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读史无用论的泛滥有悖于历史教育的初衷;简单的历史教材与精细的会考内容相矛盾;取消中国历史教学论的喧嚣与史盲的贻笑大方;"灭其国必先去其史"的历史重压和如何牢记历史、重视历史教学,开创历史教学新局面是本文试图探因究源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社会学是历史社会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其理论主要来源于城市科学、历史学和社会学,其中历史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历史学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城市规划学和综合性的城市学构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城市历史社会学的方法论侧重于城市功能、城市历史和城市社会三方面,具有较强的历史透视作用,已经成为寻求历史学与其它学科融合、历史资源与当前发展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历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其理论和研究方法尚未完善,本次研修班的各位学者以自己的研究领域为基点,论述了历史人类学在其研究领域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表明历史人类学对学术研究具有贡献和存在意义,并探讨了历史人类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秀 《科技咨询导报》2011,(24):176-176
历史发散性思维是指对历史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其培养对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和全面实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具有现实的需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发散性思维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并对其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5.
屈原具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在中国史学史上本应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我们当前的史学史研究却没有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对于其历史思想鲜有提及。屈原的历史思想主要表现为:反天命、重人事;主张历史在变化中向前发展;重视以史为鉴;具有浓厚的君主论。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采取解构、捏造等手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进行肆意剪裁和恶意解读,企图危害青年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养成。必须向大学生揭示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面纱,让大学生明白其真实面貌。从理论出发,消解其错误言论的哲学根基,从事实出发,打碎其不切实际的虚无幻想,在学习党的历史中,进一步明晰党的领导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向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为了培养未来人才的社会功能,其中也是显示其功能的首推中学历史教学。在历史教学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历史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成都宽窄巷子历史保护区资源的独特性和原生性,结合其与城市文脉的关系实地的调研,从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角度探讨其发展,力图将今天历史街区建设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环境风貌有机结合,用科学、创新的旅游开发理念,为其街区旅游的发展寻求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近年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贫穷落后依旧,政局更加动荡,对其历史意义与作用提出质疑。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和必然的逻辑关系。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的复杂繁难,决定了辛亥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古今中外各国历史证明,无论人们是否喜欢,革命都是要发生的。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其历史必然性。我们固然需要看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负面现象,但人们的出发点应是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继续完成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我们固然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但同样也应看到其成功的一面,承认其历史的意义,这才是客观唯物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一、波普历史哲学的对象及实质卡尔·波普的历史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于他的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之中。尽管波普对于历史问题论及面颇宽,但其主题却是非常明确的,即反对历史决定论。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波普对历史决定论进行了各方面的批判。波普认为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11.
18~20世纪西方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研究范式倾向性变化,史学研究出现了社会取向,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历史取向。史学和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这种变化是基于彼此研究思维模式的弊端囿限。通过学科借鉴,社会学研究强化了其历史性维度,史学研究加强了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史学的跨学科发展。两学科间的畛域突破为彼此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促进了两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专业学生在《中国古代史》学习中要转变理念和角色,主动适应研究性学习。要达到《中国古代史》学习的新境界,必须具有良好的历史感和史学功底,必须强化知识的把握能力和提升问题的提出能力,必须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高度强调师生结合。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与民间文化在学科渊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等方面的种种关联,使得两者的相互靠进和合作成为可能。在民间文化口述史研究中,采取以生活空间为描述与解释的坐标、以包括技艺活动在内的日常生活为描述与解释的中心、以生活事件为描述与解释的向度的研究策略,加强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有着相当大的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近年来,随着一批卓有成效的民间文化口述史计划的陆续展开以及以口述资料为基础的民间文化个案研究成果的相继问世,口述史逐渐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稳步发展,我国的英语教学得到了蓬勃发展,国内对于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从近代中国英语教学史的宏观研究、教学机构、教学法及其评价四个方面对近二十年来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归纳了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启示,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值得注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从体例框架、研究视角、史料角度入手,阐述了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特征。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者以地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时代为序,体裁为纲,展现了各地区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鉴于地域文学史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地域文学研究应突出各地区文学之间的差异及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需要开拓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文史籍与金石铭刻、敦煌文书、藏文古籍一样,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古代历史、远古宗教、民族关系等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准确掌握汉藏史籍中吐蕃历代赞普的名号及其由来,在藏族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中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史料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对古代汉文史籍中吐蕃历代赞普名号的由来及其变化进行了比较准确的考证,同时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后半叶,红山诸文化系列遗址的发现,成为中国考古学界最重大事件。甚至可以说,红山诸文化系列遗址的发现,成为颠覆中国历史学诞生以来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一元说”公论的历史性、革命性力量。红山文化逐渐成为历史学、民族学方兴未艾的显学,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然而,从考古到考古、从历史到历史的研究方法的缺陷,在红山文化研究中逐渐显现。包和平、黄士吉的《文明曙光——红山诸文化纵横谈》的出现,不仅具有修缺补罅的学术意义,而且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拓展了红山文化研究的新空间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红外小目标占用像素较少、背景相似性强、网络容易受到背景杂波信息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红外小目标检测方法。利用注意力机制模块抑制背景杂波,增强小目标特征,并使用红外小目标检测模块实现检测任务;为了增强网络鲁棒性,通过高斯噪声与原图通道堆叠输入的数据增强方式提升网络抗杂波干扰的能力。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在MDvsFA数据集中的性能超过了目前最新的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20.
麦克法夸尔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基于其特殊的历史观和研究方法,依据“王朝循环”的理论,从政治学角度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看成一个延续不断的整体,新中国的历史在他们眼中自然就成为了封建王朝史的延续,不仅逻辑上说不过去,在情感层面和理论层面也是为新中国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难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