禀增长率作为最敏感的指标,建议将其用于评价PFOS的慢性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