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卡尔·波普在《历史主义贫困论》中的历史非决定论的基本主张,分析了他这一主张在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根据。笔者对此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角度进行透视,着重强调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1992年第6期刊载了李明华同志《历史决定论的三种形式》一文(以下简称“文章”)。文章认为:根据当代科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进化的状况,历史决定沦应该包括如下三种形式:以因果必然性作为基础的因果决定论,以统计规律作为基础的统计决定论和以系统演化规律作为基础的系统决定论。而且系统决定论具有因果决定论和统计决定论的特性,又超越了二者的局限,是高级形式的决定论。 笔者对文章阐发的观点持有不同认识,特提出商榷: 其一,统计归纳只具有或然性,因此,“统计决定论”实质乃是非决定论; 其二,文章将对“相互作用”研究的功绩主要归于系统论,而脱开了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对单纯强调相互作用的致命弱点的克服,这样,“系统决定论”仍然只是一种归纳统计性的或然论,不是决定论; 其三,文章沦及的“因果决定论”,并非唯物史观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终极原因所揭示的历史发展因果必然规律,而是片面的、机械论意义上的单一线性因果关系。 下面,分别做一些论述。 一、“统计决定论”只是一种或然论,而不是必然论,决定论。 文章述及,“决定论强调的是必然性和确定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大量历史事件都是以偶然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是实践决定论。实践决定论实现了对高杨抽象主体能动性的客观精神决定论和不懂得人在历史发展中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的扬弃,使唯物论与辩证法在历史上达到了内在有机统一。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对立起来或试图用所谓历史选择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认为,承认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与承认历史决定论是矛盾的,从而否定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决定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考察,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决定论而不是历史非决定论,并从历史决定论与主体能动性的关系、单义决定论与或然决定论的关系、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关系、自由与必然的关系四个方面,论证了承认人能够改变世界与承认历史决定论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试图以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和历史过程的非线性来否定历史规律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以波普尔为代表的非决定论思潮的泛起是历史背景、认识根源和社会原因的。这股非决定论思潮尽管否定决定论,但是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重新确立辩证决定论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不同于以往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上的历史决定论。它不是机械的,而是辩证的。它既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也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本质内涵和主要特点,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批判地看待各种历史非决定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命运”一词充满了神秘色彩,是人类最为棘手复杂的问题之一。《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中国第一部传记文学著作,其中渗透着司马迁对历史人物命运的诸多思考。从自然命定论、天命论、因果论,历史决定论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司马迁复杂多样的命运观。通观《史记》全书,司马迁对命运的思考是复杂多样的,由多种命运观念综合形成。  相似文献   

8.
波普艺术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英国,50年代中期兴盛于美国。1956年,艺术家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波普作品。今天在世界舞台上诞生了一批非常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从老一代的安迪·沃霍尔、利希滕斯坦到现代的村上隆以及现在在日本非常流行的文化形式——萌文化和潮流文化。我们可以依稀感觉到波普艺术就在我们身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形式、思维方式。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一场席卷全球的深深影响人类生活、思维的伟大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历史决定论,是主张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主体选择就是承认主体活动的自觉能动性。辩证决定论就是将二者统一起来,历史决定论是主体选择下的决定论,主体选择是以历史决定为基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展,人们越来越关心其他国家尤其是近邻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冯昭奎先生的新作《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简称《贫困》)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日本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并指出日本目前的困境是缺乏国家战略所致。《贫困》从泡沫经济、向信息化过渡、中日关系三个方面入手,重点分析了日本的国家战略问题。在上篇“泡沫破灭:经济战略的贫困”中,作者详细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经济形势,认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在于日本政府的错误诱导,而且在解决泡沫经济引起的问题时,又错误地沿用…  相似文献   

11.
波普的社会科学方法便是包含方法论个人主义原则的境况逻辑,而境况逻辑就是猜想与反驳的方法在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中应用的体现.波普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继承批判密尔的心理学主义的结果,而境况逻辑就是这样一种方法论要求;在人文科学研究中,必须把社会历史现象或人的行为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去理解.由波普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阐述我们可得到这样的启示:人文现象和历史的意义既不是绝对独立的客观实体,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构造,意义产生于与理解目标相关的客观信息与主体的理解结构相互作用或相互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在习习的秋风中,本刊2001年第5期与大家见面了。随着三峡大坝二期工程截流时间的临近,三峡百万大移民也进入了攻坚阶段。对于广大库区来说,如何确保这一史无前例的历史任务的顺利完成呢?《万州用“一包两挂”破解世界级移民难题》给予了创造性的回答。《历史时期长江三峡粮食作物嬗替的特征、成固及其影响》则从粮食作物的角度探索了三峡“结构性贫困”的历史原因。《试论土家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从语言的角度追溯了古老三峡的历史遗存。这些对于我们理解三峡、认识三峡和建设三峡都是不无裨益的。其他一些文章,如《凌叔华:对儒…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栏目以“神话观念决定论”为主题。神话观念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文化从大传统向文字书写小传统的演进,神话观念的变革体现出如此的总体趋势,即从虔诚的大传统神话观念信仰者,走向大传统神话的驱魅,以及小传统新神话观念的再造和编码。叶舒宪《神话观念决定论刍议》,R.B.奥尼安斯著、王蓓译《〈欧洲思想起源〉导论》和瓦尔特·伯克特著、吴玉萍、宋琦译的《从狩猎到献祭:希腊葬礼仪式剖析》等4篇文章,通过集中探索中西思想史的神话观念源头案例。  相似文献   

14.
波普艺术来源于西方的消费主义,波普艺术重要的社会背景是高科技。本文试图理出后现代波普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的共同点,以期深入地分析以波普艺术背景指导的现代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5.
《浙江社会科学》的十年《浙江社会科学》创刊于1985年初,最初定名为《探索》,后于1990年改名为《浙江社会科学》。十年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个瞬间,但对一份刊物来说,也还不算短了。在《浙江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之际,该刊于1994年11月18...  相似文献   

16.
自亚当.斯密的历史巨著《国富论》问世以来,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理论就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从解释经济增长源泉的角度,把经济增长理论依次划分为“资本决定论”、“技术进步论”、“人力资本论”、“分工—专业化理论”、“结构效应理论”和“制度决定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为配合电动力学《郭硕鸿,第二版》课程的教学而写本文。主要结合理论力学讨论相对论力学中的拉格朗日表示,哈密顿表示,刘维定律,守恒定律与对称性,自由粒子的质量、动量和能量,力学中的决定论与随机性,以及牛顿引力。  相似文献   

18.
自由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尽管它有多种历史形态,但在一些基本论立足点上是相通的,如个人主义、人性论基础、不可知论、反历史决定论、价值多元论等。本文试图对自由主义这些共同的理论立足点进行剖析,从而达到对自由主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伯林对历史领域的研究涵括了观念史和历史思想的研究,他的历史观主要围绕西方观念的发展变革而来,亦与他的多元主义思想和对决定论的拒斥相互一致;在构建历史观的过程中伯林把多元主义思想运用到历史中,认为文化的差别与人类是同时发生的。对于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责任日渐受之压制,伯林以对历史决定论的驳斥作为回应,以期将历史解释重新拉回到个体轨道之上。  相似文献   

20.
波普艺术是典型的西方文化现象,自20世纪中叶在美国出现以后,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的波普艺术在20世纪末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政治波普、生活波普、艳俗波普、卡通波普是当代中国波普陶艺的几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