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道路危险路段运营安全水平,促使驾驶人主动降低车辆运行速度至安全范围,对比并优化了减速标线的形式及设计参数。依据人在动态环境下视错觉减速标线作用机理,对鱼刺形视错觉减速标线各设计参数进行分析和初选,并提出变间距减速标线相隔距离的计算方法。将不同设计参数进行组合,依据正交试验方案,利用仿真试验平台和实际道路试验,对比各种形式标线的实际减速效果。研究表明:不同设计参数的鱼刺形减速标线,其实际减速效果有很大差异,合理的参数设计方能产生良好的减速效果;与等间距标线相比,变间距减速标线的减速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2.
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与驾驶员心率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横向宽度和角度对驾驶人心率变化的影响,选择横向宽度20~55 cm、角度0°~180°进行室外实车试验。采用心率变化率作为评价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的横向宽度和角度安全舒适性的指标,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驾驶人心率变化率随着标线横向宽度增大而增加;标线角度为130°~150°时心率变化率增大,在150°时达到峰值;当角度为30°~45°时心率变化率较小。在进入视错觉减速标线初期,标线横向宽度对驾驶员心率影响较大;在进入视错觉减速标线后期,标线角度对驾驶员心率影响较大;在进入视错觉减速标线末期,横向宽度和角度对驾驶员心率变化率的的影响关系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海底隧道出入口段行车安全性,研究海底隧道出入口段不同视觉减速标线方案下驾驶员视觉特征变化规律。本文共设置了6种视觉减速标线方案,对26名驾驶员进行了室内驾驶仿真实验,采集了车速、注视点占比、瞳孔直径和察觉距离等数据,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判断视觉减速标线的有效性,分别建立了海底隧道出入口段车速与驾驶员瞳孔直径的回归模型,在海底隧道入口段二者呈非线性关系;出口段二者呈线性关系。采用驾驶员问卷调查法对视觉减速标线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海底隧道出入口段共设置的6种视觉减速标线方案均对驾驶员视觉特征有显著影响;与其他标线方案相比,白色鱼刺形减速标线设置下驾驶员瞳孔直径、A区域注视点占比、察觉距离和错觉影响最大,有助于驾驶员主动降低车速、提前采取减速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减缓汽车通过高速公路振动减速标线时悬架的振动,构建了汽车悬架模型与振动减速标线-车速耦合激励模型.以车辆悬架由减速标线激励产生的垂直方向加速度均方根值为评价指标,采用Simulink对车辆以一定速度通过减速标线时的振动激励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选取镇江市某快速道路长下坡路段的减速标线进行优化前后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给定限速值为80 km·h-1,减速标线宽度为1. 0 m时,小型汽车速度下降率为14. 3%;保持其他参数不变,减速标线宽度为1. 4 m时,速度下降率达到21. 4%,同时行驶车辆悬架产生共振现象.参数优化后的振动减速标线明显改善限速效果并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驾驶员动态视觉理论,利用3D-MAX和UC-win/Road模拟了道路视错觉控速标线,采用SMI2.1眼镜式眼动仪检测并记录了25名被测试者的眼动数据,分析了标线关键参数对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率指标和运行速度的影响,并建立趋势面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标线三个关键参数对瞳孔面积变化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标线的横向宽度、角度、间距对行车速度降低有显著影响,颜色和线宽对其影响不显著。随着标线的横向宽度增大和间距变小,驾驶人产生车道变窄和车速增加的错觉越加明显,瞳孔面积变化增大。当视错觉控速标线角度为30°~45°时,瞳孔面积变化率较小;当视错觉控速标线的角度为135°~150°时,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率增大,在150°时最明显,角度为135°时次之。三个关键参数对瞳孔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排序为角度间距横向宽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驾驶员动态视觉理论,利用3D-MAX和UC-win/Road模拟了道路视错觉控速标线,采用SMI2.1眼镜式眼动仪检测并记录了25名被测试者的眼动数据,分析了标线关键参数对驾驶员瞳孔面积变化率指标和运行速度的影响,并建立趋势面模型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标线三个关键参数对瞳孔面积变化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标线的横向宽度、角度、间距对行车速度降低有显著影响,颜色和线宽对其影响不显著。随着标线的横向宽度增大和间距变小,驾驶人产生车道变窄和车速增加的错觉越加明显,瞳孔面积变化增大。当视错觉控速标线角度为30°~45°时,瞳孔面积变化率较小;当视错觉控速标线的角度为135°~150°时,驾驶员的瞳孔面积变化率增大,在150°时最明显,角度为135°时次之。三个关键参数对瞳孔面积变化率的影响排序为角度间距横向宽度。  相似文献   

7.
将安全工程的理论引入到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生产中,利用鱼刺图(Fish Bone Fig,FBF)法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进而有效的分析有机热载体炉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鱼刺图法为预防有机热载体炉安全事故发生建立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并为有机热载体炉安全管理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港口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客观评价深圳港的综合竞争力,选用34个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在众多评价指标中提取影响深圳综合竞争力的公共因子,对深圳港2003—2008年及周边港口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影响深圳综合竞争力的公共因子中指标的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引入交叉评价机制对广州、上海、厦门、珠海和深圳在某些方面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港口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方法的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性评价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应该重视技术创新的有效性问题.在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有效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以山西省的企业为例,对其技术创新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 ,对 1 995~ 1 996年新疆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的 6个供试品系进行了多性状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大 943品系综合性状最好 (r1=0 .7785) ,POLAND次之 (r2=0 .7671 ) ,HARRINGTON综合性状最差 (r6=0 .690 1 )。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 (系 )在生产实际中的表现基本一致。认为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审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零部件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入手,分析各阶段相关成本、装配时可能受到的约束及零部件质量的稳定周期,构建了选配优先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AHP-TFN的优先级综合评价方法得到零部件选配的优先级排序,可以为选配过程中因零部件重要程度而考虑更好的选配策略提供参考;最后给出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证据推理的供应商绩效评价与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供应商绩效评价与选择这一不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采用证据推理方法建立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包含有定量和定性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模型.在证据理论框架下,结合信息变换技术,对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信息按照综合属性的评价等级变换成统一的分布评估形式,考虑属性的权重构造基本概率分配函数,利用证据推理算法综合所有的属性,从而完成方案的综合评价.运用多属性效用理论决策方法确定供应商的选优排序.结合供应商绩效评价与选择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李蓬 《科技信息》2010,(3):307-308
彩色稀浆封层技术不仅可以对新、旧路面的老化、裂缝、光滑、松散、坑槽等病害能够起到预防和维修的作用,使路面的防水、抗滑、平整、耐磨性能迅速提高,而且综合了车道视觉减速标线和感觉减速标线的优点,使路面呈现各种颜色,有很强的视觉警示效果和良好的事故预防效果。本文阐述彩色稀浆封层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指导彩色稀浆封层的施工。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平曲线标志标线组合设计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数据,结合驾驶员在高速公路平曲线的运行速度特征、转向特征与行驶轨迹特征,选择速度、方向盘转角系数与横向位置数据构建了高速公路平曲线标志标线组合设计的合理性评价指标与有效性评价指标.其中,合理性评价指标包括转向位置的合理性评价与驾驶负荷的合理性评价,采用小波分解的方法对方向盘转角系数进行多层分解,获取驾驶员转向起终点位置与高频能量,通过驾驶员转向起终点与直缓点/缓直点的距离进行转向位置的合理性评价,通过高频能量比进行驾驶员操作负荷的合理性评价.有效性评价包括运行速度控制的有效性与车辆横向位置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平均速度、运行速度与车速离散度进行速度控制效果的评价;通过平均换道次数、平均压线行驶距离进行车辆横向位置控制的有效性评价.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研究标志标线组合设置的必要性与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当前常见限(减)速设施在城市道路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断面雷达仪测速法采集车辆在通过限(减)速设施前后的车速数据,研究了实际行驶过程中限(减)速设施对自由流状态下车辆的减速效果。结果表明:电子执法型限(减)速设施效果明显,超速通过率约为3.2%;振动减速标线有一定减速效果,超速通过比例约为7.8%;限速标志减速效果最差,超速通过率约为29%。可见城市道路上电子执法型限(减)速设施限速效果最好,振动减速标线限速效果受设置区域长度和振动程度影响,限速标志减速效果不佳。通过给出的当前城市道路限速值与车辆通过限(减)速设施时车速关系模型表明:随着道路限速值的增加,车辆正常通过限(减)速设施的第85位车速越高,超速比例随之增加。且限(减)速设施类型不同,第85位车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限速标志型变化最大。研究结论可为城市道路车速管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 引入离散时间变量,建立了对时序多指标决策问题的两阶段DEA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各个评价对象的相对有效性解决时序多指标决策问题,避免了人为主观地确定时间权重和指标权重.模型反应了各时间段指标对决策单元有效性的影响,为评价提供更为详细的动态信息.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框架,结合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应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与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对智慧园区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为智慧园区综合评价提供了依据,实现了智慧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的转变,为智慧园区科学管理和持续提升提供了一套理论基础,逐步形成了一套智慧园区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Ad Hoc网络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Ad Hoc网络的综合性能,满足不同领域对Hd Hoc网络的应用需求,基于模糊集理论(FST)提出了一种对Ad Hoc网络的优化的方法,构建了包含新增覆盖网络节点数量相对度和剩余能量相对度的评价指标集合、等级标准集合,并定义了评价指标相关的权重. 利用模糊集理论的关系合成运算法则,对Ad Hoc网络重播分组时进行优化,达到了对Ad Hoc网络优化的目的. 基于网络模拟器NS-3对FSTA和BCAST进行了仿真实验测试,通过对网络生命周期、丢包率和网络吞吐率3个性能指标的对比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FSTA优于BCAST,验证了FSTA对Ad Hoc网络优化的有效性,改善了Ad Hoc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加强水资源管理评价能够为缺水地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撑.本研究建立了由12个指标构成的北京市水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可以优势互补的支持向量机(SVM)和模糊综合评价(FCE)模型,对2016—2019年北京市水资源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利用SVM和FCE评价模型得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评价结果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矿井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层次分析法中人的主观性对矿井水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矿井水质量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矿井水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矿井水质量评价.通过对汾西双柳煤矿矿井水质量的评价,验证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进行矿井水质量评价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同时,该方法还能对矿井水进行分类,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