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70篇
系统科学   29篇
丛书文集   59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30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2.
<正>CrMnTi系列及CrMo系列是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重点开发的低碳合金齿轮用钢,主要用于工程机械、汽车、摩托车等合金类齿轮。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对齿轮钢的淬透性、高低温强度和硬度、抗热裂能力、耐磨性及耐热性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齿轮钢的带状组织是影响其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生产的20CrMnTi的带状组织及20CrMo带状组织如图1、图2所示,其级别  相似文献   
3.
3次准均匀B样条曲线是曲线曲面重构中广泛应用的算法,逆向工程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数据点实现曲线曲面的高精度重构。本文将3次均匀B样条曲线的性质推广到3次准均匀B样条中,并对推论进行了证明。基于所得的推论,提出一种改进的3次准均匀B样条逼近曲线算法。所提出的方法不用反算控制点,可以使曲线插值于控制点;引入切向参数S和曲率参数L对控制点处的切向特性和曲率特性进行控制和调整;可以通过调整形状参数提高曲线的拟合精度。最后,使用三种方法对某叶片截面离散数据重构,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使用相同的控制点时,拟合误差更小;在达到相同的逼近精度时,使用的控制点数更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制备生物沥青,缓解道路建设对石油沥青的依赖性,以木屑为生物质原材料,采用热液化方法制备生物质重油,将重油掺至50~#基质沥青中制备生物沥青,部分替代石油沥青。首先,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仪微观表征方法,分析生物质重油的物化性质;然后通过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考察重油掺量对生物沥青基本物理性能的影响;以水煮法评价了生物沥青的黏附性,利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分析生物沥青的低温性能、高温性能及蠕变恢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重油与70~#基质沥青存在相似的化学结构,且有较好的热稳定性,165℃时的热分解率仅为3.6%;重油中存在直径约3μm的球形颗粒生物炭,有利于提高生物沥青的高温性能;随重油掺量的增加,生物沥青的针入度增加,软化点、延度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降低,低温性能提升,且能保持较好的黏附性能;当重油掺量(质量分数,下同)为10%时,生物沥青的性能与70~#基质沥青最为接近;生物沥青的车辙因子与复数剪切模量介于50~#与70~#基质沥青之间,生物沥青较70~#基质沥青有更好的高温抗永久变形能力与抗剪切性能;平均应变恢复率与平均不可恢复蠕变柔量的计算结果均表明生物沥青的蠕变恢复性能优于70~#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受"5.12"汶川地震、"8.18"泥石流、"4.20"芦山地震等大型地质灾害叠加作用的影响,区域上构成独特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通过系统调研和收集宝兴冷木沟地震前后泥石流物源地质原型和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第一手资料,重点查清泥石流形成的物源条件,对比研究"4.20"芦山地震前后泥石流物源特征、动/静储量比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冷木沟发育点状物源、线状物源、面状物源,其中震前震后均以沟床侵蚀物源(线状物源)为主,占76.110%和60.690%."4.20"芦山地震后,沟岸堆积物源(点状物源)却成倍增多,为48的倍率,超31.490个百分点.整体上,除沟岸侧蚀物源(面状物源)外,同一流域段内,震后物源动储量高于震前.静动储量线性关系较为明显,相关系数R2达0.8~1.0,均属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三维尺寸均处于纳米量级的材料与结构中常见的界面分层破坏问题,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FIB)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开发设计了一套研究纳米材料中界面端部裂纹启裂行为的实验方法.采用FIB成功从宏观多层薄膜材料(硅/铜/氮化硅,Si/Cu/SiN)中切割制备出了由硅基体(Si)和200 nm厚铜薄膜(Cu)及1000 nm厚氮化硅层(SiN)构成的纳米悬臂梁试样.利用高精度微小材料加载装置,在TEM中对该试样进行加载实验,并原位观测了不同试样中Cu/Si界面端部裂纹启裂的行为.通过对启裂瞬时Cu/Si界面上临界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发现,不同尺寸试样中的界面上法向应力与剪切应力均集中在距界面端部100 nm的范围内,且临界法向应力远大于剪切应力.对应力分布的进一步分析则发现,距界面端部5 nm区域内的法向应力场控制着Cu/Si界面的分层破坏过程,可用于表征界面分层破坏的局部控制准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哈密顿变分原理和正则变换来推导拉格朗日陀螺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对天文地球动力学中的日、月岁差(周期为25800年)和章动(周期为18.6年)进行了简单介绍.研究拉格朗日陀螺的运动对解决更为复杂的力学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的单分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elamine Formaldehyde,MF)微球为母球,经敏化、活化、化学镀等过程制备了包覆金属镍和银的单分散微球.研究发现,碱性镀镍在镀层厚度及完整性、微球的球形度及单分散性方面优于酸性镀镍;FT-IR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可与MF结构中三嗪环中氮原子发生配位作用而形成化学键,这有利于提高金属镀层与MF母球的结合强度.热分析结果(DTA与TG)显示母球及镀镍/银微球的分解峰温分别为420℃、400℃和382℃,这说明微球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结合N-羧基-环内酸酐开环聚合和"巯-炔"光点击反应制备了侧链富含羧基的多肽基双亲水杂化共聚物(PEO-b-PPLG-g-MPA)。该多肽基共聚物可以模拟蛋白质指导CaCO3在水溶液中的形成。圆二色谱(CD)揭示了多肽链段在水溶液中的构象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揭示了矿化过程中CaCO3的形貌变化;X-射线衍射(XRD)确认了CaCO3的晶型。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可以有效地控制CaCO3的形貌,此时多肽链段呈无规线团构象,而不是更为有序的α-螺旋或β-折叠构象;多肽链段的含量只有达到足够的浓度时,才能有效地控制的CaCO3晶体的生长;CaCO3的形貌则可以通过调节多肽链段的长度、溶液的pH值等因素进行调控,其可以是表面光滑的微球、表面堆满了CaCO3小颗粒的超结构微球、纳米棒或呈"花瓣状"聚集的纳米棒。XRD则证明形成的CaCO3呈稳定的方解石晶型。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酮为底物,利用薄层色谱(TLC)和气相色谱(GC)检测,从成都某手性化工厂污水池附近土壤中分离到的224株菌中筛选R/S-苯乙醇的高产菌株.经过多次复筛,最终获得一株遗传性质稳定、可将苯乙酮不对称还原成R-苯乙醇的菌株cmq6-8.以该菌株静息细胞为催化剂进行生物转化,当底物质量分数为108 mmol/L,静息细胞量为0.25 g/mL,辅助底物葡萄糖浓度为2.0%,转化体系初始pH值为7,30℃转化48 h时,底物转化率为49.42%,产物R-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为94.81%.通过对该菌株的26SrDNADl/D2区域分析,并结合其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菌株cmq6-8为解脂耶氏酵母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