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决现有事件检测方法存在语料稀疏和触发词一词多义导致的触发词抽取不准确以及类型判断错误等问题,该文将双向Transformer编码表示(BERT)的预训练模型与条件随机场(CRF)结合,并联合多任务学习,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CRF模型与多任务学习的事件检测方法(MBCED)。该方法同时进行事件检测任务和词义消歧任务,将词义消歧任务中学习到的知识转移到事件检测任务中,既补充了语料,也缓解了一词多义所导致的触发词分类不准确问题。在ACE2005数据集上的传统事件检测模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动态多池卷积神经网络(DMCNN)、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JRNN)、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和条件随机场(BiLSTM-CRF)的联合模型、BERT-CRF方法相比,MBCED方法触发词识别的F值提升了1.2%。多任务学习模型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实体与事件联合抽取(MDL-J3E)模型、基于共享BERT的多任务学习(MSBERT)模型、基于CRF多任务学习的事件抽取模型(MTL-CRF)相比,MBCED在触发词识别和触发词分类2个子任务上的准确率都较好。  相似文献   

2.
事件触发词识别是事件抽取技术中核心任务之一,在面向微博的突发事件触发词识别中,提出一种基于扩展触发词表和多值分类模型(P-Multi模型)相融合的触发词识别方法,进行事件触发词识别。以多值分类模型以扩展触发词为基础,结合基于模式规则匹配,对文本进行潜在语义分析,进一步挖掘触发词语义信息,将模式匹配和语义分析融合在微博突发事件触发词识别之中。实验结果在触发词识别准确率、召回率上均有所提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汉越跨语言事件检测缺少平行语料,越南语标注困难,需要统一跨语言语义空间,且触发词存在较大的歧义和局限性等问题,提出基于事件类型感知的汉越跨语言事件检测方法。构造类型感知的注意力机制突显事件特征,融入汉越的词位置、词性和命名实体信息,并通过梯度反转(gradient reversal layer,GRL),实现有标注汉语和无标注越南语之间的对抗训练,将从大量汉语新闻文本中学到的语言无关的事件类型特征融入到联合特征提取器中,进行汉越跨语言的无触发词事件检测,缓解越南语的数据稀缺和触发词的局限性。实验中提出的方法较最好的基线模型在准确率上提升了4.32%。  相似文献   

4.
事件识别,包括事件触发词识别和分类,是事件抽取任务中的基础问题.为了利用较为丰富和完善的英文事件语料库来帮助完成中文事件抽取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学习的跨语言事件识别方法,即利用源语言的标注语料对目标语言的测试语料进行事件识别.利用机器翻译及词对齐技术来保持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语言一致性和标注信息一致性.挑选合适的特征组合,使用最大熵分类模型分别实现触发词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整数线性规划的联合学习模型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加之局部约束和全局约束条件,对结果进行优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源语言的语料及其翻译语料叠加的双语语料时,所用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中文事件检测任务中,存在着领域互相独立,领域间的数据无法互通,需要分别为每个领域标注大量数据的问题。本文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提出一个基于迁移学习的开放式中文事件检测方法。首先基于两个触发词关联假设,一个是同一个事件类型下,触发词与触发词在语义空间上有着一定的关联,且关联性较强。第二个是不同事件类型之间的触发词和触发词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不过其关联性弱于相同事件类型下触发词之间的关联性。之后借助外部词典,构建候选词与种子触发词的关系特征以及候选词的上下文特征,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构建事件检测的基础模型和迁移模型。最后对于新领域下的事件检测,只需要借助极少量的已知领域的标注数据即可完成。在ACE2005的中文事件数据集上,该方法在触发词识别这项任务上仅用20%的数据,其效果即可超越当前的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下的生物医学事件触发词识别的问题.利用SVM对事件抽取的过程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模型来对生物医学事件中的触发词进行识别,得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并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主要针对中文网页语料研究人物关系抽取,提出一种融合最近距离和人名窗口信息的人物关系抽取方法。首先利用远程监督的方法构建人物关系库,提取关系候选语料,通过打分函数过滤掉语料中的噪音数据以提高语料质量;然后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引入最近距离,将词与人名之间的距离信息加入到网络中;在循环神经网络中以人名窗口内词向量代替整句词向量作为网络的输入。最后融合两部分网络信息并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结果显示,该方法比传统基于SVM的中文人物关系抽取方法和一些其他的神经网络模型F1值提高3个以上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目前事件检测方法往往将句中事件视为独立个体,忽视了句子或文档内事件间的相关关系,且某些触发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触发不同事件,而多种语境下训练的词向量会引入与当前语境无语义关联的噪声.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多级语义特征的双通道GAN事件检测方法,使用多级门限注意力机制获取句子级和文档级事件间的语义相关性,并利用双通道GAN及其自调节学习能力减轻噪声信息的影响,进而提高事件特征表示的准确性.在公开数据ACE2005英文语料上进行实验,F1值达到了77%,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获取事件间的语义相关性,并提高语境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系触发词与单层门控循环单元模型进行关系抽取, 以降低关系抽取模型结构的复杂度, 并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 通过计算单词的依存距离与序列距离得到关系触发词, 利用单层门控循环单元模型进行关系抽取, 并在SemEval 2010 Task 8数据集上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出关系触发词, 并具有较高的关系抽取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关系触发词与单层门控循环单元模型进行关系抽取, 以降低关系抽取模型结构的复杂度, 并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 通过计算单词的依存距离与序列距离得到关系触发词, 利用单层门控循环单元模型进行关系抽取, 并在SemEval 2010 Task 8数据集上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提取出关系触发词, 并具有较高的关系抽取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驱动线圈在电枢运动到最佳触发位置时的同步触发放电是多级感应线圈发射器研究过程中的难点.通过最佳触发位置特性分析,提出根据电枢初速得到最佳触发位置的触发策略,通过数值仿真得到电枢速度和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采用光电测速和软件延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任意速度下电枢的同步触发控制.设计了系统的光电测速电路、高压触发脉冲发生电路、控制电路和程序流程图,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触发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触发器的变换原理和卡诺图的直观性,提出了一种通过比较目标触发器和已有触发器的卡诺图来实现触发器之间变换的方法,并把它用于JK触发器向其他类型触发器的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越区切换触发机制的局限,依据移动终端较规则的移动线路及其邻近基站部署的位置信息,构建协作小区簇,提出一种基于发送切换邀请的准周期触发机制.该机制在移动线路相对固定、移动速度较高的无线通信环境中能使越区切换的触发更及时、准确和可靠,也能使整个越区切换的实现过程得到简化,缩短整个切换的执行时间,提高越区切换的速度和效率,同时还能防止"乒乓切换"现象的发生.在城市BRT、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结合现有理论与研究成果,研制出了一套既具有良好屏蔽效果又有助于减小脉冲上升时间的同轴一体式气体火花开关装置.通过对开关的自击穿特性及触发特性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开关具有电感小、触发特性好等优点,并成功应用于脉冲源装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晶闸管触发电路复杂、元件具有分散性、触发角产生漂移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式晶闸管触发电路.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电路原理、触发角数字控制方法,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路能按给定的数字量准确地给晶闸管提供触发脉冲,触发角α的控制范围在0-180°,输出电压误差为1.12%.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中应用的数字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给出程序框图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破片测速多设备同步触发时易误触发,布线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PS的破片测速多设备同步触发方法。利用GPS高精度的秒脉冲和UART时间信息周期性的同步设备系统时间;使用FPGA作为控制芯片,使用高精度晶振作为基准时钟,进一步降低误差。理论分析了在30秒同步一次情况下,双设备时间误差最大为8.4us,长时间GPS不同步时多台设备累积误差到达1ms时间为59分钟。利用示波器对GPS模块的秒脉冲信号精度做了验证,证明两个GPS模块秒脉冲之间误差在50ns以内。最后使用数据采集仪采集同一周期性三角波,设置为GPS触发方式。两台设备在同一时间触发,观察采集到的波形,两台设备的时钟误差在20us以内,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使用低速相机连续采集高时间精度图像序列的需求,系统地研究了3种典型相机触发模式(硬件触发模式、软件触发模式、连续采集模式)下,低速相机采集图像序列时间精度、误差的大小以及误差规律.基于高精度时间光编码技术,对各种触发模式下采集的单张图像进行时间编码,从而获得了采集每张图像的准确时间,计算不同触发方式下得到的图像采集时间间隔与标准时间间隔之间的误差(走时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软件触发的图像序列精度较差,走时误差值为32.2 ms,硬件触发与连续采集模式下图像序列的时间精度高,走时误差值均分布在±0.1 ms范围内,稳定性好.对于对时间精度要求较高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选取精准的触发模式,即硬件触发模式或连续采集模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路输出整流电源系统在进行数字控制设计时因触发脉冲多而引起的资源"瓶颈",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多路三相晶闸管整流电路的数字移相触发电路。以CPLD为核心,采用可预置数计数器,通过总线锁存器对多路三相半波触发脉冲进行控制,产生多组三相脉宽可调的触发脉冲。输出脉冲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不需要同步变压器,可实现相序自适应。对多路触发脉冲的整流电源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Schmitt trigger circuit, implemented by a reset-set (RS) trigger and two simple distinct inverters, is proposed. Its trigger levels are determined by two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 inverters. Contrast with traditional six transistors Schmitt trigger, its temperature and supply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analyzed. These two triggers are applied into relaxation oscillator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one in this paper has better performance over wide temperature range, whos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rom 0 to 85 °C is 1/5 of the traditional one. Biography: ZOU Zhige (1975–), male, Ph.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analog and mix-signal IC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